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浅埋隧道的主要特点,并就市政道路下进行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的工程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浅埋暗挖法是一种以加固和处理软弱地层为前提,对建设工程实施暗挖施工技术的方法,是建设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技术.近年来,隧道工程施工大多使用浅埋暗挖的方法,这是由于浅埋暗挖法具有机械化程度低、靠人工施工、机动灵活、对工程的适应性强等特点,但由于施工场地地质水文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复杂性、不可预知性,使得常常发生隧道施工风险事故.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人们对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法规的颁布也为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方向.本论述分析了隧道施工风险的特点,研究了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借鉴日本东京都一急曲线盾构隧道工程顺利实施的应对措施,依托珠海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分析采取缩短盾构机长度的措施对曲线并行盾构隧道施工的控制效果.在ABAQUS中建立三维面面接触以模拟管片环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纵向螺栓与管片间的特定约束以模拟斜螺栓的安装,实现了可考虑楔形管片环缝接头特性的曲线并行盾构隧道掘进精细化模拟....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道路网络交通的调整及扩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城市的交通网络中,地下隧道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市区道路连接的主要方式。只有城市的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城市隧道才开始出现,所以说隧道修建的空间比较有限、环境比较恶劣。接下来,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简要论述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CRD工法在下穿既有线暗挖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天才 《科技资讯》2010,(13):54-55
本文以北京地铁十号线二期角门西站下穿既有四号线暗挖隧道为例,介绍浅埋暗挖CRD法下穿既有线施工技术,探讨CRD法下穿既有线施工关键和技术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江山隧道原设计采用中壁法和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开挖施工,因工期的限制,结合地质情况变更为台阶法施工。本文就江山隧道进口段浅埋暗挖地层采用台阶法施工有关超前支护、爆破施工和初期支护进行阐述并作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地铁隧道施工中浅埋暗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增璐 《科技资讯》2014,(27):31-31
该文在介绍浅埋暗挖技术的基础上,对在地铁隧道施工中浅埋暗挖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城市隧道浅埋暗挖因地质差异性大,施工过程中会经常碰到一些复杂的施工与技术问题,本文重点介绍采取超前支护、超前引排水等措施,保证了隧道施工,在确定不影响城市建设及周边环境的优点下进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各种工程建设的发展,地下工程也日渐增多,浅埋暗挖隧道作为其中的一种,其将城市中高架电线埋入地下,增大了城市的可利用空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在隧道的开挖中,开挖又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固对隧道的开挖进行分析并注意在开挖中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岩 《科技资讯》2013,(32):38-38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铁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地铁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使用安全。尤其是地铁隧道施工中,应根据施工地质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本文通过以某地铁隧道工程为例探讨浅埋暗挖技术的应用,以望对后期的地铁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浅埋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穿越砂卵石地层造成的地表沉降规律,以北京新机场线9m直径土压平衡盾构隧道为背景,对10m、12m、13m、15m四种覆土厚度下的地表最大沉降、沉降槽宽度、地层损失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用Peck公式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施工参数下,隧道上方地表最大沉降和地层损失率随覆土厚度增加而减小且成拱覆土厚度附近存在变化速率的突然改变;深埋隧道测点沉降稳定时间较短,约为2天,浅埋隧道时间较长,约为4天;实测沉降槽宽度及沉降槽拟合曲线的宽度系数与隧道覆土厚度相关性不明显,实测沉降槽宽度约为隧道中线两侧1.5D范围(D为开挖直径);实测地层损失率与通过Peck公式反算的地层损失率都随隧道覆土厚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盾构隧道间联络道爆破对既有盾构隧道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对隧道的爆破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并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不同爆破位置对隧道管片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联络道掌子面与管片距离为0时,在隧道管片上出现较高的应力集中,盾构隧道管片是极不稳定的;将桶形掏槽调整为渐进式螺旋掏槽,并增加崩落眼的延时间隔数量,主应力值降低较明显,最大降幅63.45%,开挖轮廓内外的螺栓应力分别降低了77.23%、72.36%,降低后的应力均小于螺栓的屈服强度.位移仅为2.6mm,较优化前降低了27.78%,由此可知此时管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浅覆地层盾构隧道下穿永宁门护城河的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地铁隧道下穿永宁门护城河工程为依托,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利用开挖面的最小支护力原理,得出了盾构掌子面土仓内压力的安全范围,并就施工中河道内地表隆起较大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采取在河道内堆载,并在盾构施工中合理控制土仓压力的措施,能有效控制地层变形,防止地表隆起。施工中的地层变形监测数据表明,提出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正确可行,对未来类似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盾构法隧道施工地表变形的小样本智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盾构施工监测所得地表位移资料为学习样本,通过选择合适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结构及其相关参数建立预测模型,在小样本训练的情况下,预测下一步后续施工的地表变形位移.通过时间窗滚动多步预测,可以获得盾构工作面前、后方测点在近数日之内任意一天的地表变形位移,并自动绘制盾构推进中沿隧道纵轴方向的隆/沉历时曲线.以上海市地铁明珠二期南浦大桥站附近交叠隧道上行区间盾构推进施工期间的工程实例验证,表明按本文建议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的施工监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铁隧道开挖会对围岩产生扰动并破坏其稳定性,严重时甚至引起地层失稳而造成路面塌陷事故。为研究城市地铁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基本特征,本文以青岛硬岩(花岗岩)地层为例,通过室内三维模型试验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总结出不同工况下开挖所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同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浅埋隧道的开挖会引起以地表沉降为主的地层变形,其横向沉降数值分布会呈现出“两侧小中间大”的沉降槽,这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相符,即隧道正上方的沉降变形最大,越是偏离隧道中轴线则地表受开挖扰动越小;而纵向地表沉降则分为“缓慢变形”“剧烈变形”以及“变形稳定”三个阶段,上述阶段的影响范围基本维持在距掌子面-1.6D~1.6D(D为隧道洞径)之间。因此,试验所得结果可以应用在硬岩地区浅埋暗挖施工当中。  相似文献   

16.
浅埋小净距偏压隧道施工工序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对浅埋小净距双洞六车道偏压公路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进行施工力学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应力、地表位移以及塑性区的变化,并进行比较。数值结果表明:先开挖深埋一侧隧道,围岩塑性区较小,左洞拱顶不会出现围岩拉裂区,右洞拱顶塑性区较小;先开挖各洞外侧,拱顶和中间岩柱的应力、位移较小;后行隧道开挖对先行隧道围岩的受力变形有很大影响,后行隧道开挖导致先行隧道洞周位移和应力大幅度增大;中间岩柱、侧墙和拱顶均是施工中应重点关注的部位。  相似文献   

17.
既有盾构隧道条件下明挖地铁车站施工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北京地铁五号线北新桥车站基坑工程和其内既有盾构隧道的相互作用机理问题,应用三维有限元程序对基坑工程在多种工况下的施工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施工过程中车站的围护结构、其周围土体及既有盾构隧道的应力、应变及位移结果。通过分析认为,在既有盾构隧道基础上修建大型地铁车站是可行的,并对其他相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盾构法施工深埋斜井的围岩应力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用盾构法施工的神华新街台格庙矿区主斜井为研究对象,对该斜井穿越2种典型地层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了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分布及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开挖的推进,围岩中的应力释放区和塑性区的分布及隧道拱顶、拱底的位移变化规律与水平隧道基本相同;开挖影响范围内,围岩的最大主应力与位移等值线均近似平行于斜井轴线,平行程度随距离斜井轴线由近至远而逐渐变弱;斜井埋深越大,表面沉降越小,且沿着斜井开挖方向成非线性分布;围岩力学性质越差,斜井开挖面的空间影响范围越大;开挖面前方影响范围大于后方,本文斜井的开挖面影响范围为其前方3倍洞径,后方4倍洞径,大于水平隧道.  相似文献   

19.
盾构施工对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市朝阳门护城河老桥和明城墙安全防护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参数,以确保其在地铁一号线盾构施工中的安全,特在该路段建立了建(构)筑物及其周边地表变形监测系统,跟踪测试了朝阳门护城河老桥和明城墙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形特征,并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了各建(构)筑物等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其整体变形状态和沉降的趋势。结果表明:护城河老桥最大累计沉降量为5.1 mm,最大差异沉降量为1.6 mm,最大累计桥拱沉降量为2.4 mm,最大累计桥拱收敛为1.8 mm;朝阳门城墙主体和周边地表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为4.5和5.2 mm;各监测项目最大累计沉降量均在控制值之内;现场无新增裂缝、无凹凸现象,隧道内无渗水情况,表明该路段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无不利突变现象;结合现场监测和巡视情况,可判定盾构机在穿越护城河和城墙期间,对该段建(构)筑物变形影响较小,老桥和明城墙处于安全可控状态。本次监测可为后期地铁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维修管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中的测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广州地铁3号线[沥~大区间]盾构工程,阐述并实施了影响贯通的3个主要环节的测量技术,及在盾构推进过程中盾构和管片姿态的若干测量手段和计算方法,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盾构姿态测量的三点法和标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