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介绍了用于产生塑料光学模板的二元光学技术,衍射原理是设计塑料光学模板的理论基础,讨论了标量衍射理论和耦合波近似理论。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了塑料光学掩膜的浮雕表面,模板的制作借鉴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作设备,并用二元光学技术设计了单焦和双焦塑料透镜的模板。  相似文献   

2.
根据光的衍射原理,采用二元光学技术制作光学元件.分析了透镜成像的标量衍射理论,研究了二元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讨论了二元光学在透镜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采用折射面和衍射面组合技术,可以校正单个透镜的球差和色差,从而使剩余的高阶像差很小.  相似文献   

3.
二元光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分支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二元光学的基本原理及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加工工艺过程,并总结了近十年来二元光学在理论设计、制作工艺和应用等方面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衍射效率对于二元光学元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器件性能指标,从理想的锯齿形相位轮廓入手,利用标量衍射理论,分析并导出锯齿形一维位相光栅的衍射效率的计算公式,进而讨论二元光学技术中,以台阶状的轮廓逼近锯齿形相位轮廓的机制,构造台阶状光栅的相位轮廓函数,从而导出其透过函数和角谱,得出二元光学元件衍射效率的理论公式,并对不同台阶数的二元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5.
基于标量衍射理论,应用衍射光学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毫米波天线-准光学平面衍射天线。这种天线(与透镜以及抛物面相比)具有损耗低、厚度薄、重量轻、体积小等特点,并且具有较高的电性能,有实用价值。对设计理论和空间遮拦效应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对焦平面上场分布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给出了电性能实际测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标量衍射理论分析了平面波入射时二元光学型光栅的衍射场分布规律,并进行了数值分析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二元光学技术制作背光照明系统导光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侧导式冷阴极灯背光照明系统为例,介绍了传统背光照明系统的基本构成和性能及设计趋势.由二元光学中泰伯光栅能产生均匀高效率的阵列照明等特点,提出可以用二元光学设计和制作背光照明系统导光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用二维全息光栅制作自由空间光学时钟分布中的全息光学元件的方法.实验中采用类似于马赫 泽德干涉仪的光路;其中,物光为二维光栅中间的9个衍射级.分析了二维光栅各衍射级的衍射效率、位置及各衍射级之间的间距.初步实验得到了可产生二维3×3输出端的全息光学元件.理论分析表明,该全息光学元件可适用于3×3光敏面半径大于10μm的光探测器阵列.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元光学方法,理论上可以对发光二极管光束进行任意形状的修正。针对要求在频谱面上得到均匀、圆对称的光强分布,介绍了用作整形的二元光学元件(BOE)的设计、优化、制作过程,并用计算机完成了各种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制备了一块具有0,π位相的BOE,测试结果很好地与预先要求相符。  相似文献   

10.
论述用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方法设计光束分束器,该方法用于设计分束器,具有收敛速度快,衍射效率高的优点,在对光束进行分束的同时,如果输入光束为非平面波,还同时对其进行整形.  相似文献   

11.
通过衍射反比关系和几何光学的量子化,讨论了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的过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大气光学与非线性光学的主要内容及其进展,并分析了非线性光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大气光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一个基于波动光学的光栅衍射光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波动光学的多缝Fraunhofer衍射理论应用于计算机真实感图形生成,通过在Whitted光照模型上增加一项光栅衍射光亮度,建立了一个基于波动光学的光栅衍射光照模型,只要给定光栅的刻槽密度和几何尺寸,依照该模型就可逼真地绘制出光栅的衍射效果,这是传统的基于几何光学的光照模型所无法做到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介绍了二元光学波面整形器件的理论基础。在分析GS、YG等正反迭代算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三种优化算法,即全局/局部联合搜索算法(GLUSA)、爬山-模拟退火混合算法及多分辨率的混合优化算法。以惯性约束核聚变中光束匀滑为例,进行了二元光学器件的位相设计,获得了良好的位相结构与焦斑性能。采用旋转镂空掩膜板制作了准连续位相器件,并利用CCD与多种光强衰减片进行焦斑光强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获得了较好的顶部均匀性、陡边、小旁瓣、高主瓣能量利用率以及光斑中心没有锐脉冲的光强分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简单的理论模型用以F-P腔型的多种效应光学双稳态器件的最优化设计。给出影响光学双稳态的各种参数的最优化选择的理论解析表达式,以液晶为介质按最优化设计制作的器件在实验得到低达90μW/mm^2的临界入射光强的光学双稳态,理论计算的临界光强与实验值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书是一套教科书,由两册组成,这是其中的第一册,主要内容是光学效应和特性的实验示范,重点介绍了光学现象的物理背景。本书讨论了光的波动性,比如光作为电磁波的特性和光的偏振,还包括一章几何光学的内容。光波的相干特性,包括光的干涉、衍射以及光的粒子性都将在这套教材的第二部《相干光学和统计光学》中作介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光学单缝、圆孔和多缝衍射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MATLAB对单缝、圆孔多缝衍射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结果为光学衍射实验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衍射光学元件陶少华陈培锋丘军林(华中理工大学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本文在杨-顾相位设计算法的基础上,利用编制的程序自动进行光学元件的表面相位分布的设计。对于复杂的表面相位分布图样,光学成像刻蚀法最为适合和方便。作者...  相似文献   

19.
分析使用多种透镜组合成补偿镜对非球面进行背部检验,在各种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使用二元光学元件(CGH)作为补偿镜来检测大口径凸非球面,从而降低加工精度和减小系统体积.讨论了二元光学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并给出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全息光学头的系统结构及伺服机理,对关键元件HOE槽纹的轮廓进行优化设计,在保持光学头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得到较高的光能衍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