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听皮层神经元频率感受野的可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伟  高利霞  孙心德 《科学通报》2004,49(11):1062-1067
应用常规电生理学技术, 以神经元的最佳频率、频率-反应曲线和频率调谐曲线为指标, 研究神经元频率感受野可塑性. 结果表明, 在给予的条件刺激频率和神经元最佳频率相差1~4 kHz范围内, 条件刺激均可引起神经元频率感受野转移, 但频率相差越小, 感受野转移概率越高. 感受野可塑性与条件刺激诱导的时程有关, 条件刺激和神经元最佳频率相差越大, 所需条件刺激的诱导时间越长. 条件刺激撤除后感受野的复原则呈现相反的趋势. 条件刺激频率高于或低于神经元的最佳频率均可能引起感受野变化, 可塑性变化不具有明显方向性. 但有的神经元感受野变化呈现双侧性, 有的神经元只有单侧性变化. 结果显示, 神经元频率感受野可塑性是研究可塑性机制的理想模型, 为深入研究听觉模态的学习记忆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2.
王健鹤 《科学通报》1990,35(2):139-139
针刺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可作为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肿瘤及免疫功能紊乱等的辅助手段,取得较好的疗效,赵建础等认为内源性阿片肽参与了针刺调节免疫反应,国外曾有脑啡肽参与免疫功能调节的报告,Plotnikoff以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法证明了脑啡肽可促进淋  相似文献   

3.
嗅觉新探     
人类的嗅觉器官是一个进化的杰作,许多物质的气味它都能辨别,尽管人们对它从事研究,但对于嗅觉的认识仍还是一个谜,如邮票大小的一块嗅觉组织是怎样将化学刺激信号传入大脑的呢?当气味中的分子进入嗅觉细胞膜上的纤毛,该组织的感受器上有一种特殊蛋白质.近来研究认为每种气味都可结合和刺激细胞,包括分辨不同气味种类的感受器.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体一般没有异常气味,当人患有某些疾病时,身体可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分泌物、胃肠道的呕吐物和排泄发出异常气味.  相似文献   

5.
正科研人员终于看到某些嗅觉感受器(又称嗅觉受体)是如何与气味分子结合的。这项研究工作使得我们对这些最为神秘和多能的感官有了全新的洞察。触角(譬如图中显示的果蝇触角)上的受器赋予昆虫敏锐的气味嗅探能力,昆虫要生存下去需要有这种能力。嗅觉至今仍然是我们了解得最少的感官,但最新研究已经揭晓了某些昆虫感觉过程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6.
免疫系统是机体抗御疾病的主要屏障。在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中另外一些有关这类专题的研究已显示出大脑的双侧半球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免疫,有些脑部的化学递质对免疫细胞也有特殊的作用。一系列实验已经表明,某些称作天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细胞活性可由大脑根据经验对外界的刺激(比如一种强烈的气味)的反应而大大加强。免疫杀  相似文献   

7.
正常人体一般没有异常气味,当人患有某些疾病时,身体可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分泌物、胃肠道的呕吐物和排泄发出异常气味。气味标识物《柳叶刀》杂志曾经刊载了一则有趣的报告:一条狗总是爱舔女主人腿上的一颗黑痣,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女主人  相似文献   

8.
Sporn  MB  许仁林 《世界科学》1989,11(5):25-27
许多肽生长因子的作用包括刺激和抑制细胞增殖二个方面,此外还有与控制细胞生长无关的效应。一种肽因子在一个细胞内可能有刺激和抑制两种活性,这依赖于其它信号分子存在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百问百答     
《知识就是力量》2014,(5):96-97
正Q天气暖和了,野外开始有了蛇的踪迹,蛇真的怕雄黄吗?A无论是雄黄酒还是雄黄粉,都不能完全地对蛇造成直接伤害。其实,与其说是雄黄酒对蛇造成了一定刺激,不如说是雄黄酒中挥发的酒精气味刺激到了蛇。同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也可以对蛇有一定驱赶作用,如大蒜。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常会准备几颗掰碎的蒜瓣放在鞋里,以起到驱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狗在车上兜风时收获的快乐出乎人类意料,因为狗的嗅觉系统比人类的好得多。人的鼻子内仅有500万个气味感受器,而狗鼻内是一个由多达3亿个气味感受器构成的复杂网络。此外,狗的嗅觉皮层(大脑中负责处理气味的区域)比人类嗅觉皮层面积大40倍。数量巨大的气味感受器和发达的嗅觉皮层,使狗仿佛置身于一个近乎有着无限嗅觉刺激的新奇世界。当它们把头伸出窗外时,  相似文献   

11.
过去曾有人用光热刺激家兔鼻子引起的抬头动作作为研究药物镇痛作用的指标。我们把光热刺激改为电刺激,每当以电刺激家兔的鼻中隔时,家兔便出现一甚为典型的防护性的抬头动作。我们称之为抬头反射。我们曾用这一反射的阈值作为指标研究了针刺家兔四肢的某些“穴位”的镇痛作用。由于针刺“穴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外周刺激,所以我们想用強度和作用时间受控制的电流来刺激外周神经的中枢端,观察它们对  相似文献   

12.
刺激响应介孔氧化硅纳米载药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尽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关研究领域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作者课题组在阀控和门控的介孔氧化硅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工作.以生物相容性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MSN)作为药物载体,将端基为活性基团的硅烷自组装修饰在MSN表面,并进一步功能化,通过多重弱键相互作用、动态共价键甚至和强共价键,将大环主体化合物、蛋白、DNA和量子点等结合到MSN表面,将药物封装在MSN孔道内,构成纳米阀和纳米门.可控组装的阀控和门控的MSN纳米载药系统,在p H、氧化还原、竞争结合、生物酶和近红外光等条件刺激下,多重弱键相互作用消除、动态共价键断裂以及纳米门控元件降解等,实现药物控制释放.可控组装的刺激响应MSN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等疾病靶向药物治疗方面具有应用前景.最后对刺激响应纳米载药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作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硫是具有强烈辛辣刺激气味的无色气体,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紫外荧光法.文章通过实验及具体数据对标准曲线斜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硫是具有强烈辛辣刺激气味的无色气体,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紫外荧光法。文章通过实验及具体数据对标准曲线斜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嗅觉系统是一个极其巧妙的化学感受器,嗅感觉神经元对外界的气味刺激产生响应,然后将此信号传递到嗅球进行信号的整合和处理,最终传递到嗅皮层,嗅皮层作为嗅感觉系统的最高级皮层识别出气味信息,这种响应和传递过程具有高度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快速性.光遗传学是近年来国际上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光控制神经细胞可诱发细胞按照某一特定频率发放.仿生嗅觉传感器是一种新型化学传感仿生技术,它以嗅觉受体、细胞、组织等生物材料为敏感元件,结合二级变换器实现对气味物质的特异性和高灵敏的检测,从而达到类似生物体嗅觉的检测性能,将其与光遗传技术结合,可以更深入研究仿生嗅觉系统传递的机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光遗传技术在嗅觉机制研究中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光遗传在仿生嗅觉传感技术的研究和我们的研究工作,展望了未来该领域可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动态点击     
<正>气味影响记忆近日,美国研究人员揭示了气味在触发对过去经历的记忆方面的作用,及其作为一种工具治疗与记忆相关的情绪障碍的可能性。研究人员通过在一个特殊的容器里对老鼠进行一系列无害但令其吃惊的电击,制造了老鼠的恐惧记忆。在电击期  相似文献   

17.
路勇 《世界科学》2006,(3):20-21
化工过程强化正在孕育化学工业的变革化学工业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医药、农药、塑料、橡胶、涂料、汽油、柴油等都是化学工业制造的。传统化工给人的印象是高耸塔群林立,刺激气味迎面扑鼻,粉尘液滴四处飞溅,能耗高且对环境的污染怵目惊心。不过,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张明浩  于珩  邓慧华  陆祖宏 《科学通报》2010,55(32):3153-3157
为探索气质是否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 考察了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的44 bp片段的插入/缺失多态性(5-HTTLPR)与婴儿的消极情绪及自我调节的关系. 通过在观察室中给婴儿呈现不同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 测查6个月婴儿的消极情绪以及自我调节. 采用成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lo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对5-HTTLPR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 方差分析表明5-HTTLPR与婴儿的消极情绪无关, 而与婴儿的自我调节显著相关, 并且受到性别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一种影响蚜虫行为的植物挥发性次生化合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阚炜  张峰  张钟宁 《科学通报》2001,46(20):1699-1701
萝卜叶中含有一种具轻微刺激气味的易挥发次生化合物。室内的嗅觉实验和田间的引诱试验表明,该物质对桃蚜具有很强的引诱活性。室内外活性实验经t检验,与对照相比分别在0.001和0.01水平上有差异。利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核磁共振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为4-甲硫基-3-丁烯异硫氰酸酯。  相似文献   

20.
杨雄里 《科学通报》1987,32(10):778-778
在鲤科鱼的视网膜中,中间水平细胞仅与杆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它们对任何波长的光刺激均呈超极化反应。最近,我们发现,当用使中间水平细胞的超极化达到饱和的中等亮度闪光刺激时,紧随初始的超极化反应之后,膜电位呈现振荡性变化。本文报道这种振荡性反应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