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当今国内外对东方白鹳研究的最新成果,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已被公认为独立的物种,目前已知野生种群总数约为2000-2500只,主要在黑龙江流域繁殖,在长江中下游越冬,其食物以鱼类为主,但亦可取食少量植物;中国首先笼养繁殖成功,现已进入人工育雏与放归自然阶段,在俄罗斯和中国的繁殖地,人工建巢招引也已取得成果,1985,1987和1992年的3次国际会议,对中国东方白鹳的研究起了促进作用,但东方白鹳仍受到人的干扰和猎杀等严重威胁,应采取对策,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2.
天津北大港湿地东方白鹳和白琵鹭迁徙停歇期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珍稀鸟类东方白鹳和白琵鹭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迁徙停歇规律,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观测计数方法,对2种鸟类在保护区内迁徙停歇期的起止日期、种群数量变化以及与日极值温度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东方白鹳春秋2个季迁徙季在北大港湿地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47.00±21.07)d和(51.00±5.94)d;白琵鹭春秋2个季迁徙季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156.33±8.14)d和(48.33±15.31)d.春季迁徙季东方白鹳离开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均显著低于白琵鹭离开时的数值;秋季迁徙季东方白鹳到达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均显著低于白琵鹭到达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春季东方白鹳和白琵鹭大批迁来的日期随同期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提前;秋季则随着同期温度的降低而逐渐提前.  相似文献   

3.
中国朱鹮就地保护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保护机构的建立、栖息地保护与改善、野生种群监护、野生种群现状、濒危等级下降、野化放飞和再引入几个方面综述了27年来中国朱鹮就地保护的成就。在1999-2007年朱鹮繁殖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朱鹮繁殖区扩散、巢区植被变化、营巢地海拔变化和营巢树种变化等近年来朱鹮繁殖生态出现的变化。针对目前朱鹮繁殖区分布现状和朱鹮繁殖生态的变化,分析了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MaxEnt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2013年~2014年水禽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大天鹅(Cygnus cygnus)作为指示物种,开展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水禽生境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MaxEnt模型结果表明:到翅碱蓬滩涂距离、到柽柳-翅碱蓬滩涂距离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生境选择的主要环境变量,其综合贡献率分别为63.5%和23.3%;到芦苇沼泽距离、到黄河距离是影响东方白鹳繁殖生境选择的主要环境变量,其综合贡献率分别为68.8%和18.0%;到水源距离、到盐田-虾池距离、到芦苇沼泽距离3个环境变量对大天鹅越冬生境选择有重要影响,其综合贡献率分别为48.4%、21.1%和15.6%.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禽生境"适宜"面积为20 291hm2,"较适宜"面积为6 103hm2,分别占保护区陆域面积的17.8%和5.3%,主要集中分布在保护区南部的大汶流管理站和黄河口管理站.空缺分析表明:保护区内存在2个比较明显的保护空缺,即大汶流管理站人工湿地恢复区域、黄河口管理站东南部区域.为有效保护水禽生境,建议加强保护区湿地生境监测、评价和规划,以及对人为干扰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对2001-2008年间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数量动态及其栖息地现状进行了记述。遗鸥繁殖种群数量从2001年的87巢增长到2007年的5036巢,成为目前已知全球范围内最大遗鸥繁殖种群。2008年下降为3875巢。环志观察结果显示,不少于8.6%的遗鸥个体于出生后第3年参与繁殖。2008年红碱淖南北两侧各有4个湖心岛,总面积约80000㎡均有遗鸥繁殖。未来红碱淖湿地仍将是遗鸥重要的繁殖地。  相似文献   

6.
北京东灵山地区鸟类群落与栖息环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9-03—2001-06对北京东灵山地区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共发现鸟类84种,依据营巢位置和取食部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6个集团.对鸟类种群密度、集团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等群落指标与植被结构关系的研究发现,地面取食集团的物种数、种群密度与灌木丛的高度和盖度成正比.影响鸟类密度的栖息地参数对于不同物种存在较大差别.对地面营巢集团鸟类而言,随着灌木高度和盖度的增加,鸟类数量明显上升;而林冠营巢集团鸟类的数量却随着灌木高度和树种多样性的增加而下降.鸟类种群密度和均匀度受到灌丛高度异质性和乔木高度的显著影响,而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则与灌木高度异质性以及乔木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28日,我国首次实施了普氏野马大规模放归野外的行动,共有27匹从新疆吉木萨尔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来的野马,在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被放归到野外自然环境中。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由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以物种回归自然为代表的野外种群恢复阶段,充分显示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8.
前往搜救东方白鹳的志愿者,在天津北大港湿地保护区中发现3处"人造毒池",在毒池周边,确认新增8具东方白鹳尸体。至此,共有21只东方白鹳死亡。据了解,国家林业局已介入调查并派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新京报》2012年11月13日)  相似文献   

9.
对2001—2008年间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数量动态及其栖息地现状进行了记述。遗鸥繁殖种群数量从2001年的87巢增长到2007年的5036巢。成为目前已知全球范围内最大遗鸥繁殖种群。2008年下降为3875巢。环志观察结果显示,不少于8.6%的遗鸥个体于出生后第3年参与繁殖。2008年红碱淖南北两侧各有4个湖心岛,总面积约80000衍均有遗鸥繁殖。未来红碱淖湿地仍将是遗鸥重要的繁殖地。  相似文献   

10.
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添加人工巢箱改变实验样地巢资源量的方法,进行了巢址资源对猛禽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利用巢位统计法调查了猛禽的群落结构.研究期内共记录到繁殖猛禽37巢,隶属2目3科4属6种.繁殖猛禽种类、数量与巢资源总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猛禽对不同类型巢资源的选择存在种间差异.红隼和红脚隼主要利用喜鹊巢进行繁殖,占繁殖猛禽总数量的40.54%;红角鸮、领角鸮和长耳鸮主要利用树洞进行繁殖,占35.14%;灰脸狂鸟鹰只利用鹰类旧巢进行繁殖,占10.81%;红隼、红角鸮、长耳鸮还利用人工巢箱繁殖,占13.51%.悬挂人工巢箱可明显提高红隼种群的优势度.巢资源量的变化可影响繁殖猛禽的群落结构特征,随巢资源量的增加,猛禽群落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均增加.  相似文献   

11.
2004年至2008年,连续5年调察记录焦作市森林公园里一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状况,在半自然生境状况下,其繁殖成功率为80%。繁殖有利因素为充足的食物来源和较小的人为干扰因素,不利因素为缺乏合适巢址和其他鸟类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为重庆地区特有濒危植物.本文综述了该物种濒危原因的研究进展.缙云卫矛的生境所受的人为干扰较大,生境遭受了严重的破碎化.种子较大,花较小,野外观察发现该物种的传粉昆虫很少.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缙云卫矛种群间分化大,表明该物种的花粉、种子扩散较弱.小种群的座果率较大种群的低,补充授粉实验能显著提高座果率,表明小种群存在着花粉限制.种子萌发实验表明小种群的种子萌发率比大种群的低,表明小种群存在着近交衰退;种子易腐烂,这些现象说明种子到幼苗阶段可能是小种群生活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缙云卫矛对生境要求特殊,生长缓慢,竟争力弱.对该物种的保护首先是生境的保护、提高种群植株数量.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为重庆地区特有濒危植物。本文综述了该物种濒危原因的研究进展。缙云卫矛的生境所受的人为干扰较大,生境遭受了严重的破碎化。种子较大,花较小,野外观察发现该物种的传粉昆虫很少。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缙云卫矛种群间分化大,表明该物种的花粉、种子扩散较弱。小种群的座果率较大种群的低,补充授粉实验能显著提高座果率,表明小种群存在着花粉限制。种子萌发实验表明小种群的种子萌发率比大种群的低,表明小种群存在着近交衰退;种子易腐烂,这些现象说明种子到幼苗阶段可能是小种群生活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缙云卫矛对生境要求特殊,生长缓慢,竞争力弱。对该物种的保护首先是生境的保护、提高种群植株数量。  相似文献   

14.
筑巢是鸟类繁殖过程的重要阶段,为繁殖成功提供重要保障。为了解新定殖种群的繁殖策略,本文以在广西沿海留居繁殖的黑翅长脚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巢址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3-6月,共记录到巢37个,巢外径(18.806±3.728)cm,巢内径(9.759±1.365)cm,巢高(3.006±1.561)cm; 2)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巢址选择的生态因子为植被因子、社交因子、隐蔽度因子、巢材因子、干扰因子;3)通过巢区与对照区的对比分析发现,黑翅长脚鹬偏好于草本均高较大(14.844±1.549)cm、距大路距离更远(357.108±71.118)m、隐蔽度更高(1.622±0.206 3)的地点筑巢;4)通过成功巢与失败巢的对比分析表明,在距大路距离、觅食地明水面积以及隐蔽度等生态因子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陕西红碱淖遗鸥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鸥(Larus relictus)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是确立较晚的物种。我国主要繁殖和栖息地分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和陕西神木红碱淖湿地,目前红碱淖遗鸥种群的数量已经远胜于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成为全球最大遗鸥繁殖种群,有关学者对其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从种群的分布、分类学、生态学...  相似文献   

16.
人工繁殖东方白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白鹳与欧洲白鹳在分类上,过去被定为两个亚种,现在许多鸟类学家已把它们分为二个不同的种.东方白鹳繁殖区仅限于苏联西伯利亚和我国黑龙江省,冬季飞往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越冬,在朝鲜也有少量分布.东方白鹳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繁殖鸟类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三角洲繁殖鸟类64种,夏候鸟占67.2%,涉禽,游禽占45.3%,它们影响着夏季鸟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繁殖鸟类种数变化曲线呈单峰型;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受湿地景观生态类型和鸟类营巢,取食方式等的影响,繁殖鸟类以地面巢位为主,其次是树冠层和芦苇层,且多集中在苇场草地,农田苇沟林网,人工林生境中,在此形成高物种多样性鸟类群;  相似文献   

18.
拯救华南虎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动物园协会从1994年制定出华南虎移地保护计划后,在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物种保存委员会保护繁殖专家组的帮助下,连续三年对圈养华南虎的个体体况、现有繁殖能力及其潜在繁殖能力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整个种群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某些个体存在的特殊性问题也基本掌握。检查、化验、分析所获得的资料和数据使我们认识到,要拯救华南虎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今后的任务非常艰巨,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而且困难重重。拯救华南虎的工作,已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在《圈养华南虎现状一览表》中所列的50只华南虎,都饲养在我国的动物园内。由于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动物园饲养展出华南  相似文献   

19.
于2001年,采用截线法对长青保护区30条样线进行了调查,并与1988年以来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2001年大熊猫为109只,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处于稳定期,分布区有所增加;羚牛种群数量为403只,数量和分布区增加较快;金丝猴种群数量为470~630只,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处于恢复时期.加强宣传教育、监测、栖息地恢复、参与式保护是重点物种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2月,采用样线和样点法相结合,对共青城市鄱阳湖区域3个点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鸟类11目34科87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3种,即白头鹤(Grus monacha)、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minutus),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种.居留型方面,冬候鸟和留鸟居多,分别占物种数的45.98;和43.68;.鸟类区系方面,古北界种类最多,为47种占54.02;,其次是东洋界占32.18;.鸟类多样性指数为4.67,表明共青城鸟类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是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西侧生态保护的重要补充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