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志彬  张萌萌 《科技资讯》2006,(20):197-197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居全国6个特大灌区的第5位,控制聊城市8个县(市区),85个乡镇的540万亩耕地。目前,位山灌区已形成了排灌沟渠布局较为合理,功能比较完善的体系,不仅满足了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补充了地下水源,改良了盐碱土地,还为聊城市工业和城镇生活提供了大量优质水源,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郑志彬  张萌萌 《科技资讯》2006,(19):132-132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居全国6个特大灌区的第5位,控制聊城市8个县(市区),85个乡镇的540万亩耕地。目前,位山灌区已形成了排灌沟渠布局较为合理,功能比较完善的体系,不仅满足了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补充了地下水源,改良了盐碱土地,还为聊城市工业和城镇生活提供了大量优质水源,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潇河灌区工程节水改造的实践,论证了节水改造能有效解决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增加灌区收入,促进农业发展,是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对阳武河灌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灌区面临的严峻的水资源短缺而影响灌区收入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节水改造措施,旨在实现水资源的最佳配置,有效增加灌区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饶远谋 《甘肃科技》2023,(10):35-38
近些年,信息化工程已经成为现代化灌区建设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了灌区信息化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灌区信息化工程规划设计中需求分析的要点。从灌区生产、管理、技术等角度出发,结合未来灌区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初步设计了现代化灌区信息化工程系统架构,并分别对渠灌区和井灌区信息化工程建设投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要点,最后对现代化灌区信息化工程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潇河灌区经济发展历程的总结,就影响灌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灌区经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徐学军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69-69,82
引大秦王川新灌区土地贫瘠,适宜种植的新品种较少,农作物产量较低。本文通过对引进的13份优质春小麦品种(系)在秦王川灌区的生长发育特点及生物、经济性状的对比分析,最终筛选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抗春小麦品种陇春23号、新春8号。  相似文献   

8.
刘华文 《科技信息》2012,(3):580-580
漳滏河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之一,设计灌溉面积300余万亩,随着灌区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进,激励作为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其积极作用越来越凸显。激励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好坏。如何调动灌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关系到灌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激励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御河灌区是一座运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老灌区,工程老化损坏,灌溉效益逐年下降,水源日趋紧张,导致供需矛盾严重加剧,为了有效地适应市场经济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根据灌区范围水土资源情况,加大工程资金投入,落实成本水价,发展节水灌溉,提高了灌区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董江善 《甘肃科技》2003,19(10):109-110
通过对甘肃省景电灌区的发展及取得成果的研究,提出了高扬程提水灌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传统灌区由于过于关注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最大化,造成了水生态系统不断恶化,已不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建设生态型灌区来保证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沈阳浑蒲灌区位于浑河的中下游,浑河与蒲河的中间地带,总土地面积150.1万亩,耕地面积86.5万亩,区内总人口为36.28万人,粮食总产量5.28亿kg。灌区内种植业生产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是辽宁省的大型灌区之一,也是沈阳市重要的水稻产区。  相似文献   

12.
水田改旱田(以下简称水改旱)种植方式是自流灌区效益范围内的抗旱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后保障灌区控制范围内百姓切身利益不受损失。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盲目水改旱,缺乏总体规划,缺乏充分的论证,不能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会给灌区的生存发展造成极大的困难,甚至会造成社会不安定。本文从浑沙灌区控制范围内水改旱的实例着手,阐述灌区控制范围内盲目水改旱的不良影响,为自流灌区控制范围内水改旱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干旱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在水资源短缺和干旱条件下大型灌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及发展模式。采用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实现灌区信息、数据采集自动化,提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方案,研究抗冻胀防渗渠道的结构设计,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及相应的灌区管理技术,建立高度集成的灌区灌溉决策支持系统下的农业高效用水模式。  相似文献   

14.
董江善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5):65-65,97
景电高扬程灌区水资源极端贫乏,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景电灌区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费成本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斯腾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之一,但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目前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短缺、机构臃肿、管理粗放等许多问题。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水利事业发展的需求,对灌区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博斯腾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思路,通过明晰产权、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水价制度、投人体系、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使水管单位早日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引大灌区农田林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大秦王川灌区位于兰州市北部,横跨永登、皋兰两县的五个乡镇。灌区内总土地面积14.2hm^2,这是在沟壑纵横的中部干旱地区罕见的大面积“平原”。在引大入秦工程启动之前,这里干旱少雨。风沙弥漫,土壤盐碱性强,环境条件恶劣,使得时代久居这里的农民贫穷、落后。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的。当地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引来了清澈的大通河水,滋润了这一片干枯的土地,建成了农业新灌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灌区内的农业基础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5.13%。现已成为全市规划中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建设中的兰州中川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通过对引大秦王川灌区林业发展现状,尤其是农田防护林建设现状的调研,提出了发展灌区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灌区上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灌区管理质量和运行效率。但从实际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着建设问题、管理问题、技术问题,严重影响了灌区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也不利于发挥灌区信息化平台价值。基于此,该文首先提出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而探究推动灌区信息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郎录仁 《甘肃科技纵横》2014,43(10):116-1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灌区综合经济的发展,对灌区现有的水利体制提出了挑战。结合马营河灌区的实际情况,分析探讨了灌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灌区水利工作的思路及对策,必须紧跟水利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站在实现灌区经济发展的高度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做好灌区水利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前叶尔羌河平原灌区自建国以来,灌区的经济发展迅速,灌溉面积从建国初期的300万亩发展到753万亩,面对有限的水资源,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造成灌区的水资源紧缺,灌区完全依赖地下水存活的天然生态面积日益减少。本文主要从现状灌区的天然生态面积减少的原因来分析灌区发展灌溉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使得水利工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水利工程是保证农业发展的关键。灌区作为工程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发展的路上却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该文主要探讨灌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针对灌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几项管理措施,为灌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推动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