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axicon透镜的基尔霍夫衍射的分析,导出了合适的衍射图计算公式,分析了平行光倾斜入射时的衍射图特性,给出了模拟计算和实验结果,并探讨了在调整允差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基尔夫衍射积分来分析axicon透镜倾斜时衍射图发生的变化,根据衍射图变化的不同特征,确定各种应用条件下对axicon透镜倾斜量的允差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基尔霍夫衍射积分来分析axicon透镜倾斜时衍射图发生的变化,根据衍射图变化的不同特征,确定各种应用条件下对axicon透镜倾斜量的允差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述无衍射光束的基本参数的确定,提出用望远系统来改变无衍射光束参数的新方法,给出了各参数的变换公式.利用该方法可灵活方便地获得所需无衍射光的无衍射距离和中心光斑半径 相似文献
5.
无衍射光束参数的透镜变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论述无衍射光束的基本参数的确定,提出用望远系统来改变无衍射光束参数的新方法,给出了各参数的变换公式,利用该方法可灵活方便地获得所需无衍射光的无衍射距离和中心光斑半径。 相似文献
6.
X光透镜应用于蛋白大分子晶体衍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光透镜能以较大的收集角收集X光,并以准平行光出射。X光透镜应用于生物蛋白大人子晶体衍射,替代单色仪双聚集镜,照射晶体样样品的光强度数倍乃至1到2个数量级,衍射强度的提高远于5倍,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分辨能力改善0.02-0.05nm,衍射数据的收集质量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锥形透镜对球面波的传输变换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衍射理论及稳相法推导出了透镜后产生的衍射模式。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及仿真结果,并与平行光束入射的计算公式及仿真结果作了对比,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域中的广义惠更斯-菲涅耳衍射积分理论,导出Bessel光束通过柱透镜光强分布表达式,利用计算机模拟不同传播距离处的截面光强分布.利用轴棱锥产生Bessel光束,光束经过焦距为130 mm的柱透镜,用CCD拍摄柱透镜的后不同传播距离的处光强分布.结果表明:实验所得结果与理论模拟吻合,Bessel光束经柱透镜后将产生唇状焦散光束. 相似文献
9.
由于衍射的存在,传统光学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受到极大的限制,突破不了阿贝极限.新型异质材料所形成的"超透镜"却突破了这种极限限制,从而使得完美成像不再只是一个梦想.本文主要介绍这种超透现象的物理原理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汪治华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30-36
本文首次计算了由会聚球面透镜与圆锥透镜组成的激光环形聚焦光斑的光强分布、光能量集中分布以及离焦在由的衍射场分布,所得到的光场分布表达式。很适合于进行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1.
由于衍射的存在,传统光学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受到极大的限制,突破不了阿贝极限.新型异质材料所形成的超透镜却突破了这种极限限制,从而使得完美成像不再只是一个梦想.本文主要介绍这种超透现象的物理原理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以光的衍射理论为基础,描述了透镜对光波的变换作用,分析了透镜的成像特性,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具有抛物型位相分布的理论透镜能够对点物成点像,而不存在单色像差,其物像关系与几何光学中的结果完全一致.这对于衍射透镜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菲涅尔衍射积分和将硬边孔径函数展开成有限项复高斯级数方法推导出了计算透镜衍射光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所得的解析表达式克服了直接计算衍射积分的困难.应用这个表达式研究了截断参数(透镜的半径与高斯光束束腰半径的比值)对透镜衍射场分布的影响.数值结果显示,由于透镜的孔径对高斯光束的截断使得焦点向着透镜迁移,截断参数愈大,焦移量愈大,成像光斑愈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自聚焦透镜衍射现象的分析和计算 ,阐述了引起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发散球面波出射端面的圆孔菲涅耳衍射 ,并提出一种作为检验自聚焦透镜质量的直观、简洁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圆锥透镜加工误差对光束传输变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几何光学分析了圆锥透镜的锥面存在圆对称加工误差时,对光束传输变换的影响;用衍射理论及稳相法分析了锥面的非圆对称加工误差及横截面由圆变为椭圆时,其后衍射光场的变化情况。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及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位相误差对位相菲涅耳透镜性能的影响,指出了多焦现象和衍射效率下降的原因,同时给出了不同位相误差产生的各级衍射效率值。 相似文献
17.
使用整体平行束X光透镜和准直管在Si(111)晶体上进行Cu-Kα辐射的衍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X光源功率条件下,使用整体平行束X光透镜比使用准直管测量的衍射峰强度提高了近4倍。 相似文献
18.
19.
20.
用衍射理论及稳相法推导了锥形透镜后产生的衍射模式.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及仿真结果,并与平行光束入射的计算公式及仿真结果作了对比,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