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红根 《凉山大学学报》2001,3(3):126-127,130
人的素质是诸方面素质的综合,进行素质教育需要多层次深入和展开。素质教育要求: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重视人文学科的熏陶作用,培养具有丰富思想内涵新人,升华人文精神;加强道德修养和理想、信念的教育,着力解决新时期人的精神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聪  王宪昌  刘鹏飞 《科技信息》2012,(34):I0076-I0077
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数学本质力量的体现和人文精神的全面提升。人文精神是以人的真、善、美为价值取向,以崇高的做人品质为核心。本文从数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相互关系入手,阐述了如何在数学教育与人文精神中相互整合,相互渗透,以及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除了使学生习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外,还承担着养成学生人文觉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使命。挖掘和利用历史学科中的人文精神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功能,既是时代的呼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符合高中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田雅秀 《科技信息》2012,(15):355-355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先生说:“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教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不仅有谋生技能,能享受物质生活的人,而且同时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追求智慧和真理的人、一个有创新思维和坚强性格的人、一个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类自身进步的人。”因此,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宗旨是培养完全的、自由的人。真正的大学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通过转变育人观念、创新大学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创造独特的校园育人环境来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学校教育在科技至上的影响下,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首先回顾了人文精神的由来和现阶段人文精神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把人文精神贯彻到学校教育实践中是人文精神现实化的必经之路,是促进学生的知识与人格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满足人自身发展功能的总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教育以培养全面人为己任,而人的全面性则表现在人应具有科学人文精神上。数学作为教育的一个材料,可以从活动论、认识论、价值论这三个方面考察,从不同方面发现其内蕴的科学精神,而这些科学精神,从其形成过程而言是一种人文精神。数学中的人文精神是一种科学人文精神。这种科学人文精神并不是随着数学知识的掌握就可以迁移到学生身上,有必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加强科学人文精神培养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质教育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对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文素质教育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高职教育要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持续发展就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的一般关系,认为人文精神的养成是社会因素、个体生活方式和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学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和综合系统作用,强调在中学语文教学实施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本身必须具有人文精神素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启发;要善于发掘受教育精神世界中本身潜藏的人文精神;要注意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社会,所以对于人文精神尤其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一直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人文科学课程中,民间文学富舍人文科学资源,是高校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良好平台,与“两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加强高校民间文学的教学,有利于高校施行对大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11.
人文学科类大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加强时这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与教育,对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作用,对社会的全面进步也有积极的作用,要改革现行的培养与评价模式,真正提高人文学科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2.
蒲方合 《科技信息》2011,(27):10-11
人文精神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在教师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在教师教育中要培养教师珍惜生命、自强不息、追求自由平等、崇尚公平正义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社会、国家、全人类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文精神。可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社会实践培养教师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当今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应重在以人自身为价值取向,重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重在品德修养、道德情操、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树立起追求完满人格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中职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和跨职业、跨岗位的关键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关键能力中的社会能力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中职教育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葛洁琨 《科技信息》2010,(28):90-91
"知识化"和"技能化"是当前法学教育中出现的两种错误倾向,它们皆忽视了以关注人的尊严和人格完善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既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亦是法学学科的内在要求,更是现代法的精神的重要因子。法学教育应当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赵巍 《科技信息》2007,(18):210-211
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剖析人文及人文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与人文精神间的联系,探讨了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就大学生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途径作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是西方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传统,是关注受教育者作为一个"负责的人和公民"的生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三大领域。大学语文以其文学性、思想性、文化性、情感性兼备的特点,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核心课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一直以来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广为关注的重要命题。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新价值、新规范、新道德的构建尚不如人意,人文精神建设出现缺失与滑坡,导致一定程度的人的异化,物化。大学是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先进文化的前沿,其目标是培养和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中国的今天,亟待大力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构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9.
考察 2 0世纪的“人文危机”实质上是“人文学科”的危机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人文重建”包括了“重振人文学科”和“人文精神重建”两个方面。“维护自身的合法性”、“反思和反抗现代性”以及“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构成了重振的内涵 ;“知识分子的重新定位”和“重建批判职能”则为重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阳林 《科技资讯》2010,(32):186-186
人文精神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试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入手,重点论述了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