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兵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1,(3):81-83
用拉脱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中,使用同时提升弹簧和下降液面的方法拉破液膜,由于约利称主尺上下移动时出现的涩阻引起弹簧的振动和平台下降时引起的待测液晃动,使得拉起的液膜提前早破,从而引入较大的误差。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实验原理,避免因待测液晃动引起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感式力传感器测量微小的拉力,改变了传统的测量微小拉力的方法,实现了非电量的电测,进一步可以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本实验方法简便易行,直观明了,既提高了实验的准确度,又有助于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进行全面的误差分析 ,并提出可行有效的改进办法来减小误差。热学实验中 ,用拉脱祛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误差往往较大。除了实验器具和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操作引起的误差外 ,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测量的方法、公式的近似原因引起的。所以尽管实验严格按照器材所提出的方法去进行 ,但测量结果的离散性仍然很大 ,通过分析和反复实验 ,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 ,实验误差减小。故提出来与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世亮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341-343
用电子天平测量金属环从水中拉出过程表面张力的变化,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修正,明确了用电子天平拉脱法测定表面张力系数的正确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6.
梁兵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2,(6):109-112
在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常规实验中,用拉脱法、毛细管法、用最大气泡压力法等研究方法测出的液体表面张力系数都是液膜刚好破裂时具有的表面张力系数,而液膜高度与所对应的表面张力系数的对应关系的研究较少。文章用拉脱法测量水膜不同高度所对应的表面张力系数。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针对最大气泡法测定乙醇水溶液表面张力实验中存在的出泡不均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实验装置的改进,并根据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测试,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对用力敏传感器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仪器进行研究,利用连通器和浮力原理对原仪器的升降装置进行了改进,提高了仪器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同时将待测液体和吊环封装在玻璃容器中,消除了空气的流通对实验的影响,减少了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最大泡压法测静、动表面张力的原理,引入微型计算机采样、控制功能;采用一系列仪表,辅以若干计算软件,建立了一套新的静、动表面张力测定仪。它具有自动采样、计算、校正、数据处理、制表、作图等功能,可获得0.01~5s有效时间范围内的动表面张力。动表面张力的实验精度为0.3mN/m,静表面张力的实验精度为0.05mN/m,一个样品的实验时间约10min,样品用量20~50mL。 相似文献
12.
传感器在表面张力系数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过对表面张力系数测量的研究,对其测力工具和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应用力-位移传感器代替焦利秤测力,用滴液法代替传统拉脱法,测量简捷,精确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使用等体积滴定方法使测量正丁醇水溶液表面张力实验过程得以简化,具体表现为在实验过程中连续改变正丁醇浓度,无需单独配置多个不同浓度的正丁醇水溶液,以上实验改进可减轻学生在教学实验过程中的工作量,同时加深学生对表面张力仪工作方式、等体积滴定实验方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海国廷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4(4):81-85
本文对现行热学和热力学教材中有关液体表面张力的两种定义形式进行了讨论,指出液体表面张力应给予定量定义,它是一种广义力,应区别表面张力和液体表面上一给定线段作用的表面张力这两个概念。定义表面张力时应对表面张力的方向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用U型管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和方法。由于采用线阵光电耦合器件(CCD)进行测量,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甲基九氟丁醚的液相密度和表面张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甲基九氟丁醚(HFE7100)在279.15~321.15K温度范围内的液相密度和表面张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22组实验数据.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HFE7100的液相密度与表面张力计算方程.密度实验值和拟合方程计算值相比,平均相对偏差仅为-0.00809%,最大相对偏差为-0.00986%;表面张力方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之间的绝对偏差在±0.015mN·m-1以内.采用5种理论推算方程对HFE7100的表面张力进行了理论计算,Zuo-Stenby(Z-S)模型计算得出的表面张力值与文中实验值相比误差最小,最大偏差为-1.899%.所获得的密度和表面张力实验数据和计算方程,可为HFE7100的工程应用提供基础热物性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