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00多年来,合成化学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合成物质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正如2001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野依良治所指出的那样:化学是现代科学的中心,而化学合成则是化学的中心。近些年,我国几次食品安全问题都将化学合成的分支——食品添加剂推上风口浪尖。许多媒体和公众将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归咎于食品添加剂,对其恐惧甚深。我国正陷入“政府越打击非法添加物,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就越恐惧”的怪圈。  相似文献   

2.
从最早的吊白块、苏丹红到三聚氰胺、蛋白精再到荧光增白粉,由于这些物质被添加到食品中,因而很多人都以为它们是食品添加剂,进而对其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印象,甚至谈"添"色变。事实上,这是食品添加剂为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锅。那么,真正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呢?让我们见识一下各类食品中添加剂家族的成员吧!  相似文献   

3.
百问百答     
因为某些不法商贩对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或是使用非法添加物,造成了严重后果,使得人们在谈到食品问题时,化学几乎成了贬义词。实际上,食品与化学的关系十分密切。2014年11月22日,“科学梦大讲堂”在中国科技馆报告厅举行了第八场讲座,主题为“化学与食物密不可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老师和《科技日报》  相似文献   

4.
当苏丹红、瘦肉精、吊白块、三聚氰胺这些恐怖的化学物质不断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时,食品添加剂似乎也就成了"毒食品"的代名词。但,事实真相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5.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但这些检测方法一般只能测定食品中的几种食品添加剂,能同时测定10种以上食品添加剂的方法非常少。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食品添加剂检测经验,重点在本文中介绍一种能同时测定14种食品添加剂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6.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但这些检测方法一般只能测定食品中的几种食品添加剂,能同时测定10种以上食品添加剂的方法非常少.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食品添加剂检测经验,重点在本文中介绍一种能同时测定14种食品添加剂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7.
<正>近来,继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热点后,食品圈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波澜。而此次事件的主角已超出了我们普通的认知范围,它们正是那些我们曾经只在科幻作品中看到的,包括人造牛奶和人造肉在内的人造食品。人造食品的出现难免让人喜忧参半。一方面,从科幻到现实,这意味着食物新资源的到来。另一方面,人们对它们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8.
近来,食品安全事件相继发生,引发人们对食品问题的极大关注。为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一些新颖技术出现在食品生产、包装、保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让老百姓放心。  相似文献   

9.
朱晶 《科学》2006,58(4):51-54
2000年,中国发生的有报告的150余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使用了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甲胺磷、双氟磷等农药而引起的。农药残留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引起了不少食品中毒事件,同时也频繁地导致食品外贸事件的发生。更能引起人们关注的是,“911”事件之后,各国政府和联合国有关机构开始从反恐的角度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并为之采取了包括加强机构建设和增加资金投入在内的更有力的措施。此外,中国的鼠药滥用也引起了国外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经成了公众关注的话题,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速成鸡事件……这些和畜牧业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似乎愈演愈烈.大家都在关心同一个问题:我们能吃的食品还有吗?肉、蛋、奶这些营养食品还能吃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内、蛋、奶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养殖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呼唤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1.
近来,食品安全事件相继发生,引发人们对食品问题的极大关注.为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一些新颖技术出现在食品生产、包装、保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让老百姓放心. 食品储存科技 矿物浓缩液 日本近日开发出多种保鲜材料,投入应用很有效果.其中,比较普遍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再用这种纸袋包装蔬菜和水果.在运输过程中,蔬菜和水果可以从矿物浓缩液中得到营养补给. 气调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12.
口不择食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颜色、香味,防止食品变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目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大多是化学合成物质,品种繁多,主要有防腐剂、抗氧化剂、香精香料和色素等。  相似文献   

13.
与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样,毒胶囊事件披露后人们从震惊到愤慨;从怒斥到焦虑;从激动到平静。不到一个月,整个事件就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过去的故事。遗憾的是,毒胶囊事件发生至今,公众什么也没有看到,既没有监管不力的道歉,也没有消除类似事件再现的整改措施,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就像牛奶三聚氰胺事件一样,事件的结束标准是将三聚氰胺的制造者定性法办。客观地说,这的确不是治本之策。利益驱动之下,谁知道不法之徒下一个攫取目标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人类摆脱了饥饿,便开始追求享受,讲究食物的色、香、味、形.因而,形形色色的食品添加剂便应运而生,人工色素、香料、调味品、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多达数千个品种.其中人工色素从1850年问世以来,已达150多年.人工食品有了添加剂的点缀,或是外形美观,或是香气扑鼻,或是口味宜人,或是能长久保存,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食品添加剂是人类健康的隐性杀手!不少的能直接致癌的或有致癌之嫌,目前不断增高的癌症发病率,不能排除有食品添加剂在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发文,2014年7月1日起,三种含铝的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不能用于食品加工,馒头、发糕等面制品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而在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的食品添加剂。之所以对含铝食品添加剂动刀子,是因为中国人吃进去的铝偏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将铝的"暂定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发文,2014年7月1日起,三种含铝的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不能用于食品加工,馒头、发糕等面制品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而在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的食品添加剂。之所以对含铝食品添加剂动刀子,是因为中国人吃进去的铝偏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将铝的"暂定  相似文献   

17.
正口香糖就像多年前的泡泡糖一样,是时下非常大众化的食品。不过,每次嚼的时候,家长总会提醒:"小心咽到肚子里,咽下去会黏坏肠子的!"就像黏在马路或者衣服上的口香糖,不费一番工夫真的很难清除干净。那么口香糖要是进了肚子,究竟会怎么样?首先,我们来看看口香糖的组成成分。口香糖主要是由食品添加剂和胶基组成,食品添加剂包括调味剂、软化剂等,这些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小分子物质,不止口香糖有,很多食品都  相似文献   

18.
提起食品添加剂,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皱眉,脑海里闪现"致癌""人工合成""化学的"等负面词汇.没有人希望自己的食物里出现添加剂,但事实却是,我们的"食物圈"里充满了食品添加剂. 大家为什么会如此反感添加剂呢?食品添加剂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或者说,我们对它是不是有误解呢?  相似文献   

19.
日前,香港卫生局局长周一岳表示,三十多年来,内地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如果这方面经验能应用到国家的内销方面,也可以对内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所帮助。紧随周局长声音而来的是一些媒体人士的争论,有的说这超过黄金纯度的供港食品安全率乃食品安全"灾区"不惜代价演绎的"奇迹",是难以复制的孤品;有的说摸清供港食品安全保障制度的脉络,如法炮制,一样可以解决内地的食品安全难题,  相似文献   

20.
紫薇 《科学之友》2013,(2):76-77
2012年11月19日,国内某知名白酒品牌被爆出塑化剂超标2.6倍。该公司却认为检测不够权威,甚至怀疑被检测的酒是否出自本公司。中国受此事件影响,没有停牌的白酒类上市公司也遭遇资金打压,2012年11月20日,早盘白酒股大跌之后午后再度暴跌。什么是塑化剂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由于用于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的塑化剂与塑料分子的连接非常脆弱,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可以从塑料中转移到所接触的食品乃至大自然中,造成对环境、生物、食品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