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依据作物生育期与自然降水对作物需水的规律,系统分析了邢台地区10种作物生长期需水量与自然降水对作物需水满足度,并利用水分生态适应性模型对这10种作物在不同水文年型下进行定量评价,以得到在纯自然降水条件下各种作物的适宜情况,为邢台市旱作雨养种植模式在不同水文年选择不同作物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棉花、玉米、大豆、红薯、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陇东黄土旱塬区作物轮作复种系统田间试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几种主要轮作及复种作物在干旱和丰雨两型降水年型的农田水分时空分异规律及土壤水分亏缺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结合多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对前人诸多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水肥效应大小与试验方法有关,田间试验与模拟试验得到的结论相反。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中"水"的概念各不相同,从旱棚试验或盆栽试验的结果推断水肥效应与实际情况相距较大。多数情况下,养分亏缺仍是北方旱区作物增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灌水的效果取决于土壤底墒、生育期降水、土壤肥力及灌水时期等各种因素。在现有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养分供应水平是北方旱区大部分农田作物增产的主要途径。加强夏闲期降水的蓄积、提高土壤底墒是冬麦区作物高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华北冬小麦作物气候干旱指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农业干旱指标,降水距平百分率未考虑底墒作用,不同发育期水分对产量影响不同.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构建了华北冬小麦作物气候冬小麦干旱指数.该指数将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的水分产量反应系数应用到降水距平干旱指数中,同时量化底墒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河南省卢氏县冬小麦历年干旱和减产率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作物气候指标负距平百分率和减产率的相关性明显高于降水负距平百分率和减产率的相关性.作物气候冬小麦干旱指数在评估冬小麦干旱时要优于降水距平百分率,将作物和气候干旱相结合能更准确地评估冬小麦干旱,弥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农业干旱指数只涉及气候干旱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总特点气温偏低,日照充足、降水偏少,蒸发较少。气温虽低,但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降水总量偏少,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小麦苗期和大秋作物成熟末期降水多,不利于出苗及收获;6~8月作物需水关键期降水持续偏少,干旱发生在高温时段,导致玉米红蜘蛛严重发生并造成危害。总体来看,2015年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奈曼旗近10年(2000-2009)与历年(1959-2009)温度、降水和作物主要生长期(5-9月)温度、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年、月温度、降水两要素的变化规律.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奈曼旗的气候变化特征和灾害天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7.
1 5月份气候概况 汉中市今年5月以来,晴好天气较多,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时数明显偏多。总体上利于抗震救灾和夏粮作物的成熟及丰产。但这期间有4次主要降水过程,雨量分布不均,大都以雷阵雨天气出现,局地出现了雷阵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另外部分县区降水又异常偏少,使这些县区旱象开始抬头。以上这两类天气、气候均给本市抗震救灾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气降水环境下玉米生长期旱涝频率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作物生长期内供需水量比作为作物旱涝等级指标,通过对聊城市1961—2010年玉米生长期内的大气降水统计资料的分析,明确了鲁西平原地区玉米生长期内大气降水的多寡对夏玉米正常生长的影响,确定了符合玉米生长期的旱涝年景评价指标.根据旱涝指标,明晰了玉米生长期内的旱涝变化频率特征:旱涝灾害频繁,50 a中玉米生长期内出现干旱32 a,出现频率为64%.雨涝年6 a,出现频率为12%.干旱和雨涝年的频率为76%,即在大气降水环境下,玉米生长期内发生旱涝的概率大于十年七遇;作物生长期内旱涝频率各年代逐渐增大,作物因旱涝受灾呈现出明显加重的趋势,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威胁愈加突出,对生态农业建设构成较大威胁.结合作物生长期内大气降水的多寡导致的旱涝频繁的特征,提出了做好抗旱涝防减灾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降水的季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176个站1951——1970年共二十年的月平均降水量,采用合成矢量法,求出了各站的合成矢量,并分析了全国各地降水季节性指标及降水季节.此外,还论及降水季节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降水、气温、光照等方面对2013年四平市作物生长季气象条件进行概括分析,探讨了作物生长发育期的有利、不利气象条件,并对气象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在旱作农业区,水是作物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应用农用保水剂,可达到吸水、保水、抑制蒸发、有效供水的目的,能提高降水的利用率,确保基本产量,尽可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今年玉米单产增加,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比去年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热量适中,灌浆期温度较高,初霜冻出现在9月28日,灌浆期充分;降水较多,解决了部分作物需水,缓解了供水紧张的矛盾;日照足,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灌浆成熟期温差大对增产有利。  相似文献   

13.
在丘陵旱地对冬小麦进行了大田和原状土柱模拟耗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田情况下,小麦4500~6000 kg/hm2产量水平,耗水量216.3~345.2 mm,播种-返青、返青-抽穗、抽穗-成熟不同生育阶段耗水分别占总耗水量的25.9%~36.9%,22.0%~31.1%,31.9%~52.2%,但年际间变幅较大;小麦拔节以后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明显增加,拔节期、灌浆期是小麦两个重要的水分需求期.原状土模拟情况下,冬小麦总耗水量中,丰水年型自然降水占77.2%,平水年型自然降水占67.1%,缺水年型自然降水占64.0%.从作物阶段耗水测定结果看,丰水年型情况下,冬小麦存在奢侈耗水现象;平水年型自然降水能基本满足冬小麦水分需求,突出问题是阶段性、间隙性水分缺乏;缺水年型情况下,自然降水不能满足冬小麦的水分需求,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水分状况制约着冬小麦正常播种和出苗,二是水分供应状况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砂姜黑土地区年内降水分布,分析了小麦、大豆、棉花、玉米的缺水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灌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莱州湾沿岸地区作物水分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莱洲湾沿岸地区气候资源丰富,光温生产潜力很高,降水稳定度差,起到限制作用。用通径分析等求得本区与产量相关联的涝、丰、平、旱年需水指标,用以诊断各作物、各发育时期降水适宜性。小麦各发育时段受旱机率50%以上,春作物大部生育期也在20% ̄50%,丰年机率低,必须发展灌溉农业。  相似文献   

16.
试论厄尼诺与山东降水作物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厄尼诺现象使山东夏季降水偏少,强度越大,干旱越重,用降水与分离的气候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的到需水量,进而评价其满足程度。厄尼诺强年所有作物减产,弱年与发生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黄土原区水资源特征与农田用水“蓄,调,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作物需水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了黄土原区水资源特征提出了雨养农业黄土原区农业的根本出路。要把利用土壤水库,森林水库蓄集大气降水作为农田需水的主要供给途径,以有限的地表水和潜水资源发展满灌溉作为补充水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农田用水的“蓄,调,补”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作物需水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了黄土原区水资源特征提出了雨养农业是黄土原区农业的根本出路.要把利用土壤水库、森林水库蓄集大气降水作为农田需水的主要供给途径,以有限的地表水和潜水资源发展灌溉作为补充水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农田用水的“蓄、调、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半干旱区干旱缺水是旱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一方面大气降水不足.300多mm的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另一方面.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蒸发强烈,农作物水分利用率低。因此,如何实现雨水高效利用,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益,成为旱农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本项目针对当地生产实际和气候特点,围绕提高水分利用效益,展开高产节水间作套种、农田集水保墒等技术措施,探讨半干旱地区发展旱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的气候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分不足是半干旱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农田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等农业气候因子的动态分析,发现5,6月间降水低谷与7~9月丰水季节交替重复出现是本区正常的天气现象.这一降水低谷引起土壤水份低值槽现象,造成夏粮作物的“卡脖旱”,严重影响产量在该区发展集水农业,雨季蓄积雨水,于次年5~6月间干旱季节进行补偿性灌溉,充分利用两季雨水,消除土壤水份低值槽现象,从而达到增产目的。因此,从气候学角度讲,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实行集水农业是必要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