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气液两相瞬变流的方法——矢通量分裂法,将控制方程(质量方程、动量方程)中的矢通量按照矢量雅可比矩阵分裂为两个亚矢通量,采用迎风格式建立有限差分方程.该方法是稳定的并且可以自动准确地捕捉到两相瞬变流中的激波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矢通量分裂法求解了瞬态两相流问题.首先导出了瞬态两相控制方程的特征根.然后将矢通量分裂成二个子矢量使每一个子矢量仅包含一种符号的特征值.再利用一侧差分将方程离散得到稳定性较好的差分方程。最后将数值预测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方法与实验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3.
气—液两相瞬变流的流固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国内外气-液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的研究成果及现状,阐述了气-液两相瞬变流的流动规律和流固耦合研究的各种方法。评述了气-液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等方面的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并对不同模型和数值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了目前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流固耦合研究的方向应为两相流体瞬态时的流固耦合实验研究和耦合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国内外气液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的研究成果及现状 ,阐述了气液两相瞬变流的流动规律和流固耦合研究的各种方法。评述了气液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等方面的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 ,并对不同模型和数值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了目前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预测了流固耦合研究的方向应为两相流体瞬态时的流固耦合实验研究和耦合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气液两相流双流体模型,采用矢通量分裂(SW-FVS)与无波动无自由参数(NND)相结合的空间和时间上均为二阶精度的差分算法,推导并构造出一种考虑相间质量变换、管壁与流质相互作用的一维计算模型.通过辛普森关阀试验及离心泵断电模拟试验的对比,证明了该模型在计算带有明显的相间作用的瞬变现象的适用性及对于压力瞬变模拟的准确性,同时由于该计算方法易于程序化,在水力机械过渡过程的计算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用于计算气体-颗粒两相三维湍反应流的矢性流函数-涡量(ψ→ω)法,其气相控制方程及用以封闭时均涡量输运方程的湍流模型,矢性流函数的性质,对煤粉燃烧室及电站煤粉锅炉计算获得的结果,并讨论了一些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V-S的泵系统气液两相瞬变流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阀调节V-S(Valve-Stroking)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并将阀调节应用于泵系统的水锤防护中,对事故停泵过渡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长管道泵系统中的气液两相瞬变流的控制问题,消除了水锤危害,具有构思新颖,实用易行等优点,对降低工程造价和管理费用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管路固液两相流流动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两相流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和能量方程.  相似文献   

9.
从气液、固液、固气两相流的基本方程着手,利用特性曲线法对流体的流动瞬变推导出计算公式并不需对两相流作均匀分布的假设,经气液两相流的瞬变流的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证明该方法是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  相似文献   

10.
两相流流动瞬变的计算方法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气液、固液、固气两相流的基本方程着手,利用特性曲线法对流体的流动瞬变推导出计算公式并不需对两相流作均匀分布的假设,经气液两相流的瞬变流的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证明该方法是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泵系统由于突然失电出现的两相瞬变流的计算,提出了含有气体释放的蒸汽穴模型,以计算释放气体分布整个管线且波速是变化的情况,并用该模型对某火电厂循环水系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泵系统由于突然失出现的两相瞬变流的计算,提出了含有气候释放的蒸汽穴模型,以计算释放气体分布整个管线且波速是变化的情况,并用该模型对某火电厂循环水系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固液两相流管中流动的伯努利方程,推导出固液两相流泵的汽蚀基本方程及其装置汽蚀余量和泵的汽蚀余量的理论表达式;在两相流不发生汽蚀时,推导出两相流泵的理论吸泥高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两相流泵输送两相流中的固体颗粒体积分数φ和两相流的密度ρm增加,两相流泵的装置汽蚀余量减少,泵的汽蚀余量增加,两相流泵容易发生汽蚀破坏.  相似文献   

14.
借助于第一形状因子,通过变换动量积分方程,得出了与布拉休斯(H.Blasius)的准确解相近的离心式固液两相流泵叶片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的解,使得固液两相流泵的边界层分析成为可能。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所给方程的解是唯一的,稳定的,收敛的。该解答对于离心式固液两相流泵叶片形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一个简化的油气两相流瞬态模型。模型中对控制方程组中的动量平衡方程作了局部平衡假设,采用交错网格和隐式离散格式。该模型适用于任意角度管道,而且适用于油气两相流管线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流型。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该简化模型可以满足工程需要,但计算量要比同类复杂模型少得多,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合理地描述两相空化流,推导出物理意义清晰的控制方程是非常必要的。采用微观动理学方法,对描述空化流相空间中分子或颗粒速度分布函数守恒规律的Boltzmann方程分别取零次矩和一次矩,分别得到两相空化流的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其中,用动理学方法可直接推导出泡径变化引起的质量、动量传递,并推导出相间碰撞积分项。对推导所得控制方程的分析表明,微观动理学方法能够描述相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及相颗粒运动的微观特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模拟和认识空化流。  相似文献   

17.
气液两相流压差信号数据的分形插值拟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具有强烈非线性且极不规则的两相流压差信号的分形插值非线性数据拟合与重构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用气液两相流中4种典型流型--泡状流、段塞流、环状流和分层流下的两相流压差信号进行了数据拟合实践与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分形插值方法能很好地重现原始压差信号,并较完整地保留了原动力系统中反映其非线性特性和内在规律的动力信息。其压缩因子反映了信号的波动程度,而剪切变形率反映了动力系统的稳定性。从这一新的角度,对两相流机理作了新的分析,指出两相流动现象及其变化正是摄动项和稳定项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此提出了一种改进以往两相流压力降数据经验关联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离心式固液两相流泵叶片的边界层的理论分析,可以为分析流体在叶片表面沿程阻力提供基础,进一步也可以为确定叶片型线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离心式固液两相流泵叶片边界层方程,为求解含有固体扰动项的粘性流体的边界层方程,引入了固相扰动因子和边界层厚度系数,它是进一步分析固液两相流泵叶片边界层及叶片解析设计的基础,同时也降低了由于边界条件的构造和构造含有扰动项的动量积分方程及其求解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二维非定常Euler方程计算方法。方法将修正的Steger-Warming矢通量分裂方法和NND格式相结合构成一种基于Steger-Warming矢通量分裂的差分方法。结果数值计算结果证明该算法有着良好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结论解决了Steger-Warming矢通量分裂方法在声速附近存在数值解振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限体积二阶Godunov格式对水气两相均质流瞬变现象进行建模和模拟研究.在均质流控制方程中引入动态摩阻,采用二阶Godunov格式求解,运用MUSCL(守恒定律的单调上游中心格式)方法进行二阶线性重构,同时为避免虚拟振荡引入MINMOD(斜率限制器函数);提出双虚拟边界法进行边界计算,实现了计算区域的所有控制体包括边界同时达到二阶精度且计算更简便.将所建模型计算结果与已有模型计算结果、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并对模型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更好地模拟试验压力,并有效避免虚假数值振荡,提高了计算结果稳定性和精确度;随着初始气体含气率的增加,波速降低,水气两相均质流的瞬变压力峰值逐渐减小、波动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