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密肥试验,研究水稻生育中期群体叶面积组成与光合生产的关系. 结果表明高光效群体,高峰苗期的总茎蘖数相当于适宜穗数的1.2~1.3倍,拔节期有效分蘖叶面积率为90%~93%,拔节至抽穗期茎蘖下降速率小,抽穗期在适宜叶面积下,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分别为90%~95%和75%~80%,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含氮率高,叶片的平均净光合大,抽穗后叶面积衰退慢,抽穗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大,籽粒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育中期群体叶面积组成与光合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密肥试验,研究水稻生育中期群体叶面积组成与光合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光效群体,高峰苗期的总茎蘖数相当于适宜穗数的1.2-1.3倍,拨节能有效分蘖叶面积率为90%-93%,拨节至抽穗期茎蘖下降速率小,抽穗期在适宜叶面积下,有铲和高效叶面积率分别为90%-95%和75%-80%,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含氮率高,叶片的平均净光合大,抽穗后叶面积衰退慢,抽穗至成就期的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大,籽粒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大豆源库调节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不同库/源比条件下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不同品种大豆结荚后干物质生产与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位叶面积负荷量的增加,单位叶面积有效生产量随之增加,叶片光合生产潜力可以进一步发挥,光合产物有效性提高;提高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库源比大的品种产量的影响更大;在适宜叶面积指数基础上,通过增加单位叶面积负担粒数提高籽粒重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2006年至2008年,在水稻特殊高产区,以抽穗期达到超高产水稻最大最适LAI为基础,以构建抽穗后高光效群体、提高抽穗后光合积累为核心,以"水稻叶龄模式"为主线,以超高产水稻"群体质量"为指标,对超高产水稻进行精确定量设计,设计目标产量为亩产1300公斤。通过实施,实际亩产均达到1250公斤,基本达到设计产量。介绍了实施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大豆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北疆地区主栽春大豆品种,在适宜密度条件下于初荚期去叶疏荚改变粒叶比,探讨不同品种群体粒叶比与冠层结构和不同层次叶片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剪叶、疏荚处理后,叶面积指数(IAI)、消光系数降低,直射光透过率、散射光透过率增加,群体透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其中IAI与群体消光系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9966^**),同时,去叶疏荚处理后,在结荚期和鼓粒初期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灌浆后期,去1/3叶和去1/2荚处理,群体光照条件改善,延缓了叶片的衰老,群体光合速率比对照增加,表明随着单位叶面积负荷量的增加,单位叶面积有效生产量随之增加,叶片光合生产潜力可以进一步发挥,光合产物有效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新疆棉花高产机理,探讨提高单产的途径,在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条件下采用大田创建高产田和小区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群体条件下棉花叶面积载荷量与光合物质生产的关系及其对冠层结构的调节。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下,提高叶面积载荷量,有利于在保持较高叶面积指数的基础上,增大平均叶倾角,降低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提高群体光截获率,进而增加产量。不同源库大小的条件下,去除1/2叶的处理可使叶面积载荷量增大,但终因光合面积太小,产量下降;去除1/4叶的处理可使叶面积载荷量显著增大,进而提高源叶光合速率,增加14C光合产物向蕾铃运输的比例,最终提高产量。因此,控制叶面积指数在适宜范围内,通过协调关键栽培技术,提高叶面积载荷量,进而培育优良的冠层结构,提高光合生产能力,对实现新疆棉花超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抽穗期是与水稻产量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克隆调控水稻抽穗期的相关基因,对于水稻育种改良至关重要.通过将一个地方籼稻品种巴香占与粳稻品种中花11杂交,对这2个品种及其F_1代植株、F_2代群体的抽穗时间进行统计和遗传分析,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巴香占抽穗时间平均为(78.5±1.4) d,比中花11晚抽穗约14 d;巴香占晚抽穗表型受单个显性核基因控制,该目的基因被初步定位在3号染色体RM14359标记与短臂末端之间,物理距离为2.8 Mb.该研究定位了一个水稻抽穗期调控基因,为后续该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8.
黑米具有良好的食味、药用价值,目前人们对黑米需求不断增加,但产量低是影响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一个主要因素。以黑糯(Y4)为试验材料,设5种不同的栽插密度,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对黑糯源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与单位面积的总颖花数、各个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密度与抽穗期粒叶比呈极显著正相关,所以生产上适当增加黑米稻栽种密度会提高源库质量;源库质量对产量影响显著,叶面积和总颖花数增大会有效的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两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剑叶含氮量、单叶及群体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均高于低氮处理,下降速度也比低氮处理慢.这可能是直立穗型品种抽穗后物质生产能力强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氮肥运筹方式对乳苗抛栽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个品种(组合,研究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绿化乳苗抛栽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稻在60.0万棵.hm^-2基本苗条件下采用平衡施肥法,杂交粳稻在37.5万棵.hm^-2基本苗条件下采用前重施肥法,有利于绿化乳苗抛栽稻获得适宜群体,提高成穗率,源库协调,穗大粒多、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