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去年建立的一种新的管理通道模式,使得一些具有前景的癌症早期临床药物有望提前进入市场。迄今,部分这些突破性药物已经进入到癌症治疗领域,患者将可以快速得到最新的救命药物。在美国,每天有大约4 500人被诊断为癌症。去年3月,美国国会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一项新的药品研发通道进行了讨论。会上,一个称为"癌症研究之友"(FOCR)的辩护组织(由肿瘤学专家、医疗卫生投资人和现任/前任FDA官员组成)提出,一些被证明在早期临床试验中产生巨大或出乎意料之外治疗效果的实验性药物,难以  相似文献   

2.
《科学24小时》2010,(11):52-52
美国阿尔尼拉姆(Alnylam)生物技术公司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能够治愈所有癌症的新型药物,首批接受临床试验的19名晚期肝癌患者病情都有较大好转。不仅如此,该公司称,假以时日,这种药物甚至有可能治愈一切疾病。  相似文献   

3.
4.
斯波恩:尽管早期出现了一些失误,但是预防癌症药物的研发是完全可能的当一个系统开始出现功能障碍时,一般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尽早地修复它;而另一种方式则是拖延,直至系统沦为杂乱无章的一团糟,届时就可能无法补救了。不幸的是,对于癌症的处理绝大多数都在致力于寻找癌症的治疗方法而却忽略了另一种常识,即不是开辟新的途径去预防癌症。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2005,(9):8-8
一提到纳米技术,我们总是首先会想到诸如不怕油污的新型服装材料、耐磨损的手表表面等“外在”的新事物。但你有没有想到,纳米技术将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针对人人谈之色变的癌症,纳米技术将从早期预防、初期侦测、准确定位、直接投药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的治疗方案。美国科学家甚至预言:要在2015年消除癌症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死亡。  相似文献   

6.
1986年,癌症研究的先驱雷纳托·杜尔贝科(Renato Dulbecco)在《科学》杂志上宣称:"如果我们希望更多地认识癌症,那么我们现在必需集中精力研究细胞的基因组。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多年前的这几句话,是日后成为了人类基因组工程的一次最早的公开倡议。前些年累积的研究成果已经让人明白,癌细胞的大量越轨行为大都来源于对细胞基因造成的损伤以及功能的改变。他写道":我们有两种选择,要么尝试逐个地去发现对恶性肿瘤起重要作用的基因,要么对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  相似文献   

7.
8.
一系列实验性癌症疗法的出现,极大地增加了人类战胜癌症的机会。在折磨我们的各种顽疾中,癌症是最可怕的,发现癌症就意味着走到了死亡的边缘。虽然我们在过去几十年的对抗癌症的战争中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例如一些类型的癌症的确诊已经不再等于判死刑,睾丸癌的治愈率已达到90%以上,儿童癌症的治愈率大约为80%,但是,其他一些癌症,如肺癌、胃癌和胰腺癌的预后却不尽如意,而任何类型的癌症,发现越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23日的英国《自然》杂志推出了以“癌症预防”为主题的专题,从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早期检测到化学预防药物、防癌疫苗研制等多个角度就如何预防癌症作了普及性介绍。鉴于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且危害越来越烈,为让更多人了解癌症预防的科学新理念和科学界对此的新认识,本刊不惜篇幅编译了这组文章,希望引起读者关注。——编者  相似文献   

10.
11.
癌症新解     
癌症仍然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敌人。不过,近来人类对癌症有了比较新的认识,对癌症的防治也出现了一些突破。全球每年死于癌症者达700万,目前,治疗癌症仍然采用化疗、放疗和手术,但是在具体的治疗、诊断方法上有了新的进展,而且在利用高新技术上,如纳米技术,研究人员也开创了一些新方法。新计划与新方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国立癌症研究所和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于2005年12月13日宣布启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研究。这个研究有助于增进人类对癌症生物基础的认识。反过来也可通过进行新的试验,便于在早期最容易治疗的阶段及时发现癌症…  相似文献   

12.
吕群燕  冯玉宽  石嵘  吴静  韩卫东 《科学通报》2020,65(31):3446-3460
恶性肿瘤是一类多病因、多阶段、多结局的全身系统性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恶性肿瘤高度的异质性对肿瘤传统的"同病同治"策略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以肿瘤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代表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机遇.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遗传技术、干细胞技术、分子影像技术、分子诊断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创新药物研发以及其他理化研究手段等前沿技术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并充分利用我国临床信息以及样本资源的优势,有力推动我国原始创新的癌症研究, 2019年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召开了主题为"前沿交叉技术驱动的癌症研究"的第223期双清论坛.本文基于此次双清论坛,总结了我国癌症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回顾了前沿交叉技术对癌症研究及临床诊疗的促进作用和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凝练了癌症研究领域未来5~10年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探讨了前沿研究方向与变革性技术密切结合的有效途径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今后的资助战略.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西山区法院曾经审理过一个案子.很多癌症患者都到庭听审。庭审里有个让人难解的“题目”:治愈癌症的草药,竟然是不科学的“非法”草药。这个案子有点“连环套”.医院告药监局,堂上作证的是几十名癌症康复者。而从事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的专家也在听审。专家说.要是按针对西医的那套法规来衡量中医。大部分中药都不科学不合格。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相似文献   

14.
钱宇佳 《世界科学》2012,(2):23-23,22
●抗击癌症的战线正渐渐延伸至计算机网络空间。计算机专家们或许能在下一个十年找到对付癌症的最佳方法,并且更多的专家正参与进来。支持此类研究的一个原因是癌症的高发率。肿瘤学家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在《万病之王》(该书曾获普利策奖)中写到癌症这一疾  相似文献   

15.
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的单纯基因治疗或单纯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都无重大突破.本文提出一种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新策略(targeting gene-virotherapy of cancer),即将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取得的疗效比上述任何单一的治疗都好.实验所用的载体是改造过的腺病毒ZD55或hTERT-Adv,但单用一个基因还不足以完全消灭实验动物的肿瘤,因此进一步采用双基因治疗方案,即targeting dual gene-virotherapy of cancer.如果两个基因选择恰当,当它们有协同效应或互补作用时,如Trail与K5,Trail与Smac,则基本可以全部消灭实验动物所荷肿瘤.此外,要取得癌症治疗的好结果,靶向性也很重要,故一种新的双靶向病毒调控-双基因的癌症治疗策略被创造出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申请了专利.无肠腺病毒为第三代腺病毒载体,它容量大,可克隆入很大的基因,又无免疫原性,可长期使用,如将前面各种良好肿瘤治疗策略结合运用到无肠腺病毒载体中,一定会构建出最好的肿瘤治疗方案,会使肿瘤治疗取得极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癌症的早期诊断与高效无毒的药物治疗是目前癌症诊疗的最大挑战,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癌症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优化材料构建稳定、高效和安全的纳米载体,利用纳米载体结合抗癌药物和高准确度的癌症诊断探针,整合药物靶向运输、活体示踪、药物治疗和预后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纳米体系将是未来的研究趋势,这将为有效地提高药物呈递效率和减轻药物毒副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总结了人类癌症治疗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综述了量子点、纳米金/银、碳纳米管/石墨烯、磁性纳米颗粒、脂类/聚合物类纳米颗粒以及介孔纳米材料等纳米颗粒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癌症诊疗一体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纳米技术在癌症诊疗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纳米诊疗体系正在不断走向完善,而且未来会有更多的纳米体系用于癌症的诊断与治疗,但将安全可靠和高效低毒纳米体系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还应对纳米体系对人体细胞、组织、脏器的影响,量化和标准化生产等基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26日,美、英、法、德、日、中等国科学家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经绘出,人体全部基因的初步测序研究工作已经完成。科学家们将深入研究与各种疾病有关的基因,预计到2010年或2020年,基因疗法将成为一种普通的治疗手段。 小试牛刀 由于人类的3000多种疾病大都具有遗传性,所以科学家们早就认为,只有从基因修复入手,才能根治许多疾病,这就是基因疗法。基因  相似文献   

18.
2010年4月,由学术界和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小组报告称,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度他雄胺(dutasteride)获得批准,这种药物可降低具有前列腺癌高风险的患者发生此病。历时四年的试验包括8100多名男性受试者,也符合临床试验的金标准: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  相似文献   

19.
<正>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天花、伤寒、结核等流行病得到一定的遏制,癌症的危害性日益凸显出来。西方国家的医生们为此忧心忡忡,1907年,一些有志于癌症研究的医生和科学家发起成立了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以深化癌症研究并推广相关知识。如今,AACR已经成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致力于全面创新和高水准癌  相似文献   

20.
邢鸿飞 《世界科学》2011,(10):40-40
尽管围绕着在肿瘤发病机理中细胞入侵的重要性问题目前尚不明朗,但肿瘤细胞占据其他活体细胞的事实给癌症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都开辟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