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框架结构鞭梢效应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框架结构产生鞭梢效应的原因。当建筑物顶端附属结构的基本频率与结构的前某阶固有频率相同且与激振力频率相等时容易发生鞭梢效应。为避免“鞭梢效应”现象,运用矩阵位移法对结构的振动进行研究,可通过适当调整结构的刚度或质量分布。增大突出物的基本频率与整体结构前某阶频率的差值,从而减弱鞭梢效应,而不能单纯的增强顶端突出物刚度或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耸结构的地震特性是其结构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时程动力分析方法对升船机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通过分析关键点的位移、加速度时程变化曲线,对比二者随高程的变化趋势,了解构件质量、刚度与地震"鞭梢效应"的关系,从而评估其整体抗震安全性,为升船机及其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工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局部隔震对结构鞭梢效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局部隔震结构模型,建立了其振动方程,通过时程分析研究了鞭梢效应对主体结构和塔楼的影响,并利用局部隔震措施来控制鞭梢效应.研究表明,用增加塔楼刚度的方法来抑制鞭梢效应会使主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增加,而通过在主体结构和塔楼之间设置隔震装置进行局部隔震,不仅能有效地抑制鞭梢效应,还能够大幅度降低主体结构的地震响应,且主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减小约40%.  相似文献   

4.
结构的鞭梢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探讨了结构产生鞭梢效应的原因,发现当突出物的基本频率与整体结构的固有频率相同或近似,并与地面扰频相接近时,最易发生鞭梢效应,通过适当调整结构的刚度或质量分布使突出物的频率与整体结构的频率的差值增大,可减少鞭梢效应的影响,从而为结构设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隔振体系仅在频率比β槡2才是有效的,而且在这个范围内阻尼起不利作用.吸振减震是通过附加子结构使主体结构的能量向子结构转移的减震方式.当建筑物有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时,动力作用下会引起突变截面上方竖向结构发生很大内力,产生鞭梢效应.  相似文献   

6.
介绍基础隔震减小建筑结构鞭梢效应的原理,阐明产生鞭梢效应的条件及基础隔震对结构地震反应和鞭梢效应的控制作用分析。本文对一容易产生鞭梢效应的多自由度结构系统进行了动力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双自由度体系鞭梢效应发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针对无阻尼和有阻尼两种情况,以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绝对位移的振幅比作为鞭梢效应的表征量,系统研究了外激励频率与上部结构自振频率之比、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质量比和刚度比、结构阻尼比四种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无阻尼体系,鞭梢效应仅与频率比有关,当频率比为1时,振幅比为无穷大;对于有阻尼体系,若结构两阶振型阻尼比相等,随着阻尼比的增大,鞭梢效应减弱,质量比和刚度比不明显影响结构的鞭梢效应;若结构两阶振型阻尼比不相等,当刚度比远大于质量比时,二阶振型阻尼比对鞭梢效应影响更明显;当刚度比小于或等于质量比时,一阶振型阻尼比对鞭梢效应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安金贤 《科技资讯》2010,(11):34-34
对东丽湖温泉会议中心地区检测出场地特征分析和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出本场区的地震效应。  相似文献   

9.
路堑爆破开挖地震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析爆破地震效应的主要控制因素地震速度与地震频率基础上,根据现场测定数据,拟合出地震速度、药量大小与爆源距离之间关系式。分析了振动频率对构筑物的影响和爆破地震与天然地震的区别,提出了爆破安全距离的确定并验证了爆破安全距离计算方法以及地震速度作为破坏判据可行性和正确性。试验测定结果与研究表明,必须重视爆破地震规律及其对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影响的研究,才能充分发挥爆破技术的经济效益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爆破振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针对梢涡流场和初始梢涡空泡数的尺度效应问题,利用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对三维水翼的梢涡流场流速进行模拟计算;为减少误差,对梢涡流域网格进行了局部加密处理,对未发生空化时梢涡内的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LES湍流模型的流场流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同时,介绍了经典初始梢涡空泡数尺度效应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利用数值计算的速度环量和涡核半径修正尺度效应公式.  相似文献   

11.
钢管拱桁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单榀钢管空间拱桁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采用ANSYS/LS-DYNA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分析程序,探讨了该结构在竖向输入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及在各级地震荷载作用下,如何计算拱桁架的动力响应。指出结构的位移和内力响应随地震加速度峰值的增加呈非线性变化;支座附近的杆件塑性应变响应最大,发展最快,首先达到材料的极限应变而退出工作;在地震响应中,该结构支座附近的杆件是最薄弱的部位。  相似文献   

12.
工程爆破地震波的裂隙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工程爆破地震波传播特点,分析裂隙减震效果,裂隙结构的隔震效应及衰减规律,预制裂缝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3.
1973年炉霍县发生的7.9级地震造成了179个滑坡,基于这179个地震滑坡,利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触发炉霍县地震滑坡的6个主要因素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条件、临空条件、地形地貌和海拔高程,并用层次分析法的3种计算方法(几何平均法、算术平均法、特征向量法)综合分析这6个因素影响炉霍地震滑坡发生的重要程度。结果显示:地质构造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高出了排在第二的地形地貌因素的1.7倍;再其次是水文条件、地层岩性、临空条件,最次为海拔高程。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与断层上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汶川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宽度为研究对象, 以地表微变形、裂隙和鼓包、叠瓦状断层及反冲断层等为标志界定破裂的宽度, 查明中央破裂带和前山破裂带宽度的分布。结果表明, 中央断裂带与汉旺?白鹿断裂带的地表破裂宽度不同, 中央断裂带不同段落的地表破裂宽度也不相同。断层还表现出明显的断层上盘效应, 北川?映秀断裂上盘最小避让距离为70 m, 下盘最小避让距离为23.5 m, 断层两侧避让总宽度不应小于108 m; 汉旺?白鹿断裂上盘最小避让距离为35 m, 下盘最小避让距离20 m, 总避让宽度不应小于58 m。地表破裂宽度及断层上盘效应与破裂带陡坎高度、地震烈度分布、强震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某矿112.6米的封闭式皮带走廊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了它在地震力和风力作用下的效应。计算表明,风力对皮带走廊的影响很大,由于走廊横向刚度不足,产生很大变形;风力引起的轴力比静力(恒载+活载)大一倍多。地震效应约为静力效应的40%,地震载荷的特殊组合比基本风载的主要组合要小得多,抗震验算不起控制作用。支架结件在其自身平面内、外的刚度对走廊结构的变形及运营条件,防止震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合2010年8月汶川地震灾区实地调查结果,将山区环境系统分为山区自然环境、山区社会环境和山区生态环境3个子环境系统,同时对强震造成的不同子环境系统的影响效应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的破坏效应、社会环境的震损效应和诱发效应,以及生态环境的生态效应.这些灾害效应均十分巨大,并且不是孤立存在的,处于一个共同体中相互影响,或同时发生,或前后相继,共同对灾区环境造成破坏.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强震改变后的山区环境的治理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丽江地区7.0级地震前3a内发生的1605个中小震发震时震源处的潮汐体应力进行了计算,按时间进程统计了震源在潮汐体应力的压,张作用下发生的地震放能量的平方根的比值,得到了7.0级大震前丽江地区地震序列在潮汐体应力压张地震比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采用15条地震波对3个层高不同周期不同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以了解地震波的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峰值加速度、以及强震持时对结构破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波的幅值相同时,结构的破坏程度与地震波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呈正比;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大使结构破坏程度不断提高,提高的速度先急后缓;地震波强震持时对结构破坏的影响随结构自振周期增大而增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结构破损计算公式,该公式综合反映了地震波幅值、频谱特性对不同周期结构破坏的影响,利用它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地震波对结构的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19.
It has been long discussed already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cent earthquake of the Xiamen-Jinmen district. However,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at a large shock unexpected before such as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in Taiwan west plain would take place in this area and its neighborhood,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long duration after completion and usage of the future Xiaman-Jinmen Bridge. The probability of such case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studying the earthquake mechanism of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The Taiwan Strait basin, Taiwan region (Taiwan island) and Fujian coastal region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 the features of earthquakes which occurred and will occur in any one of these three districts and then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ture XiamenJinmen Bridge a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结合现行国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探讨了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前后的最小地震剪力调整、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转换梁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以及板柱—抗震墙结构地震作用调整等各种情况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