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天然条件下四合木开花结实情况及自然更新情况的调查和补种对比实验及补肥补水等实验,结合有关四合木保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四合木自然更新的可能性.同时结合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取积极围栏保护方式和其他辅助措施为其种子向幼苗转化提供就地保护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四合木9个10m×10m样方的观测,比较研究了四合木在自然更新、消极围栏保护和积极围栏保护三种情况下的种群状况.消极围栏保护可缓解人为因素对四合木种群的影响,但无法有效促进四合木种群的更新;积极围栏保护(围栏+补水补肥)可以有效保护四合木种群,是对四合木进行就地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果皮水浸出液、盐分对四合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合木为中国特有种,种群更新困难.为确定四合木果皮水浸出液是否对其种子萌发有影响,分别对四合木种子进行了A处理(带果皮且蒸馏水冲洗)、B处理(剥果皮且蒸馏水冲洗)、C处理(剥果皮且浸出液处理)以及对照组(带果皮)4种处理,结果显示:四种处理种子萌发率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相比,A处理、B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萌发率(P<0.01),C处理显著降低了种子萌发率(P<0.01),4种处理种子萌发率大小排序为B(91%)>A(89%)>CK(70%)>C(30%),显示四合木果皮中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另外,四合木生长区域土壤盐分含量高,为确定盐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对四合木无果皮种子进行不同盐分(50,100,150,200,250 mmol.L-1)的处理,结果显示:随NaCl浓度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NaCl浓度大于100 mmol.L-1显著降低种子萌发率,说明四合木种子为拒盐种子;NaCl溶液处理7 d的未萌发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经不同浓度NaCl处理的四合木种子均能恢复萌发,试验浓度范围内未发现有种子致死现象.  相似文献   

3.
特有种四合木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四合木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在种群水平上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大部分遗传多样性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低.四合木的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生境条件变化形成的.其基因组DNA存在较高的变异性,各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四合木各种群可看成是meta-种群,应注意保护四合木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的meta-种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海南濒危植物蕉木的年龄结构和数量动态特征,探讨两种干扰程度下蕉木种群生存现状和动态变化趋势,揭示蕉木种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蕉木种群濒临灭绝的原因,为维护和恢复蕉木种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典型群落样方法对海南蕉木分布的9个典型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详细记录各样地的海拔、坡度、坡向、林分郁闭度、植被群落等生境指标。同时,调查每个样地内和其他非典型群落分布点蕉木个体的树高、胸径等指标;在对蕉木典型群落组成和结构调查的基础上,将所有蕉木种群个体所在群落分为受人为干扰较强和较弱两种生境进行比较和分析;将蕉木胸径大小划分为7个径级,并以胸径代替龄级来反映种群结构;将龄级与胸径大小级对应,绘制蕉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图;使用种群动态量化方法编制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分析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等重要参数;运用时间序列模型模拟并推测蕉木种群的数量动态和发展趋势。【结果】①典型蕉木群落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均较高;②两种干扰生境中的蕉木种群年龄结构有所差异,但幼龄和中龄植株总数量均占有一定优势,种群具有一定的恢复潜力;③两种干扰生境的蕉木幼苗数量均较少,Ⅱ龄级呈现衰退趋势,种群自我更新能力较差,对外界的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④种群生存呈Deevey-Ⅱ型存活曲线,曲线呈对角型,各龄级阶段具基本相同的死亡率;⑤人为干扰程度强的生境中蕉木种群存活能力比人为干扰程度弱的生境中低。【结论】人为活动导致的适宜生境地减少和种子自然萌发率低是蕉木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对蕉木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保护蕉木现有的成年个体;而对于蕉木植株分布较密集区域,在果实成熟季节应定期采收蕉木种子并加以一定的人工抚育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更新;可通过适当修剪老龄的蕉木个体促进其萌芽,提高开花结实率;对于干扰程度较强生境的蕉木种群应加强植物的保护宣教工作,降低人为干扰;而在干扰程度较弱生境,也应加强对中小径级蕉木个体的人工抚育,促进蕉木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相似文献   

5.
以1977年MSS及1990,2000,2005年TM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运用3S技术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四合木分布区的景观构成和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动态分析,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四合木分布区景观构成变化较大,其中四合木种群面积不断减少,耕地、城镇、工矿等人工景观类型不断增加,沙地与其他植被面积扩展明显; 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增强,优势度降低,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并向异质化发展.这必然会导致景观稳定性及其抗干扰能力下降,产生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因此,应加强四合木及其生境保护,控制景观格局变化,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陕西府谷杜松自然保护区杜松种群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阐明杜松(Juniperus rigida)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保护现有资源,编制了该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曲线,以及4种生存函数曲线.结果表明:杜松种群数量少,幼苗更新不良,属于衰退型种群.杜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左偏正态型,该种群的死亡率与消失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龄级Ⅰ与Ⅱ的值为负,在Ⅵ龄级达到最大.导致种群衰退的原因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困难和比较严重的人为干扰.应当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人工培育幼苗,形成不同龄级的种群更新体系,减少人为干扰,以达到保护杜松的目的.4个生  相似文献   

7.
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Maxim)有性繁殖能力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20条100m样线上475株四合木植株的观测,明显可见的开花结实植株仅占11%左右;又对232个单株的开花结实作了统计,平均198朵花/株,应有790粒果/株,实际结实180粒/株,结实率22.8%.作为一个以有性繁殖方式延续后代的种群,以上结果表现出四合木种群有性繁殖能力的衰退,这可以作为四合木种群进化潜能衰退证据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巴山木竹无性系种群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巴山木竹(Arundinaria fargesii E.G.Camus)混交林中采用邻接格子样方法、样线株间距法取样,研究了巴山木竹无性系种群分布格局,并用克隆生长系数的变化揭示了无性系种群的克隆生长型动态。结果表明,巴山木竹无性系种群的分布格局在各年龄范围均是集群分布,格局规模即斑块大小均为92.16 m2,格局强度(RDD)达到3.89;说明巴山木竹无性系种群聚块(密距段)分株数是间隙(疏距段)分株数的3.89 倍。格局纹理为38.17 cm,即从一个聚块(密距段)到另一个聚块(密距段)的聚块平均间距是38.17 cm。巴山木竹无性系种群的克隆生长型中以合轴型分株占主导地位。从巴山木竹种群各年龄范围均保持强集群分布格局并有随时间进程逐渐加强的趋势来看,该种群可能受到了较大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9.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氨基酸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Maxim)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表明:四合木中含有动物必须的8种氨基酸,其含量为:成株13.65g·kg-1,幼苗15.46g·kg-1,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6.77%和32.645%.四合木成株与幼苗的根、茎、叶之间部分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差异,除苏氨酸外,其它氨基酸含量特征为幼苗>成株;四合木11种氨基酸含量高于沙打旺、紫花苜蓿而小于沙生灌木、沙棘、花棒、柠条和多枝柽柳.与其它5种优良牧草(箭舌豌豆、苦卖菜、沙打旺、白三叶、紫花苜蓿)必须氨基酸含量相比较,部分氨基酸含量高于箭舌豌豆和白三叶.与荒漠濒危植物比较,其脯氨酸含量具有特殊性.四合木幼苗根与茎之间脯氨酸含量有显著差异,且根的脯氨酸含量为茎的2倍.由于脯氨酸含量与植物的抗旱能力呈正相关,因此,十分有利于四合木幼苗的成活.  相似文献   

10.
对同一年份不同地区间和近期内的不同年份间四合木种子活力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四合木种子活力较高且不随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而发生改变,种子活力没有影响到四合木的生存,而其种子不需要后熟和春化作用当年即可发芽,这一环节可能使得土壤中四合木种子库贫乏,进而导致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吉林省中东部地区68块(30 m×30 m)蒙古栎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统计蒙古栎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对影响林分更新的林分条件和地形条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天然蒙古栎林更新树种37种,平均更新苗密度达到7 219株/hm2,其中蒙古栎数量占更新总量的近40%,山楂、花曲柳和春榆占更新总量的1/3;从更新类型上看,幼苗和幼树所占比例分别为22.2%和77.8%.同时发现,林分平均胸径达16~20 cm、密度为400~800株/hm2(郁闭度为0.60~0.69)的林分更新数量最高;从不同地形条件更新数量上看,山坡中上部更新数量较高,坡向的影响表现为半阳坡半阴坡阴坡阳坡,坡度的表现为平坡缓坡斜坡陡坡.  相似文献   

12.
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种群结实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调查了陕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油松人工种群的结实特性、种子生活力、幼苗更新和生长状况等基本特征,分析影响油松人工种群生殖及更新的因素,确定了油松人工种群的天然更新边界.结果表明八个地区的油松都具有结实能力.对不同地区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测定表明地区间差异不显著.由北向南,随年降水量的增加,油松球果长、宽、单果种子数、种子长、宽、千粒重逐渐增加.有活力种子的数量可以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北部地区,种子落地后不能萌芽成苗,中南部地区种子落地后能萌芽成苗,但只有南部地区幼苗幼树生长良好,林下更新有效.影响油松人工种群更新的环境因素分析表明降水最是最主要限制因素.油松人工种群天然更新分界线应该在年降水量550 mm的等降水线左右.未来油松人工林培育应立足于降雨量大于550 mm的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不宜再扩大油松人工林面积.  相似文献   

13.
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与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都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时期是植物种群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可称为潜种群阶段.概述了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着重对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别是探讨了影响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与重建中作用的各方面因素,包括土壤种子库的自身特性、生境条件和不同干扰因子,以期为区域植被自然恢复与局部植被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西三清山浙江楠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三清山浙江楠群落为调查对象,在野外样方调查获取资料基础上,对浙江楠种群径级、高度级、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楠种群径级结构呈橄榄型;高度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和年龄结构呈橄榄型,幼苗严重不足,具有逐步衰退的趋势;种群更新主要靠种子繁殖;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群分布;分布格局动态由幼苗、幼树的聚群分布向中树、大树的随机分布的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5.
森林顶极群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植物群落的研究中,顶极群落是一个颇为重要又颇受争议的概念.在研究中,对如何判断顶极群落,生态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一般是根据群落组成、建群种的结构、群落的稳定性以及群落与生境的一致性等方面来识别顶极群落,然而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何判断顶极群落有必要对顶极群落的天然更新进行研究.近年的研究表明,种子雨、种子库、幼苗库和克隆生长是群落实现更新的重要条件,林窗更新是顶极群落结构维持的主要方式.冷杉林(暗针叶林)、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是寒温带、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顶极群落.它们的更新方式各不相同.冷杉林靠种群内的新老个体更替维持群落.热带雨林是依靠性质相似的不同种的个体替代实现更新.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其林下的建群种往往缺乏更新层,有的研究将这样的种群称为衰退种,这与顶极群落能自我繁殖的特征相矛盾.有关常绿阔叶林的群落更新机制需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南靖和溪南亚热带雨林林隙内树种更新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中林隙和非林隙林分的研究调查,初步分析了主要树种在林隙内外的数量特征、树种在林隙内的空间分布与数量和生长状况的关系。由于受光照条件和林隙边缘植物的影响,决定林隙区域内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物种群数量分布等特征,最终影响到森林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珍稀树种长苞铁杉更新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长苞铁杉是我国特有树种,资源日渐稀少,它在分类上也有争议,虽名为铁杉,却与铁杉属有许多区别,作者作了考证,分析,支持单独成属的观点,学名应为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Cheng)Hu xe Page。本文作者在福建选择三处标准地作了天然更新调查,发现大部天然更新不良,不是种子大小年间隔时间长,就是受林地小乔木,灌木的侵扰,但炼山的采伐迹地则天然更新良好,幼树欣欣向荣,初步  相似文献   

18.
观察表明:四合木和霸王的叶都有一条主脉和一条从基部出发止于叶缘中部的大侧脉;二者都为环孔材。同时,二者都以发达的皮层纤维、叶肉棚栏组织发达、叶肉细胞壁皱褶等共同的方式适应干旱环境。四合木和霸王有许多明显的解剖学差异,以不同的方式适应干旱环境,表现出系统上的差异,如四合木初生根为四原型,而霸王及蒺藜科绝大部分类群的根为二原型;四合木次生木质部为同型单列射线,多生活纤维而少木薄壁细胞,而霸王为同型单列和同型多列两类射线,以后者为主,并且多木薄壁细胞而不见生活纤维;四合本叶表皮的角质膜薄。密度丁字毛,气孔极下陷,而霸王叶表皮角质膜厚,无表皮毛,气孔下陷较小;此外,四合木基本组织中富含簇品细胞,茎中具特殊的油细胞,而霸王中不存在。这些差异特征支持一些分类工作者把四合木属从霸王亚科分出,新成立四合木亚科(Tetranenoideae Maet S. Z. zh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