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离子极化的观点阐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同时指出稀硫酸变具有氧化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浓稀硫酸氧化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铁离子吸收氧化法脱除H2S技术的反应机理研究进展,为该技术的工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介绍了该技术中的典型工艺及其原理,根据各个工艺的优缺点提出:Fe3+离子的快速再生,脱硫液中铁离子的稳定性以及H2S脱除过程中副反应的控制是关系各个工艺应用和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日益提高的工艺经济性需求下,生物化学方法脱除H2S技术是天然气脱硫值得选择的发展方向,其中菌种筛选及培养技术是其研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用缓冲的甲醛吸收液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外研究甲醛吸收液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基础上,进一步较全面对其操作条件做了探讨,并与传统方法四氯汞钾吸收液进行对比,其灵敏度、精密度均高于传统方法,效果令人满意。吸收液中的氮氧化物、臭氧、重金属等掩蔽后不影响测定。  相似文献   

4.
早在1926年已知将硷金属盐加入钒催化剂中可显然增加其对二氧化硫氧化的催化活性.关于硷金属盐的助催化作用已有不少的研究工作.Frazer及Kirkpatrick发现K_2S_2O_7在钒催化剂的工作温度能溶解V_2O_5而生成熔盐.等对V_2O_5—K_2SO_4,V_2O_5—K_2S_2O_7体系的研究,等对V_2O_5—Na_2SO_4体系的研究,及Topsoe等对Rb,Cs,K,Na的焦硫酸盐与V_2O_5体系的研究都说明在工作温度时V_2O_5与以上盐类的体系已处于熔融状态.Topsoe等且认为其熔点降低是催化活性提高的原因。另一方面Neu mann等认为硷金属盐的作用是防止V_2O_5被SO_2还原为VOSO_4以致活性降低.发现钒钾催化剂在工作条件下可被SO_2还原.并认为这是钒钾催化剂的活性在450°突然降低,而使Arrhenius綫在450°左右发生破折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述了五十年来国内外对SO_2在钒催化剂上氧化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的研究。用一种新的分类法对已发表的64个本征动力学反应速度方程进行了对照比较,并讨论了它们的真实性。提出“反应速度无因次变量”,从探讨方程的数学形式对反应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影响入手,在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方程计算比较后,就目前已成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从而阐明了机理和方程的密切关系。在反应条件下既按多相催化机理进行又受均相催化规律支配的SO_2在钒催化剂上氧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在国内外已有多年的历史,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有充分机理保证,采用最优的动力学研究方法和数据测试处理而导出的动力学方程。本文的目的在于为建立国产钒催化剂上的这种方程做一些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6.
7.
利用实验室小型流化床反应器,考察了含惰性物石灰石固硫的性能,建立了固硫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预报值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固硫剂中惰性物体积分数约为0.4时,在固硫速度、固硫容量和钙利用率等方面,固硫剂的综合利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唐小华 《甘肃科技》2008,24(5):30-31
文章介绍了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钒系催化剂的组成成分、制备工艺、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近期研发成果。  相似文献   

9.
题目所指是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理论研究及实际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结合我院早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主要学派的不同结论,在建立各种解释和计算方法及其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的结论。本文是文献[1—3,20]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预测文丘里洗涤器中的气液传质状况,进而对整个装置进行结构优化和操作条件优化,采用带有有限反应速率的二阶不可逆反应来描述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并考虑轴向涡流扩散与相对速度的影响,得到了一个描述文丘里内气液传质的宏观模型.并将理论模型的脱硫效率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良好,3种不同结构尺寸的文丘里洗涤器相对误差的算术平均值均小于5%,最大相对误差为-8.07%.  相似文献   

11.
CoMgAlO催化剂对烟道气中SO2和NO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溃法制备CoMgAlO催化剂,并于常压下氧化吸附烟道气中的SO2和NO.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对烟道气中的SO2和NO均具有良好的氧化吸附效果,且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优于浸渍法.文中同时探讨了焙烧温度、活性组分添加量和吸附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当焙烧温度为550℃、Co含量为10%(质量分数)、吸附温度为120℃时,由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对SO2和NO的吸附量最大,1g催化剂能同时吸附1.36mmolSO2和0.223mmolNO.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含硫化氢废气氧化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处理难度更大的低硫化氢含量的废气,采用从硫化氢中获取单质硫和氢气的液相回收硫化氢的方法.氯化铁水溶液处理硫化氢的体系包括三氯化铁水溶液氧化吸收硫化氢和吸收液电解再生制氢2部分.作者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温度对氧化吸收过程的影响,为回收单质硫的温度条件选择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根据.认为60~70℃为最佳的吸收反应温度,在此条件下,既能保证有足够大的吸收率,又能得到易于过滤的单质硫.  相似文献   

13.
萘氧化制苯酐催化剂活性微区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萘氧化制苯酐催化剂活性微区模型的探讨*段世铎林强杨晓军刘慧英(天津大学化学系,300072,天津)(宁夏大学化学系,750021,宁夏银川)关键词萘制苯酐;催化剂;活性微区萘氧化制取邻苯二甲酸酐是典型的选择性多相催化氧化反应,历史上研究甚早.以往有关...  相似文献   

14.
自制含铜催化剂Cu-K-V[-Me(Me=Pt,MnO2,NiO或SnO2)]/TiO2/γ-Al2O3/堇青石,将其与小型柴油发动机排气中的颗粒物混合后,利用DSC和TG等测试技术,研究各种催化剂的活性.DSC测试结果表明,添加了Sn的催化剂可使可溶性有机组分SOF的起燃温度降为432.62K,无催化剂活性组分时对应的温度则为523.27K;含Ni催化剂使石墨化固体组分GSF的燃烧温度降为687.97K,而颗粒物完全燃烧的温度仅为766.88K.TG测试结果显示,含Ni催化剂在700.65K下对颗粒物的净化效率为90.83%,含Pt催化剂在710.05K下对应的净化效率为91.6%,含Sn催化剂在725.65K下的净化效率也达81.7%.在发动机实际排气净化实验中,含Sn催化剂对颗粒物的削减率最高可达38%,略高于商业催化剂的净化效率(20%-35%).  相似文献   

15.
超重场强化氨水吸收烟道气中CO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减少燃烧化石能源产生大量温室气体CO2,采用超重场强化氨水常压吸收燃煤锅炉烟道气中低浓度CO2并生成碳酸氢铵晶体,可以变废为宝,有一定的环保意义和经济效益.实验研究证明,超重场强化作用比传统鼓泡吸收方法更有利于CO2的吸收反应,在超重强化作用下CO2入口浓度(体积分数)越低达到相同的CO2脱除率需要时间越长,并且CO2的吸收率随时间延续降低.提高氨水质量分数有利于CO2脱除,但氨的溢出量随氨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氨水质量分数在10%左右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均相和非均相Fenton型催化剂催化氧化含酚废水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研究了均相和非均相Penton型催化剂催化氧化含酚废水.对均相催化氧化反应进行正交试验和单因数试验,确定其氧化降解特定废水的最优化条件.在Fenton反应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Fe^3 在均相和非均相条件下的催化氧化机理;制备了Fe^3 /人造沸石和Fe^3 /活性炭催化剂;进行了非均相催化氧化降解高浓度含酚废水的试验;比较了均相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均相反应能大大提高苯酚降解率,使用Fe^3 /活性炭为催化剂时可使苯酚的降解率达到93.02%.  相似文献   

17.
将NRTL和UNIQUAC活度系数模型中的相互作用参数改进为关于温度的双曲线型函数,取代以往表示这一关系的线性函数,使得上部会溶温度附近的溶解度计算得到明显改进。应用改进的模型对全氟烃与一些有机溶剂的二元混合物体系的液液相平衡进行了计算,并以苯-全氟正庚烷体系作为具体示例。将得到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NTRL和UNIQUAC模型计算的总平均误差分别为2.64% 和2.16%。  相似文献   

18.
油田酸化液中铁离子络合剂的合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合成了能在油田酸化液中使用的铁络合剂25A,并在实验室将25A对Fe^3 络合能力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评价,可以看出25A无论是在何种液体介质中都有较好的络合的Fe^3 能力。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测定复合脱硫液中氧化栲胶含量的方法,即在紫外光区内利用双波长等吸收法测定吸光度,并计算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氧化栲胶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30 mg·L-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1 6x-0.008 2(r=0.997 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24%,回收率达97.9%~101.7%( RSD<0.24%).该方法测量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很高,重现性好,对复合栲胶脱硫工艺及生产中测定氧化栲胶含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