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为主动服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而制定的。卓越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我国的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工程应用技术型人才,其培养模式与卓越计划高度契合,"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
林井祥  康健  高伟 《实验室科学》2014,17(5):139-141
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以"卓越采矿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依托,提出了面向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是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石,论述了实践教学在培养卓越工程师中的作用。结合采矿工程专业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设计培养计划、毕业设计改革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卓越采矿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竹文坤  段涛 《科技资讯》2014,12(20):147-149
本文将分析目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现状、未来发展需求,研究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界定、培养要素及我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环境优势,提出我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为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程教育与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质量的工程科技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工程素质是工科毕业生的本质特征,高等工程教育是培养合格工程科技人才的主要环节。本文在分析国际工程教育趋势和国内高等工程教育环境的基础上,研究了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工程观的树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工程实践本征的突出、工程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等方面,提出了保证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本科方向是为地方发展需要于2009年设立的新方向,为了满足对口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并使本方向培养的学生获得受社会欢迎的专业技能、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出以"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对本方向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探索利用学校的教育优势与企业的实际训练优势的有效途径,增加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建立一个教学—实践—科研交流平台,阐明校企合作对金属材料工程类本科生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智明 《科技资讯》2014,12(17):222-223
针对我国机械工程教学现状,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诉求,探索我校纺织机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特色。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探索一种适合纺织机械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师资培养方法,与企业共建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型实验室。启发学生,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优秀的工程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综合培养模式,探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内容和实践方案,为国内卓越工程师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王丽捷 《科技资讯》2014,(29):191-191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广泛的重视,但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工程性缺失和实践教学薄弱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这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机电领域优秀人才短缺的现状已引起关注,针对培养社会急需的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本研究结合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要求,提出了培养计划,探求适应21世纪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的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创新型工程师。  相似文献   

9.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轴承专业方向推进校企“全程互动,优势互补,相互融合”教学改革模式的契机。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培养,促进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创新能力的提高。该文提出了对轴承“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一些探索。通过对轴承专业方向教学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期为中国轴承行业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保证和促进"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的顺利实施,必须对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基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流体传动与控制方向)"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培养的实施,对"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评价机制等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以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为背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纺织服装工程科技人才的供需状况,总结了纺织服装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规模、区域分布、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着重研究了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育环境、专业设置、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根据纺织服装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专业方向生产实习,是高等学校高精尖工程师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以CDIO为教育理念,以工程教育模式为基础,对现有的热能专业方向生产实习进行改革,将生产实习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划分,提出校内校外相互配合,实体虚拟相互支撑的生产实习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全新的生产实习机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更有利于高精尖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促进我国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推进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的具体探索,阐述了当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出发,建立和完善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协调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发展的环境和制度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5.
高精尖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以CDIO为教育理念,以虚拟实践技术为技术支撑构建完善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热能专业方向虚拟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内容按照虚拟程度和知识层次进行划分归类,提出按照CDIO四步骤建设热能专业方向虚拟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从目前现有的实践教学中选取三门课程建设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虚拟实践平台,从而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实践教学平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有利于高精尖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针对自动化专业《控制系统数字仿真》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探索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构建适应"卓越计划"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的一些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项目,是工程类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通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精细化学生的组织管理、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打造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实施国际化策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
郑欢 《科技咨询导报》2014,(23):139-139
该文拟在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探讨适合西部财经类院校的分学历层次工程管理教育模式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该文将提出并深入研究适合西部财经类院校的"2345"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将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培养与自我培养)并重,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攀西地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因周边水能资源富集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发展优势。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立足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攀西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工科学生综合实践实训等方面不断探索和优化,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应集合区域优势、明晰培养目标,强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探索区域优势条件下卓越工程师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全柱  雷旻  黄成玉 《科技信息》2013,(36):269-270
在分析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弊端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内涵的基础上,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学校在三个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实施了"卓越计划",创立了学校与煤炭主体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与煤矿企业深度合作,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改善了育人环境,强化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