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建立了一个典型的一级饱和反应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其定态及关于定态的线性稳定性分析.应用分岐理论求出了该模型的空时结构.结果表明它具有空时耗散结构,这对了解酶作用下一级饱和反应的动力学参量的变化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非线性反应-扩散系统中产生时-空有序结构的非唯一性和稳定性。基于“从双重稳定性到时间振荡和空间有序结构”的思想,研究了扩展布鲁塞尔模型(ExtendedBrusselator)的时-空行为。模型的总体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模型可呈现非常丰富的多重稳定性现象,包括空间均匀的定态、空间均匀的时间振荡态和空间不均匀的定态之间的三重稳定性现象。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在150-180℃范围内对溴苯酚歧化异构化反应的动力学数据,提出了对溴苯酚的歧化异构化反应为一级不可逆平行反应,并选用Powell法和定步长龙格库塔法相结合的数学方法拟合实验数据,估算了动力学模型参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用格子气方法研究了Schlōgl模型。用Boltzmann方法推导出组份粒子满足泡利不相容原理时的反应动力学方程,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了明显的多定态现象。  相似文献   

5.
对流向变换反应器周期操作的非线性反应-对流-扩散偏微分方程组数学模型解的大时间性态进行了分析,定义了对应于此方程组模型的循环定态问题的弱解,在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条件下,证明了对应的循环定态问题的弱解存在,且时间趋于无穷时模型的解趋于此循环定态问题的弱解。  相似文献   

6.
残渣油族组分热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热重法(TG)评价了大庆减压渣油四组分和八组分(饱和烃、轻芳烃、中芳烃、重芳烃、轻胶质、中胶质、硬胶质和沥青质)的热转化反应性能。按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计算了各组分的热转化动力学参数。根据相应组分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提出在研究残渣油复杂反应动力学时,可将残渣油分成饱和烃、轻芳烃+中芳烃、重芳烃、软胶质(轻胶质+中胶质)、硬胶质和沥青质六个集总组分。  相似文献   

7.
本从到理论上分析了双向环形气体激光中背散射和饱和效应的作用,导出了用相背散射时定态双模激光强度分布函数的解析解,求出了强度相关的有效本征值。与实验测量相比较,具有背散射的全饱和激光模型与实验吻合得最好,而其他激光模型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改性树酯催化合成双酚A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性树脂作催化荆,在60-90℃下对丙酮与苯酚合成双酚A的催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吸附和脱附遵守Langmuir规则、表面反应遵从基元反应定律理想态反应和以管孝男方程为基础的非理想态反应的不同控速反应步骤的动力学模型.用实验数据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模拟比较.结果表明,理想态的动力学模型不能准确描述实际的反应过程,而以丙酮在催化荆上的吸附为反应的关键步骤,基于非理想态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十分吻合.确立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得到了反应的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9.
文中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讨论了Rikitake双盘发电机模型的混沌特性。数值计算得到该模型的定态解,并分析了该定态解的稳定性。利用数值仿真,得到该模型在一定参数和初始状态下的吸引子。利用全局分岔图和最大Lyapunov指数谱表征了系统在μ∈[0.1,7]时具有的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利用耦合混沌同步方法实现了该发电机模型的混沌同步。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重法研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与甘蔗渣、花生壳、玉米芯等生物质共热解过程,考察生物质和EPS共热解的相互作用,并根据热重曲线获得动力学参数建立动力学模型.热重分析结果表明:EPS分别与甘蔗渣、玉米芯共热解时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与花生壳共热解协同作用不明显.动力学分析表明:可以用一级反应模型很好地拟合所得实验数据;EPS单独热解时可以用1个一级反应模型描述,生物质单独热解时可用3个连续一级反应模型描述,而EPS与生物质共热解则可用4个连续一级反应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11.
环戊烯氧化制戊二醛连续化过程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试和中试为基础,双环戊二烯为原料生产戊二醛,对环戊烯双氧水氧化制戊二醛过程进行工程工发研究,建立环戊烯氧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为实现戊二醛生产工艺过程的连续化,用环戊烯氧化动力学简化二级模型对全混流反应器进行多定态(包括极限环)热稳定性的动态分析,确定环戊烯氧化连续化过程适宜的操作工况。  相似文献   

12.
流向变换反应器模型解的大时间性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向变换反应器周期操作模型一般为非线性反应对流-扩散方程的新型定解问题。利用抛物型方程的极值原理得出的方程解的最大模估计,对单方程的流向变换反应器模型解的大时间性态进行了一些分析,证明了当反应交换项关于浓度或温度变量单调递减时其循环定态解的存在性,并且当t→∞时,模型解会趋于循环定态解。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揭示煤层瓦斯吸附特性,选择典型矿井煤样进行不同温度(40,50,60,70,80℃)下煤样瓦斯等温吸附实验,采用准一级、准二级、颗粒内扩散以及Elovich等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瓦斯等温吸附规律及机理,进而探讨温度对煤吸附瓦斯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升高,瓦斯吸附量、吸附饱和平衡时间减小;相同温度条件下,吸附速率与时间呈负相关关系;4种吸附动力学模型中,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次之,颗粒内扩散模型最差,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得到的平衡时吸附量与实验结果最为吻合;温度与准一级吸附速率常数k1,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k2,Elovich吸附速率常数β呈正线性相关,与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kp,准一级及准二级动力学平衡吸附量Qe1,Qe2均呈负幂函数关系,与Elovich吸附常数α呈负线性关系。温度影响煤体吸附瓦斯分子体系的反应速率,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瓦斯分子脱附速率增大,煤体瓦斯吸附量减小。  相似文献   

14.
流向变换反应器周期操作的模型一般为非线性反应-对流-扩散方程的新型定解问题.利用抛物型方程组的最大值原理得出的方程组的解的最大模估计,对空间一维的流向变换反应器模型解的大时间性态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反应交换项满足一定条件时其循环定态解的存在性,并且当t→∞时,模型解会趋于循环定态解.  相似文献   

15.
用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油垢样品在空气气氛中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动态分析,采用Doyle和Coats-Redfern方法建立了"四阶段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了燃烧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油垢的燃烧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低沸点化合物挥发燃烧、第二阶段主要为不饱和烃的燃烧、第三阶段主要为酯类的燃烧、第四阶段主要为饱和烃的燃烧.油垢燃烧失重的四个主要过程均可用简单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反应级数为1,燃烧总趋势是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活化能增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单模激光色损失模型和色增益模型的统计性质,得到了其光强定态几率分布、光强平均值和n阶矩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单模激光中的饱和效应。通过比较发现当电场空腔衰减速率较大,泵参数ao较小时,两模型给出的结果的差别较小;反之,差别较大。噪声的关联时间对两模型的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C- 端结合部位结合铽( Ⅲ) 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在0-1mol/LHepes、pH7-4 及室温下观察了柠檬酸对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结合铽( Ⅲ) 的脱除- 结果表明, 低柠檬酸浓度时, 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结合铽( Ⅲ) 的脱除主要为饱和动力学途径; 高柠檬酸时, 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结合铽( Ⅲ) 的脱除主要为一级反应动力学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三种5-取代螺恶嗪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探讨了所引入取代基的取代基常数(λp)与λmax的关系。在聚碳酸酯片基内做了暗褪色动力学测试,发现暗褪色反应遵循一级反应模式。两性抗衡离子盐对提高有色态的稳定性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三种5-取代螺嗪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探讨了所引入取代基的取代基常数(λp)与λmax的关系。在聚碳酸酯片基内做了暗褪色动力学测试,发现暗褪色反应遵循一级反应模式。两性抗衡离子盐对提高有色态的稳定性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对硝化基础反应动力学和反硝化基础反应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的实验数据和模型推导,求得的硝酸盐饱和常数KNO3要远远高于传统单级反硝化过程中的硝酸盐饱和常数,从量化的角度解释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