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LC)患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CSFC)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脊液细胞学。结果:LC呈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以头痛伴恶心、呕吐等颅高压征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脑神经或脊神经受损的表现;CSF中白细胞数(10~50)×10^6/L11例,蛋白增高8例,葡萄糖减少4例;10例颅内压增高,最高达320mmH2O;CSFC检查13例CSF中发现10%~46%的肿瘤细胞;3例做免疫单抗组化染色CEA(癌胚抗原)、EMA(上皮膜抗原)、CK18(细胞角蛋白18)及PAS(糖元)染色均为阳性。结论:CSF中找到特异性肿瘤细胞对L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SF免疫单抗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提高LC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刘延平 《甘肃科技》2001,17(3):14-14
我们制作了带环境温度(t)、重力加速度(g)和传压气柱高度(H)修正的杯型单管液体压力计,其允许基本误差达:±( 0.3+p×1.0×10-3)×(10Pa或mmH2O)以内,特简介如下:1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如示意图所示。当作工作介质为蒸馏水时,则其带温度、重力加速度、传压气柱高度修正时的被测压力(P)与液柱高度(h1)之间的关系式应为:P/ h1=(1+d2/D2)g/g0[(1/ (0—(2/ (0 (1+H/H0)]…①式中:(1)P—测量的表压力(mmH2O);(2)h1,h2,H—如图所示(mm);h1是本仪器的示值;h2是杯形容器中的液面下降值;H指仪器零位液面…  相似文献   

3.
采用干压法制备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的组成为50wt%NiO+50wt%SDC(Ce0.8SM0.2O2-δ);电解质为BaCeO3及搀杂的BaCe0.8M0.2O29(M=Y、Gd、Sm);阴极采用85wt%LSCF(La0.9Sr0.1Co0.2Fe0.8O3-δ)+15wt%GDC(Ce0.8Gd0.2O2-δ)复合阴极(wt代表质量百分数)。在400℃-600℃的范围内,以天然气为燃料气,氧气为氧化气,50℃为间隔,测试并比较了各电池的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所制样品粉体在1350℃烧结10小时后的晶体结构。实验表明:搀杂的BaCe0.8M0.2O29(M=Y、Gd、Sm)具有与BaCeO3相同的正交钙钛矿型结构。测试条件下以BaCe0.8Gd0.2O2.9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具有更优的电化学性能,在600℃电池的最大电流密度为238.93mA/cm^2,最大功率密度为49.41mW/cm^2。  相似文献   

4.
在甲醇中通过N-氧化吡啶-2-甲醛与苯肼反应得Schiff碱N-氧化吡啶-2-甲醛缩苯肼,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其结构,Schiff碱分子式为C12H13N3O2,相对分子质量231.25,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327(16)nm,b=0.81406(12)nm,c=2.5782(4)nm,V=2.335(6)nm^2,Z=8,Dc=1.315g.cm^-2,μ=0.092mm^-1,F(000)=976,结构偏离因子R1=0.0389,wR2=0.1035,最佳吻合因子S=0.661,化合物分子通过氢键(O(1)…O(1W)0.2719nm,O(1)…O(1Wa)0.275nm)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从A12O3活度和夹杂物成分两方面来研究精炼渣对夹杂物的影响.采用Factsage软件对CaO—A1203-SiO3-MgO(8%)-CaF2(8%)炉渣中A1203,活度进行了计算,并研究了碱度和(MgO)含量对A12O3度的影响.当炉渣碱度从1.0增加到2.0时,炉渣中A1203活度随着炉渣碱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炉渣碱度从2.0增加到3.8时,A1203活度变化幅度很小;(MgO)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8%的渣,A1203活度差距较小;在碱度高的炉渣中[A1]。容易被从炉渣还原到钢水中.在使用高碱度精炼渣的盘条中发现许多含有MgO的硬性夹杂物,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最适宜的炉渣碱度为2.5—3.0.  相似文献   

6.
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Zn(bipy)(H2O)2SO4](bipy=2,2’-bipyri—dine),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等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为:a=1.5434(5)nm,b=1.2706(6)nm,C=0.6699(8)nm,β=102.106(0)°,V—1.2847(4)nm^3,Z=4,Dc=1.828g/cm^3,μ=2.101mm^-1,F(000)-720。配合物中的金属锌离子与一个2,2’-联吡啶、2个水分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配位,形成一个变形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通过硫酸根形成一维直链,一维链再通过π-π堆积形成双链结构,双链结构通过O—H…O氢键扩展成二维网,二维网进一步通过C—H…O氢键构建为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7.
在恒定葡萄糖质量分数W=10%,应用经典电动势方法测定无液接电池的电动势:Pt,H2(101.325kPa)|HCl(m),C6H12O6(W),H2O(1-W)|AgCl—Ag根据测得该电池的电动势,确定了混合溶液中AgCl—Ag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讨论了盐酸的迁移性质.  相似文献   

8.
以厌氧一低氧(0.15—0.45mg/L)条件下的序批式反应器(SBR)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充水比对低能耗同时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充水比为O.3(SBR—A),O.5(SBR—B)或0.785为碳源(SBR—C),系统中均发生同时生物氮和磷的去除,低氧阶段氨氮被全部氧化,并且没有亚硝酸盐的大量累积.随着充水比的增加,系统中厌氧末磷的释放量逐渐增加,PHB的合成量减少,PHV和PH2MV的合成量增加,糖原的代谢量增加;低氧末磷的剩余量减少,硝态氮的累积增加.充水比分别为O.3,0.5和0.785的SBR—A,SBR—B和SBR—C系统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4%,81.1%和46.4%,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6.75%,97%和100%。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一种新型对称的草酰胺桥联配体:N,N'-二(4-羟基-3-甲氧基苯甲基)草酰胺配体(H4LB).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熔点测定及晶体结构解析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体心H4L为顺式桥联分子,晶体中存在两种氢键,一种是草酰胺基团的O原子与苯环上的酚羟基形成O-H…O氢键[d(O-H…O)=2.906(2)A,∠0-H…O=151.8°];另一种是草酰胺基团的氨基与相邻草酰胺基上的O原子形成N—H…O氢键[d(N—H…O)=2.849(2)A,∠N—H…O=158.7°],通过上述两种氢键将化合物H4LB连接成二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和水热合成法得到2个咪唑基阳离子-Strandberg型钼磷酸盐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H8(H2biim)5[(HPO4)2Mo5O15]2.4H2O(1)和H4(Hbeim)5[(HPO4)2Mo5O15].4H2O(2)(H2biim=2,2′-联咪唑;Hbeim=苯并咪唑).通过IR光谱、ICP、元素分析、CV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杂化材料对H2O2还原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在酸性条件下对H2O2具有电催化还原作用.分子间通过多阴离子单元与有机物基团间的静电作用、N—H…O和O—H…O氢键作用形成无限的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1.
O4分子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新能密度材料(HEDM)和推进剂。运用线性回归法研究了O2分子或离子中O-O键的键长、键级与键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E0-0=2098.8-13.0L0-0,r=-0.9842;E0-0=139.22+1258.35lgP0-0,r=0.993.2;其中E0-0表示0-0键能(KJ/mol),P0-0表示0-0键级,L0-0则表示0-0键长(pm)。利用回归方程估算了O3、O3∧+、O3∧-、O4的0-0键能,讨论了O2双聚形成O4即2O2(g)=O4(g)的热效应(△fH∧Φm)。计算结果表明,△fH∧Φm≥-3.3kJ/mol,说明此反应在标准状况下,O4分子很容易分解形成2个分离的O2分子。  相似文献   

12.
以苯并咪唑和MoO3等为原料合成得到一个含有Mo—N键的新型配合物H2[Hbim]2[(bim)2Mo8O25]·H2O(bim代表苯并眯唑),并通过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3882(14)nm,b=1.3927(14)nm,c=1.594O(16)nm,α=90°,β=107.334(12)°,γ=90°,V=2.942(5)nm^2,Z=2,R1=0.0525.该配合物由苯并咪唑和[Mo8O26]^4-配位形成主体结构,苯并咪唑通过Mo—N键直接与[Mo8O26]^4-相连,周围质子化的苯并咪唑阳离子和游离的H^+作为反荷离子平衡电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渗盐液(HTS)在急诊与院前急救对严重脑外伤颅内高压合并休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严重颅脑外伤颅内高压合并休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早期使用7.5%HTS为患者液体降颅压复苏病例作为A组(n=32),对早期使用20%甘露醇为患者液体降颅压复苏病例作为B组(n=31)。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基本不变时,分别监测两组病例中的3h内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心率(HR)、尿量(UPD)的变化及患者的转归。结果在降ICP效果方面,两组病例都有明显降颅压效果,无显著差异,在维持降颅压时间上,A组维持的时间比B组长,有显著差异;维持MAP基本不变时,CPP、HR、UPD、转归上A组要优于B组(P〈0.05)。结论HTS适用于重度脑外伤颅内高压合并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值得在急诊与院前急救的临床作为一线药物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乙二胺为碱性介质,当n(TEOS):n(Fe(NO3)3):n(SDS):n(H2NCH2CH2NH2):n(H2O)=1:0.008:0.10:0.05:2.2:120合成Fe—Si介孔分子筛,通过XRD、IR、N2吸附脱附、NH3-TPD等方法对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和表面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筛具有典型的六方介孔结构特征,孔径分布较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酸性。  相似文献   

15.
以钼酸钠为钼源,乙二胺为有机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几何外形为长方体的紫红色晶体(C2H8N2)11[Na2Mo10P6O60],并利用XRD、SEM和DSC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晶体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最佳原料配比(摩尔比)为钼酸钠:磷酸:乙二胺:水=(0.41~1.00):(1.65~5.51):(0.063—4.07):111。  相似文献   

16.
以自行合成的丝氨酸铜Cu(Ser)2和甘氨酰甘氨酸铜Cu(Gly-Gly)2作为SOD模拟物,在pH7.8及(20.0±0.5)℃条件下,用脉冲辐解法分别研究其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歧化反应的动力学,得到了反应级数n及催化速率常数kcat,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证实了水溶液中Cu(Ⅱ)-氨基酸络合物催化O歧化反应乒乓机理中的第一步反应是整个反应过程的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Cu(tzda)(H2O)3]·3.5H2O}n(H2tzda为1,3,4-噻二唑-2,5-二硫代乙酸),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9073(12)nm,b=0.7134(4)nm,c=2.3635(15)nm,β=91.3780(10)°,Z=8.金属中心Cu(Ⅱ)离子呈现出五配位,处于四角锥的配位环境;配体阴离子tzda2-采用双(单)齿配位模式将Cu(Ⅱ)离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表明:在-0.3—0.4V电位范围内,Cu2+/Cu+电对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是准可逆过程且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8.
Ca(OH)2与柳氮磺胺吡啶(H2-Sulf)反应生成化合物[Ca(H—Sulf)(H2O)6](H—Sulf)·3H2O。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6H44CaN8O19S2,Mr=996.99,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5786(11)nm,6—1.50224(15)nm,c=1.53953(15)nm,a=113.129(2)°,β=109.302(2)°,γ=92.477(2)°,V=2.2775(4)nm^3,Z=2,Dc=1.454Mg/m^3,R1=0.142,wR2=0.297(I〉2σ(I)),5=1.027。标题化合物为离子型化合物,中心Ca(Ⅱ)采用七配位的变形加帽八面体几何构型,柳氮磺胺吡啶的羧基采用单齿配位方式与Ca(Ⅱ)形成配位键,羟基和吡啶N均未参与配位。在晶胞堆积中,化合物通过复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肥料效应函数法原理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获得西昌市紫潮砂泥田上水稻产量与氮、磷 、钾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模型为Y=6406.46+23.3105N+9.317P+47.5099K~0.07359N^20.01474P^2-0.08069K^2+0.1159NP-0.09016NK—0.1968PK。在设定的氮磷钾肥料0-3水平范围内符合肥料效应函数法原理的前提下,可求得最高产量施肥量为氮肥(N)167.17kg·hm^-2、磷肥(P2O5)111.45kg·hm^-2、钾肥(K2O)129.21kg·hm^-2,最高产量11271.53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氮肥(N)160.27kg·hm^-2、磷肥(P2O5)111.28kg·hm^-2、 钾肥(K2O)113.47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产量11265.85kg·h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控制体温与常温治疗71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7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控温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期间监测颅内压,并发症发生情况,伤后3月内根据C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控温组愈后良好18例(50%),常温组愈后良好7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温组颅内压下降程度优于常温组(P〈0.05)。结论控制体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明显提高恢复良好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