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5年4月23日到6月5日在准噶儿盆地南缘小沙丘对沙丘北坡、平地、沙丘南坡、农田旁、红柳下5个生境条件下,对齿稃草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编制了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数和死亡数、存活率和死亡率。结果表明:影响准噶儿盆地齿稃草种群动态的因素主要有非生物因素-水分条件,水分越充足种子的萌发越好,生存率越高。齿稃草纯优群落盖度的减小速率与齿稃草数量减少速率同步,其他物种对齿稃草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齿稃草这种荒漠一年生浅根系的早春短命植物影响而言,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
谈到荒漠保育,可能很多读者都不太理解。荒漠,从字面解读即荒凉的沙漠,它需要保护吗?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两对概念。荒漠和沙漠,在英文里都是desert,意思是大片的水分较少且植被稀疏的土地。中文的解释是,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区。前苏联专家按照基质的不同,把荒漠分为五类,即石质荒漠(也称岩漠、石漠)、砾质荒漠(也称戈壁、砾漠)、  相似文献   

3.
张春兰 《大自然》2011,(6):50-53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是黄河改道后形成的河迹湖,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白。“乌梁素海”在蒙古语中意为“红柳海”,因为这里过去生长着茂密的红柳林,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芦苇产地。乌梁素海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总面积300平方千米,有“塞外明珠”的美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4.
干旱、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取决于植被生长状况的优劣,而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河岸林群落的形成、分布及生长又取决于流域内水文过程。在学习、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我国西部干旱区荒漠河岸林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研究开展水分、盐分作用下对荒漠河岸林植被的影响研究,对于荒漠生态地区植被的保护与恢复,维护荒漠河岸绿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上投资与风险的最优组合为投资的类型越分散,所承担的总风险越小,最低风险和最高收益二者是不可以兼得的.讨论了在一定范围内如何科学地把投资种类进行组合,才会使得收益和风险达到一个最优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荒漠沙蜥能量代谢、呼吸和水分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能量代谢、呼吸和水分蒸发的影响.荒漠沙蜥的耗氧量(mg/g·h)log(?)和实验温度 X 之间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 log(?)=-1.037+0.028x,r=0.9980.相关非常显著(P<0.01),即随实验温度的升高,其耗氧量也随之增加.荒漠沙蜥的呼吸为非连续性呼吸,即通气期和非通气期相交替.在通气期,每分钟的呼吸率随实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实验温度升高时,荒漠沙蜥的水分蒸发量也明显增加.22℃时的水分蒸发量为0.48mg/g·h,当实验温度升为45℃时,水分蒸发量则增至4.36mg/g·h.  相似文献   

7.
海兴是河北省沧州地区的一个小县,人口只有21~22万。海兴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面积有25万亩,保护着233种鸟类,其中有40种属于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县农林局赵局长带领我们到湿地自然保护区参观。一出县城,我在公路两旁看到的竟是在西北荒漠地带常见的各种树木,有红柳、沙枣,还  相似文献   

8.
荒漠植物的水分生理特征与耐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景周 《甘肃科技》2006,22(1):169-170,173
荒漠植物是在极端干旱、贫瘠等条件下生长发育的一些植物种类,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解剖结构和水分生理特征,表现出极强的抗旱能力,而且在其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和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荒漠植物的水分生理特征及耐旱特性能进行分析,旨在为荒漠区防沙治沙的植被恢复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无瑕的皮肤是多么美好的东西。我们爱护它,滋养它,试图改善它。但是,我们通常只是把它当作一层皮,其实这误解和低估了皮肤的作用。人类自己从未造出过比它更好的传感器、防护罩和通报器。皮肤是一个很好的保护罩。它的最外层——编织紧密的表皮细胞形成了坚固的屏障,能保留水分,而把不必要的水分挡在外面。死去的和脱落的细胞在表面紧凑地排列好,使皮肤更坚韧,就像一层透明的  相似文献   

10.
金场沟金矿位于在塔里木板块的东段,北山南带晚古生代裂谷活动带上。矿体主要赋存于石炭系下统红柳园组第二岩段的黄铁方解石绢云岩及蚀变碎裂钾长花岗岩和石英脉中。受北东东向的东大泉—金场沟深大断裂控制,在断裂及两侧形成一条多金属成矿带。本文初步分析研究了成矿规律与地质特征,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荒漠植物红砂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怀省  刘振恒  白娟 《甘肃科技》2007,23(12):237-238,248
文章以荒漠植物红砂不同分布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了解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地红砂分布区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红砂分布区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都较低,在0.42%—1.42%之间。相对地,新疆乌鲁木齐红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而在甘肃安西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这说明荒漠植物红砂对土壤有机质的要求不高,适宜在沙化和贫瘠化的土地上生长,可作为恢复植被、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蘖期不同水分调控试验,研究了分蘖期土壤水分调控对覆膜旱作水稻茎蘖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采用套接的Logistic曲线建立了不同水分调控条件下水稻茎蘖动态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稻茎蘖动态模拟模型参数的变化以及覆膜旱作水稻茎蘖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覆膜旱作节水灌溉水稻的茎蘖动态发生新的变化,分蘖前期茎蘖增长缓于浅湿灌溉处理,达到分蘖高峰期时间推迟,时间滞后10~20 d.土壤水分控制越低,最高茎蘖量越低,但水分最低(处理3)条件下,由于补偿效应的存在,取得了较高的茎蘖量,茎蘖高峰出现时间延迟较多.采用套接的Logistic曲线能够很好地模拟不同水分调控条件下的水稻茎蘖动态变化规律,模拟结果显示,土壤水分控制条件下水稻茎蘖动态具有增长受限、增长过程提前、茎蘖消亡减小、消亡高峰延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传输观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荒漠河岸林是长期适应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环境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水分利用和生存策略.对黑河下游胡杨、柽柳等主要荒漠河岸林植物液流、水势、木质部导水率、根系水分再分配以及植物水分来源等的测试分析表明,在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黑河下游,胡杨、柽柳主要利用的是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其中成熟胡杨主要吸收地下175~325cm处土壤水和地下水供其蒸腾和生存所需;胡杨根系水力提升过程主要发生在10~70cm土层,蒸散导致的土壤耗水量中有10%来自根系提升的水量;植物根和枝条木质部的初始导水率(K_(s0))和最大导水率(K_(s,max))相对较高,其中柽柳木质部的潜在导水能力比胡杨强;胡杨、柽柳液流速度呈单峰型,在午后达到峰值,黎明前水势无显著变化,反映未受到严重水分胁迫;黑河下游河道附近的地下水埋深大多在4m以内,基本可以满足荒漠河岸林植物的生长发育,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处于稳定和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4.
荒漠的生机     
荒漠是一类降水少而蒸发强,极干旱而温差大的自然地理景观.荒漠的植被通常稀疏,甚至没有植被.荒漠又是个极端的地方,严寒与酷暑共在,过剩与贫乏并存,阳光远远超过生命的需要,水分又总是短缺非常.因此,这里的生命体都有自己独特的适应本领.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可划分为3 个地层区和2 个缝合带。该区自震旦纪来经历了两大构造旋回,发育3 种类型的岩石组合。库地缝合带是库地洋经历了一次开合的遗迹,分离了西昆仑与塔里木这两个地层区。康西瓦缝合带是康西瓦洋经历了两次开合的遗迹,它分别是塔里木与羌塘两板块和西昆仑与喀喇昆仑两地层区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热压方式对干纤维进行热压制造高密度纤维板,分析了热压温度、板坯含水率、板材厚度及板材密度与高密度纤维板中心层升温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汽化之前,热压温度越高,板材越薄或板材密度越小,其升温速度就越快,而板坯含水率对中心层升温速度影响很小;热压温度越高,板材越薄,板材密度越大或板坯含水率越高,则水分的汽化温度就越高;热压温度越高,板材越薄,板材密度越小或板坯含水率越低,板坯内水分的汽化时间就越短;板材越厚,板材密度越小或板坯含水率越高,则水分汽化后的回落温度就越低,热压温度对回落温度没有影响。水分汽化之后,热压温度越高,板材越薄,板坯含水率越高或板材密度越小,其升温速度就越快。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介质颗粒的团聚特性,给形成均匀稳定的流化床层提供指导,分析了不同水分含量下0~300μm介质颗粒流化后的表观黏度,并研究了煤炭外水含量、介质粒度对颗粒团聚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越高、颗粒粒度越细,颗粒表观黏度越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颗粒表观黏度逐渐下降。随着水分含量升高,各粒级颗粒团聚过程相似,粒级0~74μm、74~150μm、150~300μm颗粒形成稳定聚团所需水分含量分别为0.75%、1.0%、1.25%,即粒度越细所需水分含量越低。水分含量越高,聚团尺寸越大;粒度越小,聚团的尺寸分布跨度越宽。随着水分含量升高,煤粉混合后的二元加重质颗粒聚团尺寸在水分含量1.75%时明显增大,聚团尺寸分布跨度窄,表明二元加重质颗粒聚团对水分变化敏感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2016,(1)
正荒凉和凄清似乎是荒漠地区的主色调。然而,真实的荒漠的确如此吗?作为三大陆地生态系统之一的荒漠,拥有与众不同的壮丽之美,并有举足轻重的生态学意义。它的存在为人类宜居的生存环境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代大诗人王维寥寥几字便将一幅壮阔、寂寥的荒漠画卷铺展在世人眼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荒漠——一个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由于荒漠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严酷的环境,人们对它了解甚少。在人们的印象中,荒漠的景象大概是:要么乱石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塔里木河下游荒漠环境中三种豆科植物的幼苗为研究对象,观测盐旱胁迫对铃铛刺、疏叶骆驼刺、胀果甘草生长的影响,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盐旱胁迫后幼苗根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盐旱胁迫下3种豆科植物的株高呈递减变化,根解剖结构中皮层厚度变薄、维管柱变厚。综合评价3种豆科植物的耐盐抗旱能力:甘草>铃铛刺>骆驼刺。作为塔里木下游荒漠植物优势种,可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植物耐盐抗旱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藻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为广泛,即使在降水量少、温差大、辐射强的荒漠地区也存在。在荒漠地区,植被的生长受到限制,藻类则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被认为是荒漠表层土中的主要生产者。在干旱的荒漠地区,藻类能够利用土壤表层暂时可用的水分快速生长,与真菌等异养微生物、土壤粒子相互作用,在土壤表层形成几毫米厚土壤有机复合体即土壤生物结皮。土壤结皮能够在植被稀疏分布地区的土壤表层形成一个连续的光合层,在一些干旱区域这些光合层的分布甚至能够达到70%。藻类的存在促进了生物结皮的形成及演替,并且通过生物结皮自身的生理和代谢方式改变周围的微环境,增加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