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星斑川鲽和大西洋牙鲆的头颅骨骼特征分析发现,两者都具有鲽形目的共同特征:由于眼睛的偏移产生头颅骨骼的左右不对称性,尤其是筛骨区和眼区骨骼向有眼侧偏移;尾舌骨呈弓形.另外,还讨论了星斑川鲽和大西洋牙鲆所具有的各科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侧斑离鳍鱼颅骨极狭窄,缺眶上骨,泪骨大,鼻骨发达.犁骨具齿,副蝶骨“M”形,前颌骨、齿骨前端有一特大的犬齿,下咽骨愈合,具上后颞骨,尾骨有变异.  相似文献   

3.
常规方法制备大头狗母鱼骨骼标本,记录观测结果并绘图.其主要形态特征为:缺眶上骨,眶下骨7块,第1块特大,第4~7块呈不规则的颗粒状.上筛骨短宽.具眶蝶骨.前耳骨发达,向外鼓出明显.有下颞窝.前颌骨和齿骨具发达的锥形齿.腭骨有锥形齿2列,基鳃骨也有锥形齿.第2~4咽鳃骨和下咽骨有齿.主后颞骨和后颞骨有小齿.腰带骨基部愈合.  相似文献   

4.
以相应引物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PCR产物经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了克隆、测序,均得到了590bp的碱基序列,并将其与GenBank中牙鲆线粒体全序列相应片段和川鲽(Platichthys flesus)相应片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川鲽和石鲽序列差异很小(核苷酸差异数为7,同源性为98.8%);而牙鲆与川鲽和石鲽的序列差异明显(核苷酸差异数为90-93,同源性约为84%),且大多数核苷酸变异位点集中在序列中部大约200bp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瓦氏黄颡头骨形态作了详细描述,并对鲶形目续骨的退化和前鳃盖骨功能的转变进行了讨论。通过对鲿科、鲶科、鮡科、胡子鲶科和鲤科共8种鱼类头骨的比较观察,发现鲶类头骨的又一显著特征,即上枕骨上有一对三叉神经叉脊支神经孔。 瓦氏黄颡的头骨由125块(含软骨)组成,其中脑颅37块,咽颅86块(颌弓20,舌弓37,鳃弓31)。其头骨的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 (1)无顶骨、后耳骨和下鳃盖骨; (2)腭骨呈棒状,后端游离,前端与上颌骨关节;上颌骨退化成短棍状以支持触须。 (3)上枕骨具发达的柄状上枕棘及腹脊,以及一对三叉神经叉脊支神经孔。 (4)前囟和后囟均存在,且较宽,表明其在进化上的原始性; (5)由泪骨、侧筛骨、筛骨、鼻骨和前颌骨构成的框架保护其发达的鼻囊; (6)由4对围眶骨和侧筛骨、额骨保护其较发达的眼; (7)前鳃盖骨与舌颌骨、方骨紧密关节,间鳃盖骨紧贴在上舌骨的外面,均参与悬器的形成; (8)鳃弓骨化不全,仅骨化出2枚基鳃骨、2对下鳃骨;相当于基一下鳃骨区域的其余部分终生保留为软骨; (9)具软骨性续骨。  相似文献   

6.
从此较解剖学上获得更多的资料以弄清楚白鲟角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和黄鲟鱼Acipenser dabnynus Deumaril在演化上的地位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动物在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明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的分类地位.关于鲟形目的分类地位,有许多不同的见解.贝尔格氏将鲟形目列入真口鱼纲Feleostomi,幅鳍亚纲Actinopterygii的一目.Stensio氏把幅鳍亚纲分三类:软骨硬鳞类Chondrostei,全骨类Holostei,真骨类Teleostei. Coodrich氏分为软骨硬磷类和全骨类(=Holostei Teleostei).Regan氏分为古鳍类Palaeopterygii;新鳍类Neopterygii等.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8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009年2月)四个季节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桁杆拖虾网所获得的鲽形目鱼类调查资料,分析了调查海域鲽形目鱼类的出现频率、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的时空变化。同时,应用扫海面积法首次估算了调查海域鲽形目鱼类主要经济种类和总体的现存资源量。结果表明:调查海域鲽形目鱼类的出现频率为95.9%,共捕获鲽形目鱼类42种,隶属于8科,25属,其中优势种为短吻红舌鳎、桂皮斑鲆、矛状左鲆、虫鲽和大鳞舌鳎;4个季节中,春季鲽形目鱼类出现种类数最少,其余三季变化不大;各区域中,东海北部鲽形目鱼类的出现种类远低于其它中南部海域;调查海域鲽形目鱼类年平均资源密度为22.1 kg/km~2,远低于整个东海鱼类的平均资源密度;从资源密度的季节分布来看,秋季鲽形目鱼类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冬季最低;根据区域分布,南部海域最高,中部最低;调查海域鲽形目鱼类的现存资源量约为1.2×10~4 t;不同种类的现存资源量中,以短吻红舌鳎最高,为2 481.1 t。  相似文献   

8.
作者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褐牙鲆受精卵及仔稚鱼的发育,行为及理化环境对其生理生态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在人工养殖环境中,水温,盐度,水质,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褐牙鲆卵的经及仔稚鱼的发育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褐牙仔俄语鱼不同发育地各种理化环境的耐受范围和阈值,探讨人工种苗和天然种苗在形态发育及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对今后褐牙鲆的集约化健康养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池塘养殖的1龄舟山褐牙鲆生长特性及肥满度等。结果表明:(1)池塘养殖的1龄牙鲆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L=0.0003W4.1455,R2=0.9753。(2)舟山褐牙鲆1龄鱼7~9月生长速度较慢,10~l2月生长速度较快。(3)舟山褐牙鲆的肥满度随着鱼的生长而增大;提出了提高池塘养殖舟山褐牙鲆肥满度的措施。(4)池塘养殖1龄牙鲆成活率为77.5%,2龄牙鲆成活率为58.8%。  相似文献   

10.
采用3种方法制成红罗非鱼整体和分离的骨骼标本,并详细叙述了骨骼系统的结构.红罗非鱼鼻骨发达,无后耳骨和基蝶骨,眶后骨短管状,脑颅背面有由额骨、颅顶骨和上枕骨共同形成的3列骨嵴以及第三椎体上有强大腹突等是红罗非鱼骨骼系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HOUTTUYN)骨骼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金线鱼的脑颅较长。中筛骨和侧筛较发达。嗅神经孔位于侧筛骨上。眼眶上骨,眶下骨5块,第1第2块特大,第3~5块很小,呈管状。位于眼眶腹缘有一眶下骨架。上枕嵴发达。翼耳骨端上方有背腹走向的管状突起。腭骨发达,无齿,其向外侧具“「”状的骨棱。  相似文献   

12.
采用3种方法制成红罗非鱼整体和分离的骨骼标本,并详细叙述了骨骼系统的结构.红罗非鱼鼻骨发达,无后耳骨和基蝶骨,眶后骨短管状,脑颅背面有由额骨、颅顶骨和上枕骨共同形成的3列骨嵴以及第三椎体上有强大腹突等是红罗非鱼骨骼系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明溶解氧含量下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测定褐牙鲆幼鱼在溶解氧由7.4mg/L下降至0.9mg/L过程中耗氧率、排氨率、氧氮比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溶解氧含量(DO)降低,褐牙鲆幼鱼耗氧率呈"U"型变化,氧氮比呈倒"U"型变化,褐牙鲆幼鱼肌肉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尽管肌肉和肝脏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有增强的趋势,但由于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使得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脂质过氧化物增多,机体仍表现出氧化损伤。【结论】褐牙鲆幼鱼的能量代谢指标和部分氧化应激指标对溶解氧含量下降有明显反应,可作为判断溶解氧含量是否对褐牙鲆产生胁迫及调控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草原沙蜥和避役的骨骼解剖为素材,证明它们是较原始的蜥蜴,两者共同的原始性为:颞窝宽大,顶骨呈板状,牙齿三尖,下颌板骨前端参加下颌联合,环椎的间椎体同神经弧松散结合,荐椎无分化,尾椎脉弧呈Y型,腕骨超过9枚。各自的原始性状:草原沙蜥为顶骨孔发达,上颞骨存在,腭部骨片未退缩,而且排列位置未变。避役为上颞弧由后眶鳞骨构成。归纳喙头蜥、(?)鳞蜥、草原沙蜥和避役的骨骼结构,为原始蜥蜴特征提供新的证据。同时分析了游舌部蜥蜴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具有椭圆度误差和桂圆度误差的工件外圆在V形块上定位时的误差问题,并得出了定位误差的计算公式,从而说明了这两种形状误差对V形块的精确定位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具有椭圆度误差和棱圆度误差的工件外圆在V形块上定位时的误差问题,并得出了定位误差的计算公式,从而说明了这两种形状误差对V形块的精确定位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17.
科鱼类的韦伯氏器的形态与鲤科鱼类的不同,闩骨扁平或长针状,略呈孤形,舟骨“V”形,由匙状部、上行支、髁状突和舟骨沟构成;间插骨“V”或钧状,分为间插骨体、水平支、髁状突和上行支四部分;三角骨最发达,含前突、关节突和转换突等部分,韦伯氏器的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属间差异,可以作为科属间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短盖巨脂鲤骨骼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盖巨脂鲤骨骼系统有以下特点:脑颅较短宽;中筛骨和侧筛骨发达;嗅伸经孔较大,被中筛骨和侧筛骨包围;脑囱长而宽,自中筛骨后方向后延伸至顶骨,中间有一横骨将它分为额囱和顶囱;眶下骨8块,第一块泪骨很小;上枕棘粗壮;后颞窝大而深;肩带有上颞骨、后颞骨,而上匙骨和后匙骨各为两块.  相似文献   

19.
嘉陵江Chang科鱼类骨学研究(Ⅰ)—韦伯氏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ang科鱼类的韦伯氏器的形态与鲁科鱼类的不同,闩骨扁平或长针状,略呈孤形,舟骨“V”形,由匙状部、上行支、髁状突和舟骨沟构成;间插骨“V”或钩状,分为间插骨体、水平支、髁状空和上行支四部分、三角骨最发达,含前突、关节突和转突等部分。韦伯氏器的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属间差异,可以作为Chang科属间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详细地观察了细鳞鲑颅后骨骼的形态,发现椎骨的髓弓与脉弓都不与椎体愈合,同时躯椎的髓棘也不愈合。这些明显的原始特征在不同大小的个体中均无变化。细鳞鲑没有特化的尾杆骨,只有在个别标本中,一些尾椎上具有双弓结构。另外,除前30枚躯椎的前侧具两行髓弓小骨外,无肌间骨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