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将推出一款家政服务机器人,它能够搬运沉重、肮脏的物体,减轻单调乏味、令人厌烦的家庭琐事。这款新一代家政服务机器人被命名为“Care-0-bot.3”。它的身高仅1.45m,而且只有一只手臂,这个高灵活手臂具有7种自由灵活程度,机械手上有3个手指可以使其能够拿起瓶子、杯子和类似的物体,还能进行机械操作。机器人身上安装的压力传感器可以避免它用力攥握过度。机器人前端装配着一个盘子,它可以将客人需要的咖啡放在这个盘子中。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窗     
猴脑操纵机器人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M·尼古拉利斯(M.Nicolelis)及其同事把猴脑与一个简单的机器手臂连结起来,机器手臂就会摹仿猴子的手臂的二个动作,向左或右摆动及捡取食物。他们还利用互联网控制数百里外的另一个机器手臂摹仿猴子手臂的动作。猴子的动作与机器假肢的动作几乎是同步的。该研究组的成果报道刊载在《自然》杂志上。 数十年来,在脑细胞活动与肢体运动领域的研究成果为这项工作奠定了基础。研究人员现在可以预言,手和手腕的活动是受神经元活动激发的。但应用这些电信号来操纵动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士兵机器人     
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制了一款名为“PetMan”的军用机器人.能够像十兵一样活动手臂和大腿.还能够做俯卧撑。这款机器人在近期内并不会应用于战区,日前的作用是充当一个行走机器.测试士兵的防化服以确保其不会发生破裂。  相似文献   

4.
<正>不会伤害人类同事的可信任的工业机器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萨米·哈达丁(Sami Haddadin)曾有过一个疯狂的举动,他在机械手臂上安装了一把锋利的刀刃,然后编制了一个程序,让它刺向自己手臂。这可不是他心血来潮的鲁莽之举,而是为了试验一种最新设计的触感应控制方案。他想知道,当刀刃接触到他的皮肉时,是否能够立即阻止机器人的进一步动作。实验结果如他所愿。如今哈达丁想要让这种安全特性在所有需要  相似文献   

5.
近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首先是日本本田汽车制造集团的人工智能科研所宣布,他们已开发出一种具有高度自控和运动能力的高智能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外貌酷似身着太空服的宇航员,它身高1,80米,体重210公斤,由电池驱动。借助自身的电脑平衡系统,机器人能够在各种地形如上下楼梯、跨越高坡时行走自如,即便受到了外力的突然冲击,比如被人推一把,机器人也能继续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这个机器人还能有类似人类的视觉和视野功能,可以根据自身电脑的指令和判断,自行走向一个预定的目标,也可以自行躲避绕开障碍物体。机器人的手臂也可以自如地伸  相似文献   

6.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09,(10):33-33
典型工业机器人的手臂看似虽然比较笨拙,却是完成单一作业的得力工具。譬如,给电路板安装零部件、给汽车上漆和可以像钳子一样拿起东西等。但一直以来,机械手的功能始终无法与人手相媲美。至少可以说,在英国影子机器人公司(Shadow Robot Company)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没有任何机器人能做得到。  相似文献   

7.
我们周围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工具和机械,从钳子这样的小东西到传送带、吊车这样的庞然大物,简直不胜枚举。如果有一天机械突然消失不见,人类的生活显然将会变得束手无策举步维艰。目前正有科学家试图把对人类来说如此重要的机械在分子尺寸上组装起来,制造一种极其微小的装置,这种装置被称为"分子机器人"或"分子机器",  相似文献   

8.
正未来,外科手术室将由精准而灵巧的手术机器人来接管。在病人被打开的血肉模糊的腹腔内,外科医生迈克尔·斯蒂菲尔曼(Michael Stifelman)正在精心控制两个机械手臂给一根手术缝线打结。接着他又操纵着第三个机器人手臂驱动缝合针刺入病人肾脏的肌肉层,将原先肿瘤所在位置留下的切口缝合起来。最后一个机械臂负责手持内窥镜,将视觉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送到斯蒂菲尔德的显示屏上,每个机器人手臂都可以通过大约只有5毫米宽的小切口  相似文献   

9.
提及机器人,人们就会想到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以及各种服务机器人。很少有人想到作战用的军用机器人——机器士兵,因为它是一种军事机密。最近,《简氏防务周刊》透露,到下世纪初,将研制出能操纵飞机的机器人。它驾驶飞机能自动寻找攻击目标,如目标已遭到破坏,能自主飞向另一目标;在遇到敌人攻击时能采取规避行动。英国机器人专家透露,5年后,机器人将在战争中代替人去冲锋陷阵。这些机器士兵将具有10亿个电子神经元组成的人造脑,配备一系列经过生物技术改造的武器,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拥有群体智能,能协同作战;如果某些部件遭到破坏,其他部件会自动调整,并继续运行。早在70年代末,美国五角大楼就开始通过各种试验来证实军用机器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2001年的太空计划中,飞往木星的“发现号”宇宙飞船将由一个被称为HAL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这个HAL人工智能机器人原定在1992年1月12日投入运行。但是,到了那一天,HAL人工智能机器人并没有完成。于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罗德尼·布鲁克斯教授决心创造一个更新一代的机器人,将类人的智力放进机器人的身体中。 这种代替HAL的新一代类人机器叫做Cog,它是集计算机芯片、电机、关节、杠杆、电缆、电线和摄像机于一体的组合体,装在一个黑色阳极化的铝制框架中。Cog现在已安装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中的一个灰色的钢座上。 目前的Cog类人机器人还仅仅只有头、颈、肩、胸和腕,但它已经比其他机器人更接近于科学幻想中的类人机器人。一般,当我们想像机器人时,大多数人往往将机器人想像成一种机械动物,但Cog的创造者们将赋予Cog接近人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象鼻是自然界中即柔顺灵活又很有力气的软体器官。受此启发,我国一个研究团队突破了刚性机械手臂的局限性,利用软体机器人手臂解决了不确定性场景中机器人的操纵问题。该研究团队于2013年提出了一种蜂巢气动网络结构,并基于这种结构设计制作了同象鼻一样兼具灵活度和大负载能力的软体手臂。  相似文献   

12.
科技信息     
博物馆机器人警卫 在洛杉矶艺术博物馆里出现了一名新工作人员,原来他是监视陈列室小气候和艺术作品安全的机器人警卫,在夜间他还能守卫艺术大厅,不让不速之客进入大厅。机器人身上安装的分析器能测出博物馆陈列室中的空气成分、温度和湿度,它的红外视觉、灵敏传声器和无线电探测器能发现大厅中的任何移动物。机器人警卫能感觉到离它7.5米远处人的呼吸和心跳。 (道奇)  相似文献   

13.
英国霍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制造机器人手臂的方法。这种手臂是通过高聚物的扩张和收缩移动,而不是通过传统的液压、电子或气动刺激移动的。该研究小组声称,这种高聚物肌体比用现行技术驱动的肌体要灵活得多,因为只要加某种化学试剂,它们就能变硬或变软。许多生物体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从而产生运动,但机器却很少能这样。泰勒等人说他们通过肌体  相似文献   

14.
<正>第二个机器时代与第一个机器时代的区别在于智能。第一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取代并倍增了人类和动物的体力劳动,第二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将取代并倍增我们的智慧。未来,每5个人就拥有1台机器人。不仅工业型机器人大量进驻工厂,愈来愈多的服务型机器人也悄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制造业、生活中的重要成员。但这也引发新的争议:这些不用吃饭、全年无休、越来越智能化的机器人,到底是人类的帮手还是对手?它们会不会大举抢走工人"饭碗"?对此,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5.
有嗅觉功能的机器人世界上有能看的机器人,有能听的机器人,甚至有的机器人还能说话。现在,澳大利亚的工程师们制造了一个有嗅觉功能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是布里斯班的格里飞斯大学微电子工程学院的工程师们研制的,设计方面在机器人上安装了“电子鼻”,也可说是“能嗅...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7,(1):6-6
美国科学家最近制作了一个新颖的机器人,其外形像海星.但本质上它更像是一个人类新生儿.因为这个身为“可复原机器人”雏形的四脚机器不仅能识别自己所受的损伤.而且能据此调整自己的行走方式。  相似文献   

17.
肖像漫画绘制机器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菲  付庄  曹其新  赵言正 《自然杂志》2007,29(4):312-218
通过计算机进行人脸的肖像漫画绘制是机器视觉研究的前沿之一。为了从一张摄像头拍摄到的数码照片经过图像处理得到可以绘画的漫画线条,从而让机器人在纸上画出肖像漫画,首先必须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人脸的线条画。因此,需要采用基于机器视觉的方法,结合人脸检测和人脸特征提取等技术,研究如何把人脸中的特征轮廓线提取出来,同时根据特征进行漫画化处理,最后转换为矢量线,作为机器人移动绘画的轨迹。本文讨论了现有的肖像生成方法和漫画化研究,评述了当前机器人漫画绘制系统。在这些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发展前景和未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百年畅想     
正2027年8月31日,索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按下了一颗绿色的按钮,不一会儿,一架飞碟稳稳当当地停在了她家的门口。一个小型机器人飞了出来,"欢迎您,索亚同学,我是您的私人机器人,我叫小A,接下来我将带您前往您的新学校—科创大学。"索亚点点头,小A接过她的行李,一同上了飞碟。新生报到坐在飞碟上,只看见身旁是白茫茫的一片,这种飘浮无  相似文献   

19.
最近 ,美国波士顿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能够帮助中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机器人。由麻省理工学院和Spaulding康复医院发明的这种被称为MIT -Manus的机器人———一种 3 0英寸高的机械臂 ,可以与计算机连接。如果将中风患者的手臂与机械臂捆在一起 ,机械臂可以带动患者的肩部和肘部运动 ,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为光标移动。机器人能够像康复治疗师一样锻炼中风患者的手臂 ,这将有助于恢复患者由于中风而瘫痪的肩部和肘部运动。研究人员用这种康复机器人对 2 0名病史在 1到 5年的中风患者进行了试验 (这些患者在中风后出现了中…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当大规模工业流水线上的机器助手——“机器手”出现之后,人们感到无比自豪。随着相关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的机器人出现了。更让人自豪的是,如今,这些机器人已经走下了流水线,带着它们聪明的“头脑”和技能,走进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今天的机器人,已非当年“机器手”的概念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