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木刻讲习会"成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发端。到鲁迅去世前,中国一代新兴木刻家始终受到鲁迅的悉心指导,鲁迅也被后人称为"中国现代版画之父"。年仅56岁的鲁迅,生命付出最多的,除了创作和翻译之外便是在美术活动上。童年的鲁迅最喜爱的是图画书,甚至大量影写书中的插图。青年鲁迅购买美术画谱及带有插图的书籍如醉如痴。成年的鲁迅更以收藏画谱、碑帖及汉画像拓片为乐趣。鲁迅的最后十年,几乎都在编辑出版美术书刊,并全力引进和介绍外国美术。尤其是对中国新兴木刻的倡导不遗余力。读书方面,鲁迅说他古书几乎读过二十四史,从日本留学后,又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史哲学著作。鲁迅在美  相似文献   

2.
浙江木刻版画源远流长,技艺成果丰厚,是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头可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的牙、骨、木、陶器绘刻窥其技艺雏形.浙江历代雕印复制性版画,刻与印默契配合,技艺日臻完美.杭州雷峰塔藏经卷所附的精致雕版扉画和塔图,代表了五代时期吴越地方雕版画的典式.宋元以来盛行的雕版画插图内容丰富,刻印精湛,直至明代万历中期杭州的戏曲、小说版画插图达到巅峰.近现代,受鲁迅倡导的浙江木刻版画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浙东南军旅版画家功勋卓著、木刻青年活跃于浙江各地,尤其是现当代以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为代表的浙江木版画成就卓著,名家辈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3.
1 插图在科技期刊中的作用插图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作过统计,在现代科技书刊中,平均每1000字就有一幅插图,插图被誉为“形象语言”、“视觉文学”,与文字一样用来作为表达作者意图的有效工具,而且往往能起到简洁、形象、直观的效果.有些问题,如果不借助插图的作用,恐怕花上插图所占篇幅的三五倍的描述也不见得能使读者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了解.屠格涅夫就曾经说过:“一张照片所立时表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由书本来说明,可能需要一百页的篇幅.”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对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近些年来有些鲁迅研究者为了对此有所“突破”,提出了“两个鲁迅”论:有人说:“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存在着两个鲁迅),一个是公开为群体存在而积极行动热情呐喊的鲁迅,一个是私下为个体存在的‘黑暗’和‘虚无’而默默探索且只在自己身上实验的鲁迅”,即“为个人”和“自私”的鲁迅。“这两个鲁迅虽然同为一身,却始终矛盾着”,“未实现统一”,即使是辩证统一观.也无法使其达到统一产关于第一个鲁迅,他们认为多年来鲁迅研究界已将其简化和神化了,“…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硬骨头”精神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且总是被拿来与当今的知识分子做对比.实际上,鲁迅的这种精神有其产生的物质基础,那就是鲁迅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与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鲁迅在上海期间居住在租界,可以免受国民党迫害;鲁迅是名作家,他依靠稿费与版税可以过上较为丰裕的生活,而不用仰仗任何组织与团体.这些条件使得鲁迅可以仗义执言,不用看人脸色.脱离这些物质条件,一味称赞鲁迅的“硬骨头”精神,恐怕对鲁迅是一种误解,对当今知识分子也是不公的.  相似文献   

6.
论插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插图艺术在我国历时已久,成果累累,杰作林立,而又以明代为盛。清代虽也有精品,但为数不多,反而被平庸浅陋之作占去市场,故不能与明代相比。明代插图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受到明代杰出画家的影响,作者有不甘平庸争为上流的创作态度。不但作画者态度严谨,刻工也认真,尤其是新安刻工,在长期为优秀插图画家进行复制加工中,练成高超的刻版技术,使后代很难逾越。谨严努力,杜绝因袭,取法乎上,刻意求工,也许就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插图取得成功的唯一经验。  相似文献   

7.
郭文元 《晋中学院学报》2005,22(5):13-15,39
20世纪30年代鲁迅提倡文艺的大众化,提出“别一种作者”和“别一种看法”的文艺.赵树理实践着这种鲁迅对新知识分子存在价值的确认,体现出了鲁迅所说的在大众化文艺创作中知识分子自我改造的必要性和先导作用.但在具体的大众化的实践过程中,鲁迅始终坚守着对大众历史预设的精神启蒙立场,而赵树理则强调对大众现实关涉的“实”利守护立场.  相似文献   

8.
杂文,是鲁迅战斗的一生中同反动势力搏斗的主要武器。毛泽东同志在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上曾经这样赞美说:“他用他那一枝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这是对鲁迅杂文  相似文献   

9.
这里所说的悲剧,是美学范畴的悲剧。 恩格斯在分析拉萨尔的《冯·济金根》一剧时,提出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的论断,以后,一般将这一论断看作对悲剧的理论的概括。鲁迅先生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人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与恩格斯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是一致的。我觉得,两者虽一致,但却有一定差别,我认为鲁迅对悲剧作的这一解释,可以把恩格斯的论断囊括进去,而后者却不能囊括前者,即,除了恩格斯所论述的那种悲剧外,还应该有另外类型的悲剧(如施昌东提出的“历史的必然要求与实现这个要求的阻力之间的悲剧的冲突”而导致的悲剧,他试图以此来解释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而这另外类型的悲剧,却可以用鲁迅先生的解释来概括。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鲁迅阅读渐渐远离文本本身.回归文本本身、还原鲁迅自我,是正确解读鲁迅文本的现代意义的惟一方法.从鲁迅作品中选取“黑夜”、“人名符号”、“知识分子”和“乡村”四个意象进行阐述和分析,我们发现鲁迅作品的时代意义正在于借助西方人文主义形式演绎中国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