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扎鲁特地区2个站点1971-2007年37年逐日雷暴统计资料,建立雷暴日数及雷暴次数的时间序列.通过趋势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扎鲁特地区的雷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扎鲁特地区雷暴分布的地理特征、年代际及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日变化特征、初雷和终雷日及持续期变化特征等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云南省2008年雷电定位网监测的地闪资料和全省16个州(市)的雷电灾害资料,对云南省2008年雷电活动及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云南雷电活动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滇西南雷电日最多且开始较早结束较晚;2008年全省平均地闪密度值较高,负地闪占绝对优势,正地闪比例随季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特征;负地闪电流的空间分布与密度分布具有负相关特征,正地闪电流表现为北部电流高于南部;雷电灾害的特征是滇西南、滇中为雷电灾害事故和雷灾造成人员伤亡人数最多区域,滇西北最少;雷电灾害事故主要发生在6~9月;5:00~12:00是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相对较少时段;16:00~22:00是雷电活动和雷灾频发时段;2008年我省雷电灾害的频繁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雷电活动分布、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状况,而可能与更多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雷电是一种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都会造成很大影响的自然现象。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测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与科学价值。目前我国在雷电监测、预测和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监测领域,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文章对雷电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做了介绍,对国内外目前的探测技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国家雷电监测网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碚区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地闪资料(1999-2008年)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重点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防护效率.结果表明:北碚区年均闪电次数5 735次,其中负闪占93%,正闪占7%;闪电主要集中在6-8月,占总闪的73%,其中7月最多,占闪电总数的38%;雷电日数的月变化呈单峰变化;闪电次数的日变化呈多峰变化,两个峰值出现在22:00-00:00和4:00-6:00,次峰值出现在15:00-16:00;正、负闪均表现出明显的堆积效应,且正闪的聚集中心幅值小于负闪.北碚区建筑物直击雷防护按照1,2,3类防雷类别设计时,可能会出现0.02%,0.03%,1.41%的绕击率和0.14%,0.83%,3.51%的反击率发生.基于此得到北碚区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模式,为雷电防护设计施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昌都30年雷暴变化的气候特征及雷电灾害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昌都站1971~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昌都雷暴的年、季、月、日、初日、终日的气候变化,以及雷暴持续期、持续时间、移动方向和强雷暴日数。结果表明:昌都雷暴集中出现在5~9月,尤以7月份雷暴日数最多;一天之中雷暴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13~20时);每次雷暴持续时间多在30分钟以内;30年昌都雷暴日数(-3.90d/10a)、雷暴持续期(-6.83d/10a)和强雷暴日数(-2.43d/10a)均呈减少趋势;雷暴初日略有推迟(3.24d/10a),终日有所提前(3.59d/10a)。并从防雷减灾的角度重点针对农牧区提出对雷电灾害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农村雷电灾害原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农村雷电灾害原因调查中,深入了解现场情况,进行三次雷灾原因的共性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对农村防雷,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防御雷电灾害的规划和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宏  史晓霞 《甘肃科技》2002,18(4):54-54
1 成因 :雷暴云是在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 ,空中有充沛水汽 ,并有足够对流冲击力的条件下 ,大气中对流运动得到强劲发展而形成的 ;又因大气不完全呈分子或原子状态 ,其中一部分微粒呈离子状态 ,即大气经常是带电的 ,大气中存在着电场。雷电是太阳能在大气电场中转化的现象 ,它来自雷暴云 ,是由不同的界质之间电性不同并产生放电和冲击波引起的强烈放电现象 ,据专家研究 ,云中电场可达每厘米几千伏———几万伏 ,它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建筑物、各类电器、森林等以极大的危害和损失。2 雷电分类和特点 :空间分类 :(1)云内闪电是云内电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就雷电灾害的危害和雷电灾害的鉴定作了简单介绍,探索在雷击灾害调查与鉴定工作中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河子气象局1954~2015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对该地区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是少雷区,年雷暴日数呈下降趋势,月雷暴日数在7月达到最高值,占全年雷暴日数的35.2%,石河子4月开始有雷暴天气,10月后雷暴结束。雷暴日的日变化中,高值出现在14~17时,以10分钟内雷暴发生频数最高,1956年来石河子雷暴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W方位雷暴出现的概率最高。雷暴多发期,对应雷电灾害多发时段,针对石河子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提出防雷减灾安全防护措施,以防范雷电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沧州1954年-2006年度雷资料统计分析,沧州市雷电活动时间的分布情况,雷电基本特征和破坏机理;从防雷减灾的角度上出发,就防御雷电灾害的对策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在连云港雷电活动特征上结合气象部门城市气象服务及雷电防护工作实践,阐述了建筑工程防雷、网络工程防雷和防雷装置年检在防雷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有关防雷法规在城市气象服务中的作用。提出应建立区域性、高精度雷电预警、定位、监视系统是进一步完善城市气象服务体系和城市雷电灾害综合防御体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有效开展雷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利用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和闪电定位仪数据,对2009年7月初发生在江苏的一次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有闪电的回波区,闪电频次峰值出现在水平反射率因子42dBZ处,集中在34~46dBZ之间;闪电频次峰值出现在差分反射率因子ZDR的0.4dB处,主要集中在-0.4~1.4dB;闪电频次峰值出现在差分传播相位常数KDP的1°/km处,集中在0~2°/km附近;闪电频次峰值出现在相关系数ρhv的0.98处,集中在0.96以上。而无闪电回波的偏振参量都明显小于发生闪电回波的值。通过对雷暴回波单体偏振参量随时间变化的分析,发现偏振参量和闪电频次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闪电的发生和频次的增加,回波单体的反射率因子ZH、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分传播相位常数KDP都有不同程度的逐步增加。最大时ZH达47dBZ、ZDR达到2dB以上、KDP达到2.5°/km。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技术的呼伦贝尔地区雷电监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雷电出现频率极高的呼伦贝尔市地区,依托该地区的雷电探测网和气象内部信息网,基于高分辨率的空间地理信息,利用GIS技术,建立雷电监测及应用平台.实时监测、跟踪雷电活动,生成融合空间地理信息的闪电监测指导产品,服务于公众及相关行业.同时,可应用该系统平台,结合运用常规、非常规气象资料,对雷电特征及雷暴天气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能化在通信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先进通信设备对过电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于雷电在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等上感应的瞬间过电压造成的危害时常发生,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因过电压及其所产生的过电流对传输线路、通信设备和人员造成的危害.为此应采取的防范原则是“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力争将其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雷电的几个基本理论,具体分析了雷电感应和雷电侵入波的危害性,并提出预防雷电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浅析潮州雷电活动及雷击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春 《广东科技》2011,20(8):55-55
本文主要介绍雷电的成因,浅析潮州市雷电活动的情况以及雷电灾害破坏的种类,分析潮州防雷现状。  相似文献   

18.
雷电基础知识与防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伟 《科技信息》2007,(6):65-65,39
电气专业的防雷设计依据规范着重于建筑物、构筑物的防护设计,规范中条文制订的依据,由于专业的原因在电气专业资料中只做应用解释,我们借助大气科学专业的知识,对雷电起因、雷电活动参数及危害等可有更深的了解,对不同的防雷设施设计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张平 《科技资讯》2010,(6):116-117
文章通过分析内蒙古超高压500kV架空输电线路雷击闪络跳闸产生的原因,在进行线路防雷工作时,提出一些合理的防雷措施,以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根据雷电危害的形式、部位、时间、规律和特点,针对房屋、施工现场、变电站、网络、日常生活等提出几点雷电综合防护新措施。新措施实用性强,简便易行,投资少,效果好,见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