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杜梨 《世界博览》2012,(17):48-49
正从"真由美"到苍井空日本女星成了中国人认识日本的一扇窗口,也成了中国人自我欲望的投影。1997年3月,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到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任主任。他首先注意到一个现象——"在中国知识界,日本文化的地位比我们日本人想象的还要低"。沟口雄三发现,大多数日本高中生、大学生至少都能举出二三部中国古典作品的名称来,如《三国志》、《水浒传》等。而中国的高中生、大学生则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有一部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高傲的中国知识分子注意力依然是集中在欧美,对周围的亚洲诸国无暇顾及。"沟口如是说。那么中日民间的文化交流又如何呢?"歌舞伎"、"落语"、"浮世绘"、茶道、花道、书道能让欧美人感到异国情趣,中国人恐怕不能完全接受。歌舞伎会让中国人联想到京剧,落语会让人联想到单口相声,浮世绘和国画也有相通之处,至于茶道、花道、书法则至多不过被看成是对中国的模仿。对具有文化宗主国意识的中国人来说,日本的古代文化只不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分支而已。沟口没有想到,日本的现代影视剧反而在中国民间广泛传播。日本女星成了中国人认识日本的一扇窗口,也成了中国人自我欲望的投影。  相似文献   

2.
在对当年的破坏和平罪和反人类罪还没有认真反省和认罪的前提下,在不断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背景下,日本架空和突破“和平宪法”,积极扩充军备,还要将自卫队正名为军队,不能不引起当年深受日本侵略战争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警觉。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二战后联邦德国(指1949年~1989年间的西德与1990年后的统一德国)对纳粹德国的罪恶历史做出了深刻的反省。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认罪的镜头,已成为德国悔过自新的经典象征。但是,除此之外,国内对德国反思历史的情况了解就很少了。在勃兰特下跪一幕的影响下,人们普遍倾向于过于简单化的结论:二战后,德国人彻底反省了。这一结论虽然没错,但不可忽视的是,二战后联邦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是38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的。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沉默与回避阶段与我们今天的德国印象形成最大反差的,要数联…  相似文献   

4.
日本青少年的历史观相当一部分日本青年认为,60年前的那段历史没有必要总是旧事重提,他们的父辈也许杀过人、犯过错,但是父辈们的错误不应由他们这一代人承担。甚至还有一名同学说,日本确实曾经侵略过中国,但那场战争是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发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无法避免的。而在当前的和平环境下,几名中国留学生竟然残忍地杀害了曾经给予他们诸多关照的日本人一家五口,这才是真正的罪恶,难道中国人不该反省、不该对日本人道歉吗?这番话让我感到十分震惊,但它反映了部分日本青年的真实想法。由于日本的教科书里从未对那段侵略历史做过详…  相似文献   

5.
"哲学"这一用语是由日本近代思想家西周翻译过来的,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汇、融通、融合的过程及结果."哲学"用语的定译,导入了东亚人未知的崭新学问,引起东亚对其传统思想的反省,促进了传统知识的近代转型."哲学"导入中国、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到中国后,近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变,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今天,我们尤其需要认真反省全球化潮流中"哲学"被边缘化的状况,重新探索21世纪东亚哲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战争的欠缺反省,一直成为亚洲被侵略国家无法原谅的罪过。本文无意于讨论在这种"拒不承认"的姿态下日本领导集团在政治,经济上的诸多诉求几动因,而是考察在日本领导集团背后的日本普通民众。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日本的态度。本文旨在分析这些"战后世代("不仅包括在战后出生的人,也包括在战后完成心理构建的人)的心理,从而探寻在"拒绝反省"这一问题上的另一种,也是更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的"大历史文化散文"在新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散文大都从"文化"的视角写人状物,寄托对于历史与人生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文化反省意识。散文语言追求典雅,议论、描写、抒情融会贯通,形成一种几乎不变的感伤情调。但由于这种感伤没有抵达历史的复杂真实,而更多是作者的一种主观想象,因而不免让人感到矫情。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日本从中国学去了汉字,却少有人知道现代汉语中许多词汇来自日本,这个现象令人深思。据语言学家研究统计,现代汉语中的科学名词70%来自日本,其中如"科学"、"民主"、"哲学"、"物理"、  相似文献   

9.
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在纪念日本二战投降60周年时一改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说过的“狠话”,发表了“真诚道歉”的声明,表示要同亚洲国家寻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其实,在战争的反省问题上,一直有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中国人要求日本反思的多,而反思自身的少。也许,人们会说,我们更多地盯住日本,是因为日本侵略过我们。只有日本尊重历史、反省历史,未来悲剧才不会重演。的确,日本这个民族让我们太不放心。日本挑起的甲午战争,让中国晚清的近代化成果散失殆尽,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更是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再加上战后日本右翼的抬头和…  相似文献   

10.
反省的背后     
在《世界知识》(2005年第10期)上读到一篇《德国为什么能忏悔》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德国反省的几大原因,如两次战败、被受害国包围等,基本上对德国的反省持一种相当肯定的态度。这恐怕是由于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实在不像话,与德国就成了对比。不过,就事论事,我们实际上有些  相似文献   

11.
二战中日本法西斯没有配合德国法西斯夹击苏联,是德国被苏联打败的关键原因之一。日军没有"北进",而是"南进"偷袭珍珠港、侵占东南亚,是它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日本法西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是因为曾经被苏联红军大败,也因为它和法西斯德国的矛盾。欺软怕硬的"武士道"精神,在没有胜算的形势下自我膨胀、自不量力,使它悍然挑战全世界进步力量,陷身中国战场,最终导致其灭亡。  相似文献   

12.
德国和日本作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国家,在战争赔偿问题上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德国认真、积极、日本推诿、消极,甚至拒绝赔偿。两国在战争赔偿问题上表现迥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两国所承受的来自占领国的压力不同;两国在美国罗织的遏制共产主义的防护网上所处位置和所起作用不同;德国有来自苏联以及犹太民族和以色列的强大压力,日本则没有: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目标不同;两国政府及国民对战争反省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李兆忠 《世界知识》2008,(23):64-64
检讨起来,两种东西深刻地制约了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一日“大中华”,一日“大西方”。从文化心态上说,前者表现为华尊夷卑、崇内鄙外的文化自大,后者表现为崇洋媚欧、“月亮也是西方阿”的全盘西化。从思维方式上说,前者一切皆从中国寻找根据,以中国的尺度对日本加以裁剪,按照这种逻辑,日本的一切来自中国,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翻版;后者处处从西方寻找根据,以西方的标准对日本的一切作价值判断。其共同之处,就是都不把日本当作一个独立存在的对象对待。  相似文献   

14.
正元代以前,中国从烹饪技术或用语看来,都没有炒饭这个概念。我在1980年,负笈德国,在德国西南边黑森林脚下一个大学城念书。当时全球化还是一种想象,每个人还是各过各。对德国人而言,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一样遥远,唯一的差别是:中国食物好吃;日本生冷的生鱼片,还没有几个德国人能够欣赏。城中心有家百货公司,门口摆着一个小摊,贩卖中国  相似文献   

15.
胡本良 《世界知识》2014,(15):58-59
<正>7月7日,马英九在台北市举办的"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特展"上发表讲话,称日本还没有把钓鱼岛归还中国,"领土主权一寸不能让",言语间显露出对日的强硬立场。然而,马当局又多次宣示"不会与中国大陆联手保钓",让其所谓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不啻一句空话。实际上,马英九实施的对日政策是:在向日本展现强硬姿态的同时,避免过  相似文献   

16.
欧洲最近发生了三件大事:德国政局变动、英国首相开始走向权力的最后时期、法国全国性的社会骚乱。而中欧关系最近则围绕着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欧盟国家对华军售解禁问题没有实质结果,中欧关系的“战略”含量增长不多;二是贸易上出现持续摩擦,中国对欧盟有所失望;三是中欧相互重新认识,在对话和交往中让一度被炒得很热的中欧关系恢复了其正常的面目。在欧洲发生的事情和中欧关系中,其实都有一个因素——全球化,上述变动都与全球化在欧洲的作用分不开。德国政局的变动,是因为原来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政府在应对全球化竞争方面不力,德国经济迟迟难…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古语中“常世”一词,是日本古代信仰“常世信仰”的代名词。其词义随时问推移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下,常世信仰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即在中国文化的的影响下,日本人对事物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2014?2018年是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100周年的日子。在西方,那场战争曾被称为"文明之战"。今天世界上仍有不少人,包括中国人自己,觉得那场战争与中国无关。然而事实是那场战争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实际上,早在1914年一战伊始,英国和日本即在青岛与德国军队激战,青岛在1914年11月落入日本之手。1915年日本利用列强身陷一战,无法分心,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意欲浑水摸鱼,置中国于日本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2014,(19):29-29
<正>伴随着"忍者"动漫、游戏的广泛传播,世界上似乎正在形成一种"忍者"文化传播的热潮。为了加深学术界对"忍者"和"忍者文化"的研究,2014年9月6日~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协办的"从‘忍者’看中国、日本、韩国——其交流的历史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得到日本三重大学的大力支持,中日韩三国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一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危险.青年一代崇尚现代文明,对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逐渐失去兴趣,不愿学习继承. 鉴于此,有代表认为非遗,产业化是关键,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笔者以为,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一方面是要对自己民族文化有深刻认识,能够讲清楚本民族文化的历史;另一方面是自觉地增强民族文化修养和人格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