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王松竹 《科技信息》2013,(3):300-300,323
机械密封端面摩擦状态是决定机械密封工作寿命和密封性能好坏的关键因素。介绍了机械密封端面分别处于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和混合摩擦状态时的工作特性,分析了端面摩擦状态对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对于普通机械密封,端面的最佳摩擦状态应该是混合摩擦状态,如密封性能要求较高,则应该是边界摩擦状态。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具有两个背压腔的新型自调背压机构,并系统地分析了带有这种自调背压机构涡旋压缩机的工作原理.通过计算涡旋盘端面摩擦损失功率和泄漏量,讨论了这种自调背压机构的主要性能,并对此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带有新型自调背压机构的涡旋压缩机性能较同类机型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周向波度机械密封的流固耦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波度密封为例,建立了考虑静环倾斜时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的流固耦合三维性能分析模型,研究了静环倾斜量、密封环弹性变形对端面压强分布、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改变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研究其对端面弹性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弹性变形及静环的倾斜对端面的压强分布、密封性能影响显著,使端面间隙由外径向内径形成收敛型,周向波度及...  相似文献   

4.
涡旋压缩机优化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涡旋盘的优化设计基于模型的推理运算过程,这些模型包括涡肇压缩机设计用的理论模型、实验模型和经验知识模型。优化过程分涡旋盘的涡旋参数优化和涡旋盘的尺寸优化两部分:参数优化是确定一组最好的涡旋参数、使涡旋压缩机的能效比EER为最高;尺寸优化是以有限元FEM分析计算和手段,确定最优的涡旋盘尺寸,使它们的变形小,重量轻,强度大。利用该系统所设计的样机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精密端面齿盘中端面齿“平均效应”的原理对精密端面齿的加工进行探讨。认为可以用一般精度分度台来加工高精度端面齿分度台的齿盘,且能提高分度精度。  相似文献   

6.
深槽浅槽机械密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深槽和浅槽机械密封的端面开槽的结构,工作压力,转速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使广大从事机械密封的工作人员对这类密封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对设计和选型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EA-SAL修正涡旋齿端面积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EA-SAL修正涡旋齿为对象研究其几何特性,定义了涡旋齿端面积,用解析法推出了修正部分和未修正部分齿端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几何参数及齿端面积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基圆半径、渐开线起始角、起始修正角、修正圆弧半径及涡旋齿终止展角可作为涡旋齿的基本几何参数,修正后的齿端面积明显增大,使涡旋齿中心部分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向量运动法得到圆广义渐开线的一般方程,分析涡旋盘加工过程中对刀误差对涡旋线型精度造成的影响,解释了创成法加工涡旋盘的原理.指出一般工程中的 l0 ,l1 两个参数就是对刀误差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并采用极角误差以及向径误差来描述线型误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对涡旋压缩机涡旋盘的优化设计多以几何性能最佳为优化目标,其力学性能较差这一缺点,提出了基于自适应第二代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综合考虑力学性能和几何性能的变截面涡旋盘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针对由基圆渐开线和高次曲线组成的变截面涡旋盘,确立了以涡旋型线特征参数表示的动涡旋轴向气体力及内容积比数学模型,以轴向力最小和内容积比最大为设计目标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引入了根据种群的进化状态来进行自我调节的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以提高NSGA-Ⅱ算法的效率和最优解的分布均匀度,并得到了Pareto最优解集.在最优解集中挑选三种优化型涡旋盘与传统型涡旋盘进行对比分析,其最大轴向气体力分别减少了3.20%,1.08%和1.90%,内容积比分别提高了5.37%,6.64%和3.35%,表明提出的优化方法可以得到综合性能较优的变截面涡旋盘.  相似文献   

10.
将核主泵用流体静压型机械密封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考虑到密封圈的影响,在高速和高压情况下,端面热弹变形很容易影响到其展现出来的密封性能的特点,因此采用有限元法阐述密封环的热弹变形,对其密封性能做出一定的分析.该文核主泵用流体静压型机械密封在高压、高速的条件下,高压会导致密封端面力变形,而高速环境中则会使端面间流体膜因粘性剪切作用,同时再加上旋转组件的搅拌生热,在整个机械密封的温度场发生改变的同时,密封环也产生了变形.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涡旋压缩机润滑系统性能分析模型,分析了润滑系统各部分的流量关系,确定了润滑系统润滑油量的优化准则.对润滑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和润滑系统整体结构参数的合理匹配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个由曲柄和双滑块组成的新的涡旋压缩机的机构模型.新模型符合机构学的基本原理,又与人们的机构概念相一致.应用该模型对涡旋机械进行机构分析和运动分析的结果证明了该模型对各种结构类型的涡旋压缩机具有普遍意义,揭示了涡旋机械工作原理和工作条件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对现代涡旋压缩机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径向随变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根据.  相似文献   

13.
涡旋压缩机曲柄销防自转机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建立了曲柄销防自转机构的机构模型,将曲柄销防自转机构简化为平行四连杆机构,验证了其防自转作用,确定了曲柄销数目的合理选择方法.通过对其动力的分析,证实它比半周受力的防自转机构受力减少了一半,是一种精度高、性能好的防自转机构.  相似文献   

14.
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冷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冷却系统是通过循环冷却水带走压缩机系统部分热量,以确保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稳定运行.根据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特点,阐述了冷却系统的组成,并对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微机测控系统对冷却系统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减少了工作量,实现了智能化控制.试验数据说明冷却系统对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的工作性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维参数化计算软件Pro/Engineer建立了涡旋压缩机部分零件模型,并由该软件强大的分析功能得出模型的质量属性,结合Visual Basic软件编写计算程序并建立人机界面,减少了动平衡计算工作量,为更快、更准确地求解动平衡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驱动轴承内嵌式涡旋压缩机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动涡旋驱动轴承内嵌于涡旋齿中的大气量、低压比涡旋压缩机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使用涡旋型线始端展角和终端展角几何参数,建立施加于动涡旋上的气体力、惯性力、摩擦力等计算公式,给出相应的力学分析模型,同时根据曲轴受力条件建立曲轴力学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表明,动涡旋驱动轴承内嵌式结构可有效地减小气体力和旋转惯性力对驱动轴承产生的倾覆力矩,提高机器运转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对使用非线性微分-代数不等式方程的电力系统模型,采用免疫搜索算法非线性模型滚动预测控制.通过分级目标分解方法,根据每个预测时段上的控制性能要求,将全局多个控制目标分解为预测时段内的优化子目标,运用Pareto意义的子目标加权,集成为一个总目标函数.在搜索最优解中运用免疫算法,将具有多基因链结构的抗体来表达复杂优化问题的候选解,利用免疫算法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识别各预测时段内已求解的优化问题类型,用模式识别技术提取优良抗体的基因,预测未来时段内的最优解搜索过程估计出较好的初始解,以加快最优解搜索速度.将此方法和基于树搜索算法的非线性预测控制方法比较,通过一个6母线电力系统实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改进具有更强的优化搜索能力和更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制冷系统热动力学方法详细分析了全封闭式涡旋压缩机压缩腔的能量传递机制 ,同时对作为热容环节的壳体的温度分布以及它与制冷剂、周围环境的热传递做了分析 .进而建立起用于制冷系统仿真研究及优化设计的以 R2 2为制冷剂的全封闭涡旋压缩机动态数学模型 ,同时也适用于以 R134a和 R6 0 0 a等新替代工质作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  相似文献   

19.
制冷空调用涡旋压缩机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涡旋压缩机结构对制冷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制冷空调仿真的涡旋压缩机的分布参数简化模型。推导出适宜于任意渐开线初始角的包含吸气、压缩和排气全过程的分段函数形式工作腔容积模型和泄漏面积模型;统一考虑工作过程中的泄漏和排气,建立了基于能量守恒、质量守恒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涡旋压缩机模型,并用四阶Ronge-Kutta法求解。将模拟计算的压缩机功耗和质量流量与Winandy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涡旋压缩机的吸气预压缩、压缩泄漏以及排气过压缩等详细工作过程。该研究为涡旋压缩机及其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
将小曲拐防自转机构简化为平行四连杆机构模型,从运动学角度分析小曲拐的受力,建立小曲拐的运动平衡方程.研究不同数目小曲拐的动力特性,分析动力作用下的小曲拐的变形问题以及多个小曲拐的变形协调.研究结果表明,小曲拐的防自转机构是按平行四边形原理运动的,与驱动主轴是同步转动的偏心机构.采用3个小曲拐的防自转机构整周受力,有比较好的动力特性,是一种精度高、性能好的防自转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