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沉积相特征识别、砂体宏观特征观察、古流向分析、砂岩镜下骨架颗粒统计,并结合沉积速率法、镜质组反射率法、Dickinson图解等方法探讨宁武—静乐盆地物源区的位置、母岩组合及其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砂岩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骨架颗粒类型及其量比关系表明其物源区主要为大面积的花岗质侵入岩(细粒花岗岩、闪长花岗岩等)广泛出露,并有一定量的变质岩(云母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和沉积岩(砂岩、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碳酸盐)分布;砂体中古流向数据均值介于158°~204°,反映了物源区是位于该盆地以北的阴山—燕山一带;Dickinson三角图解结果表明物源区总体上处于华北板块北缘陆内隆升的构造背景,且中侏罗世晚期可能伴随有火山作用;天池河组地层原始沉积厚度为269.4~308.0 m,155 Ma左右,区域地层抬升遭受剥蚀,其剥蚀厚度为148.1~207.0 m,剥蚀速率为1.8~2.1 m/Ma,结合镜质组反射率法,侏罗系地层最大埋深时该地区古地温梯度明显偏高,反映了宁武—静乐一带受到燕山运动构造热事件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山盆地群侏罗、白垩系沉积体系及其分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质调查并结合前人资料,研究了北山盆地群侏罗系与下白垩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分布、演化。结果表明:北山盆地群侏罗系及下白垩统为典型的内陆湖盆沉积,发育冲积扇、河流(以辫状河为主)、三角洲(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沉积体系的分布及演化主要受构造及古气候条件的影响,侏罗系及下白垩统属两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大致可以划分为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和断陷萎缩期3个沉积阶段;由于阿尔金断裂在侏罗纪时对北山地区南部影响较大,导致侏罗纪沉积呈现出一定的南北差异,表现为南部盆地断陷更为强烈.出现了较深湖相沉积,北部盆地断陷强度相对较弱,只出现滨浅湖沉积;早白垩世阿尔金断裂对本区影响不大,其沉积特征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岀露于新疆喀喇昆仑西部阿格勒达板沟伊力克附近的侏罗系龙山组,具丰富的沉积构造及清晰的沉积序列,是研究侏罗系沉积环境及构造演化进程的良好载体。通过对其岩石学、沉积学特征的研究,显示喀喇昆仑西部龙山组为海陆过渡环境的混合潮坪沉积产物;通过碎屑矿物的物源分析,揭示其物源来自再旋回的造山带;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显示在早-中侏罗世,本区开始了由海向陆的转换进程。  相似文献   

4.
以黔南独山地区石炭纪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为佐证,分析了不同级别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形成机制和构成的沉积层序,相同级别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在大地构造环境相似的不同板块被动大陆边缘、会构成级别和数量相同、沉积记录相似的沉积层序。在大地构造背景不同(古地理位置、沉积物供给等方面差异)的板块之间(板块内部),会构成沉积层序数量相同、但沉积层序内容不同,或者沉积层序数量和内容都不同的沉积层序。前两种情形是沉积记  相似文献   

5.
侏罗系储层为塔北隆起重要储层之一.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塔北隆起侏罗系地层可划分为两个层序——层序1(JSQ1)、层序2(JSQ2).两个层序均由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组成.地层沉积环境主要为辫状三角洲、氧化宽浅湖泊环境.侏罗系地层为一套辫状三角洲—湖泊—河流相沉积,自下而上构成4个油组.储集砂体主要为辫状三角洲的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次为滨、浅湖沙滩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中—粗砂岩为主,砾岩含量高,原生粒间孔发育,次生孔隙亦发育,储集性能好;滨、浅湖砂坝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原生粒间孔不发育,次生溶孔亦不发育,储集性能差.垂向上,JⅣ油组优于JⅠ、JⅡ、JⅢ油组,JⅠ、JⅡ、JⅢ三个油组的储集性能相近;平面上,优质储层分布于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中,相对较好的Ⅱ类储层分布于哈拉哈塘凹陷的HA4井区;Ⅲ类储集层分布于南喀—英买力、轮南低凸起、库尔勒鼻隆;Ⅳ类差储层分布于轮台断隆.  相似文献   

6.
中亚与中国西部侏罗纪沉积盆地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中亚与中国西部侏罗纪大地构造格局和侏罗系沉积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早-中侏罗世本地区总体处于伸展构造背景之下,地壳向西南方向减薄,海水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浸漫;在此背景下形成了两类侏罗纪沉积盆地,一类是被动大陆边缘近海开阔盆地,存在良好的侏罗系油气生储盖组合,另一类是山前先断后拗的陆相盆地,虽然也存在侏罗系烃源岩和储层,但往往缺乏好的盖层。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侏罗系厚度巨大,其生油岩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黑色碳质泥岩,并发育有煤层,侏罗系并非沉积于典型的沼泽成煤环境中,而是与滨浅湖相的泥质沉积有关。烃源岩中有机碳含量较高,但可溶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并以低值为主。生烃潜力变化较大,可容机质转化率和烃转化率都比较低。干中根类型主要为Ⅲ型,部分为Ⅱ型。有机显微组分主要是镜质组,其次是惰性组,而壳质组的含量则较低。因此,干酷根质量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8.
以黔南独山地区石炭纪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为佐证,分析了不同级别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形成机制和构成的沉积层序,相同级别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在大地构造环境相似的不同板块被动大陆边缘,会构成级别和数量相同、沉积记录相似的沉积层序。在大地构造背景不同(古地理位置、沉积物供给等方面差异)的板块之间(板块内部),会构成沉积层序数量相同、但沉积层序内容不同,或者沉积层序数量和内容都不同的沉积层序。前两种情形是沉积记录全球同时性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9.
在对地震、岩心、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准噶尔盆地昌吉凹陷西斜坡侏罗系的层序地层特征。结果表明 ,工区内侏罗系本身构成了一个由低水位、湖侵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二级层序 (超层序 ) ,超层序的顶、底界面分别是侏罗系与三叠系、侏罗系与白垩系的区域性不整合面。根据层序内局部不整合面的分布范围、地层叠置样式 ,识别出 4个三级层序。由于侏罗系沉积时期受振荡性构造运动的影响 ,三级层序的发展不完整。除了层序 1发育低水位和湖侵体系域外 ,其他 3个层序均由湖侵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超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 (相当于八道湾组下段 )发育湿地扇扇前河流平原沉积体系。湿地扇辫状沟道中的粗粒碎屑岩是该区的有利储层 ,与上覆煤层或炭质泥岩配置可形成优质储盖组合。湖侵体系域发育三角洲或滨浅湖沉积 ,高水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沉积。  相似文献   

10.
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特点及油气资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发育特点及油气资源。方法 采用沉积岩石学、沉积相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本区侏罗系沉积环境及油气资源进行探讨。结果 本区下、中侏罗统由灰、灰绿色含砾细粒沉积物组成,沉积环境以湖泊.沼泽相为主;上侏罗统由杂色粗粒沉积物组成,以山麓河流相环境为主及干旱气候为特征;砂岩主要属岩屑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源自盆地南北两侧;南侧觉罗塔格山是盆地的主要物源区,沉积物搬运方向总是由南向北,在盆地南部形成辫状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在盆地北部发育冲积扇三角洲堆积。结论 本区侏罗系构成该盆地重要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1.
对新疆焉耆盆地沉积环境的研究发现,其侏罗系含煤系地层具有大量深水沉积特征,与传统浅水成煤的观点相悖。依据沉积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选择渤海湾地区东营凹陷和西部吐哈盆地分别作为深水断陷湖盆和浅水聚煤盆地的标准模型,对焉耆盆地现有无机元素丰度资料作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该盆地侏罗系地层元素特征与东营凹陷很相似,由此推知其古环境在更大程度上倾向于东部深水断陷湖盆。萨胡判别分析证明,与煤共生的粗碎屑岩不是形成于河流环境,而是形成于深水浊积沉积环境。这种观点的提出突破了浅水成煤的传统观念,为进一步研究该盆地特有的沉积、聚煤模式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拓宽了煤岩及成煤环境研究的思维领域。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三叠纪盆地格局及演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三叠纪是华北地区构造格局的重要转型期,该时期发生的印支运动影响着华北地区盆地的发育演化.早—中三叠世,华北板块内部基本继承了晚海西期以来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特点,地势北西高、东南低,为一南陡北缓、呈NWW向展布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恢复的地层原始沉积厚度在1 500~2 000 m之间.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发生自东向西的剪刀式碰撞拼接,华北地区发生全面抬升,且东部抬升早、抬升幅度大,西部抬升晚、抬升幅度小,沉积盆地的范围向西发生退缩.华北地区西南部仍为统一的大型沉积盆地,发育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河流、湖泊、沼泽相沉积;华北东部大部分地区处于隆升剥蚀状态,使得先期沉积的早—中三叠世地层发生剥蚀,一些地区剥蚀作用深至古生界,仅局部地区发育小型山间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侏罗系厚度巨大 ,其生油岩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黑色碳质泥岩 ,并发育有煤层 ,侏罗系并非沉积于典型的沼泽成煤环境中 ,而是与滨浅湖相的泥质岩沉积有关。烃源岩中有机碳含量较高 ,但可溶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 ,并以低值为主。生烃潜力变化较大 ,可溶有机质转化率和烃转化率都比较低。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Ⅲ型 ,部分为Ⅱ型。有机显微组分主要是镜质组 ,其次是惰性组 ,而壳质组的含量则较低 ,因此 ,干酪根质量受到限制。综合考虑Tmax值、Ro 值以及OEP ,CPI和甾烷成熟度等参数 ,侏罗系的有机质成熟度因埋深不同而有差异。尽管有些有机质尚处于低成熟阶段 ,但大多正进入生油窗的最佳时期 ,而未到达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并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济阳坳陷侏罗系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及其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纪济阳坳陷为一受北西向断层控制而相互分割的山间盆地,早、中侏罗世以冲积平原和滨浅湖沉积为主,晚侏罗世以冲积平原沉积为主。对应于早-中侏罗世早期—早-中侏罗世中期—早-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北西向断层的活动依次表现为较强—弱—消失—极微弱—较强5个不同的阶段。相应的沉积表现为:在北西向断层的东北侧,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逐渐演化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北西向断层的南西侧,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不断向盆地中进积;滨浅湖发育范围逐渐变小,沉积中心逐渐向北西向断层的南西侧迁移。  相似文献   

15.
天祝炭山岭盆地侏罗系是一套陆源沉积物,其沉积时为潮湿气候,淡水-微咸水条件,沉积环境为河流→沼泽→湖泊。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认识惠州凹陷裂后期的整体沉降规律,运用回剥法对惠州凹陷的25口钻井和24口虚拟井进行沉降分析,计算不同沉积时期的沉降速率,分析裂后期沉降中心分布及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惠州凹陷裂后期沉降具有幕式特征,根据沉降曲线将其划分为3幕:裂后热稳定沉降幕(珠海组—珠江组下段)、加速沉降I幕(珠江组上段—韩江组)、加速沉降II幕(粤海组—第四系)。裂后期沉降中心呈现出明显的自NE向SE方向顺时针迁移规律。结合裂后期区域应力场、物源区以及沉积通量的分析,认为惠州凹陷周缘板块的运动学特征以及板块重组事件,对裂后期幕式沉降过程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而珠江流域沉积通量的增加也可能是裂后期加速沉降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浅层侏罗系延安组砂体展布及油藏主控因素,同时实现效益建产,通过运用沉积岩石学和地质学的理论知识,结合野外剖面、单井测井相及岩心观察等资料,对研究区浅层侏罗系延安组进行综合研究,弄清楚了该层系的沉积构造特征、储层物性特征、砂体展布及油气富集规律,为区块的滚动勘探奠定了一定基础。运用理论知识并结合多年矿场实践,总结了浅层侏罗系延安组勘探开发成功经验及认识,摸索出了适合浅层侏罗系延安组的单砂体识别、综合布井、钻井、压裂改造等关键技术,且在合理的产建开发技术政策指导下,实现了浅层侏罗系延安组效益建产,形成了浅层滚动开发特点的效益建产模式,为区块下步产建和开发指明了方向,也为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塔里木盆地英买2~3构造侏罗系至志留系的测井储层与油气资源进行研究和评价,描述了该构造上侏罗系至志留系各地层的基本电性特征;进行了构造上及周边井重要层系地层的构造倾角和古水流研究。通过岩心物性分析和油气描述,结合地层对比和地层倾角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英买2~3井区侏罗系地层从北西向南东逐渐抬升;横向上,古水流方向是南东东—北西西,物性特征是北西往南东逐渐变好,标识物源方向与古水流方向一致;纵向上,底部物性较中上部好,说明了沉积时底部较中上部水动力强的特点;英买3井油气显示好于其它各井,可望在英买3井南部高点地区获得新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塔西南山前地区在早—中侏罗世的沉积过程,实测了区内奥依塔克剖面,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中—下侏罗统沉积序列、沉积物特征、沉积时区域构造环境和古地形特征、沉积相展布等信息.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期间,塔西南山前地区的古地形,不仅在垂直造山带方向上存在数排隆起,而且在平行造山带方向上也是系列隆起,沉积物受古地形特征的影响,在这2个方向上扩展,侏罗纪前形成的系列断陷盆地在此期间被”填平补齐”.早侏罗世早期,燕山I幕的活动强度相对较弱,沉积局限于靠近断裂的区域;早侏罗世后期,燕山II幕的活动强度相对强,沉积物将小型凹地(断陷盆地)充填,并开始相互连通相邻凹地;中侏罗世,延续了之前的构造环境,各相邻凹地大规模连通.早—中侏罗世,研究区经历了沉积范围由局限到广泛、沉积物粒度由粗到细、沉积凹地由独立到相通的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查明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气源,在对该区可能烃源岩芳烃GC-MS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煤和泥岩的有机质来源、热演化程度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烃源岩样品中均检测到苯并蒽等陆源高等植物来源的芳烃化合物,且石炭系和侏罗系煤样1,2,5-TMN/1,3,6-TMN比值较高,分别为2.35和4.89,其余烃源岩样品该比值较低,为0.04~0.77,说明石炭系和侏罗系煤样陆源高等植物贡献较大,其余烃源岩样品则以低等水生生物输入为主;侏罗系(D-17)煤样F1和F2值分别为0.40和0.21,处于成熟阶段,其余烃源岩为高成熟烃源岩;侏罗系和二叠系煤样氧芴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69.39%和40.92%,表征发育于氧化性环境,其余烃源岩氧芴含量较低,介于2.53%~13.43%之间,为还原性环境沉积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