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旱坡地仁用杏园挖蓄水沟、树盘覆盖地膜和秸草,可显著蓄集天然降水,增加土壤水分,减少水分流失。挖蓄水沟一般降水可全部蓄集保存,不出现径流;树盘覆草、挖蓄水沟都可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相似文献   

2.
刘平乐 《甘肃科技》2008,24(5):146-147
介绍了陇东地区仁用杏的常用树形,分析了仁用杏的生长结果特点,总结了该区仁用杏幼树及初果期、盛果期、衰老期的冬、夏整形修剪技术,提出了陇东地区仁用杏放任树和野生树的改造措施,以达到仁用杏的优质高产、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工增雨方法,开发空中水资源,增加洱海蓄水,达到洱海环境保护目的,通过试验,总结出作业点选择,火力网布局,影响天气系统(天气条件),作业技术方法,气象卫星信息和雷达探测应用经验,取得明显成效,人工增雨蓄水作为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仁用杏花期幼果期冻害预防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用杏花期、幼果期冻害一般表现为花器和幼果遇低温后,细胞结冻,原生质脱水,细胞死亡,花瓣变色萎蔫,子房变竭脱落,以致减产甚至绝收。造成冻花、冻果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晚霜和寒潮。本文在分析总结甘肃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树生产经验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示范、推广和生产应用,提出了预防仁用杏花期、幼果期冻害的综合技术,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滢  刘华 《科技园地》2006,(3):24-24
杏树是一个耐寒、耐旱、耐瘠溥、抗逆性、适应性极强,可粗放经营的优良树种。其药用、食用等经济价值十分可观。在贫瘠沙荒地发展仁用杏,是治理沙荒、绿化沙地、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仁用杏沙地栽培是在北方具有灌溉条件的沙地采取一定的配套措施栽培丰产杏的一种造林技术模式。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6.
苏彦斌 《科技信息》2011,(30):434-435
仁用杏属果树业,它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给果树发展带来了一次空前的机遇,如何引导果树业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阐述了仁用杏在陕北地区安塞县21世纪十年发展前景的探讨,如何达到人均1亩杏园,产值2000元,进行了科学总结;就如何增大科技含量的投入,广泛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措施,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在25度以上荒坡开发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坡地仁用杏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亮 《甘肃科技》2012,28(15):159-160,146
经过多年的生产和实践表明,仁用杏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适宜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山区发展.试验结果表明,正确的园址选择,合理的整地方式,适宜的品种搭配以及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实现仁用杏丰产高效的保证,每公顷可年产杏仁1800 ~2250kg,产值达27000~33750元左右,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生态防护功能.因此,利用山坡地大力发展仁用杏,营造生态经济兼用林,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刘平乐 《甘肃科技》2006,22(5):204-206
陇东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完全能满足仁用杏树的生长,是其理想的种植区。本文根据陇东地区的实际情况,介绍了本区仁用杏的建园技术,并提出了该区低产仁用杏园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9.
仁用杏SRAP-PCR体系的正交设计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良CTAB法提取仁用杏基因组DNA,用于建立SRAP-PCR体系。采用L16(44)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仁用杏SRAP-PCR反应体系的4因素(dNTPs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Taq聚合酶量)4水平进行筛选,PCR结果经统计软件SPSS V13.0分析,并对退火温度进行了摸索,确立了仁用杏SRAP-PCR的优化体系:总体积为20 L,dNTPs浓度为0.2 mmol/L,Mg^2+浓度为2.5mmol/L,引物浓度为0.9μmol/L,Taq聚合酶量为1.5 U,退火温度为52℃。本优化体系为仁用杏资源遗传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白于山山区仁用杏基地建设气候环境分析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白于山山区当地气候环境和仁用杏的生产状况分析,认为仁用杏开花不结果主要原因是仁用杏花期、幼果期霜冻频繁且强度较重,易冻花冻果,而选择的主栽品种树体不抗霜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路灯照明对杏树行道树生长及光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路灯照射条件下杏树行道树生长、光合及叶绿素含量的调查与测定发现:HPS路灯照射可显著增加杏树行道树的新枝生长量;杏树行道树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均随光强的单峰型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响应;HPS灯照射条件下的杏树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LED灯;从杏树各光合指标的夜间变化来看,路灯的照射仅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杏树的光合时间,但光合作用甚微;杏树行道树的叶绿素含量以靠近光源的略高,但光源的远近和类型均不能显著改变其含量.  相似文献   

12.
退化湿地恢复中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西卓家营退化湿地恢复1年后其中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未恢复的荒滩和周围的杏树林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比较。通过手拣法、Tullgren法对获得的土壤动物进行分离、分类,共获得39类3 226只,隶属4纲19目36科。调查结果显示恢复湿地内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与荒滩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而与周边的杏树林没有明显差异(p>0.05)。恢复湿地中紫穗槐、灌木柳、蒙桑、沙棘等4种植物种植区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土层间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这说明湿地恢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恢复时间较短,仍然处于湿地恢复的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13.
扁桃仁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坚果蛋白资源。为拓宽扁桃仁的应用领域,以扁桃仁分离蛋白质为研究对象,以其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为观测指标,探讨生物酶解处理对其起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扁桃仁分离蛋白质经胃蛋白酶酶解处理后,其酶解产物的粒径减少,表面疏水性增加,分子质量(10~25kDa)与电位值(-20.06)均减小,即胃蛋白酶酶解处理显著改善了扁桃仁分离蛋白质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将酶解180min的扁桃仁分离蛋白质水解物(almond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s,APIH180)作为发泡剂应用到蛋糕中,结果发现,当APIH180添加量为20%时,蛋糕的外观、口感与全蛋蛋糕相比,均有所提升;APIH180添加量超过40%的蛋糕品质明显下降,即APIH180添加量为20%~40%时可以起到良好的发泡效果,且改善了蛋糕的品质。本研究旨在拓展扁桃仁蛋白质的开发利用思路,进而丰富植物基蛋白质资源应用的理论与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玉米和向日葵种子在树上干杏和杨树水浸提液处理下萌发情况的研究,旨在探明玉米和向日葵种子在不同浓度梯度树木浸提液胁迫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树上干杏和杨树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尤其是高浓度(100g/kg)处理对其抑制作用显著,而对向日葵种子的抑制作用,除树上干杏根的水提液对其抑制作用较大,其他处理均不明显;(2)树上干杏根浸提液对玉米和向日葵发芽指数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处理组抑制作用较小;(3)树上干杏浸提液对玉米和向日葵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对胚根的抑制作用大于胚芽,而杨树浸提液对玉米和向日葵幼苗的生长既有抑制作用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实验性高血脂模型大鼠为实验对象,设置3个杏仁油剂量(0.5,1,1.5 mL)组、高血脂组(HG)和对照组(CG),观察了不同剂量杏仁油对高血脂大鼠肝脏总脂解酶(LA)、肝脏脂蛋白脂酶(LPL)和肝脂酶(HL)活性以及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杏仁油高剂量组(HDG)和杏仁油中剂量组(HMG)大鼠肝脏中LA、LPL、HL活性均显著高于高血脂组(P<0.01或P<0.05),杏仁油低剂量组(HLG)大鼠肝脏中LA、HL活性显著高于高血脂组(P<0.05),杏仁油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高血脂组(P<0.01).因此,杏仁油具有提高实验性高血脂大鼠肝脏脂酶活性以及预防和改善肝脏脂肪积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山区土地覆被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研究退耕还林后,覆被类型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影响,对典型覆被类型的山区土地开展了不同季节土壤含水率变化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随季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相同季节不同的覆被类型对降水入渗及土壤水运动也有极大影响,且对土壤水分有效性有显著影响.植树造林有利于林地0~3m土壤水的补给,但仍会出现土壤干层,且下部土壤水的补给明显受到该干层的影响.覆被类型不同,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不同,当土壤水分改变后,又反作用于植被.土壤水与植被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状态,当平衡状态被打破时,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而影响土壤水分的运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淮北巴斗杏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6-BA和IBA对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4、5月份巴斗杏茎段,0.1%升汞灭菌时间8 min,6-BA浓度1.0 mg/mL,IBA浓度为0.1mg/L时茎段增殖和生长最适宜.  相似文献   

18.
稳定性二氧化氯处理对杏保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成  章文霞 《太原科技》2007,162(7):82-83
探讨了二氧化氯(ClO2)在杏保鲜上的应用,研究了二氧化氯(ClO2)处理对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研究土壤碳库对正确评价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土壤碳库分布与储量研究的进展情况.总结了土壤碳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有关研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壤磷库的大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基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估算了中国土壤磷库,揭示了其空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土壤磷库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土壤实际剖面深度的全磷和有效磷库分别为5.3Pg和3.0Tg,对应的磷密度为0.60kg/m2和3.4g/m2。土壤全磷密度自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和自热带地区向温带、寒温带地区呈增加趋势。土壤全磷密度随着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不同的土壤地球化学类型中,硅铝型的有效磷密度明显高于石膏及碳酸盐型和铁铝及富铝型。上述结果表明气候和土壤的地球化学类型是中国土壤磷素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