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帝时代政治实体的首领因居处其统治区四方部族的地中而产生政治地理五方观念,是五行产生的思想基础;黄帝出于军、政目的开辟修建政治地理中心交通四方部族的道路而产生政治地理交通五行观念。黄帝继而出于在思想上巩固地中对四方部族统治的合法性,将天道时行比附政治地理交通五行而作时间"五行"历。颛顼出于利用神权手段巩固其统治"四方民"的绝对政治权威的目的,谓只有王权所在的地中即"五"是人王与天帝合一的唯一通道,衍生出政治巫术通天五行思想。进入"轴心时代"的战国时期旧五行观念及五行义基本湮失,适应新政局和新科学的发展转换为五材质及其它"五行"说。  相似文献   

2.
为了挽救目渐衰败的正义观念和城邦,柏拉图在形而上构建出了他的鸟托邦式的“理想国”。理想国中的正义是以正义理念为蓝本的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其核心是等级统治下的和谐有序。在这种正义观指导下建立的城邦能很好地维护“集体利益”,但其中的阶级特权与哲学王的统治为施行极权主义政治统治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代的政治制度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延续,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宗法政治伦理观念仍是占统治地位的观念,权力世袭也仍然是获得政治权力的主要方式。但春秋时代是社会变革的时代,在春秋早中期已有用贤使能的现象与观念出现,其中以晋国最为典型。弃亲用羁是用贤使能的早期表现形式,是贵族政治与贤能政治的混合体,体现了用亲与用贤的尖锐矛盾。至春秋晚期,用贤使能的政治伦理观念已能为社会普遍接受了。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科学技术进步导致人为物役,遏制社会发生质变,并且异化为政治统治的工具.他们欲以科学技术为基点透视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目的在于确立人本主义的合法地位.透视该学派的观点,我们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关系及政治统治变革的基本动因,但都不是唯一的动因.科学技术变为政治统治的工具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科学技术的异化与其被使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分不开的,而政治统治与科学技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非主流社会与主流社会;政治文化的分裂和对立,导致一种独特政治景观。美国的政治一文化分裂上述主流文化一统天下,全面主导人们的观念、行为(包括政府行为)的局面持续了数百年,直到本世纪30年代。30年代经济大萧条及其引发的严重社会危机,完全暴露了小政府和放任主义思想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无能为力,宣告了统治美国数百年、被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奉为金科玉律的古典自由主义政策体系破产,信誉扫地,美国的政治一文化分裂由此  相似文献   

6.
黄颂 《菏泽师专学报》2001,23(1):27-31,56
传统自然法在黑格尔政治哲学中被扬弃:平等观念和个人主义倾向被其国家观所拒绝;自由的价值被保存了其君主立宪政体之中;自然法作为一种被言说了数千年的话语终于消失。自然法在黑格尔政治哲学中的这种遭遇可以从他的理论体系和当时德意志政治状况中得到某些解释。  相似文献   

7.
秦汉以降,中国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国家。其政治形态,统治疆域远异前代。两汉时期,统一王朝在物质文明和文化观念上为中华民族奠定稳固基础。当时之中国在东亚次大陆作为一个强盛的统一国家和周边邻国有非常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尤其和日本、朝鲜、越南、缅甸、马来...  相似文献   

8.
传统自然法在黑格尔政治哲学中被扬弃平等观念和个人主义倾向被其国家观所拒绝;自由的价值被保存在了其君主立宪政体之中;自然法作为一种被言说了数千年的话语终于消失.自然法在黑格尔政治哲学中的这种遭遇可以从他的理论体系和当时德意志政治状况中得到某些解释.  相似文献   

9.
一、阶级关系是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总和马列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阶级压迫的工具,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是以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在私有制社会里,阶级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是剥削与被剥削是关系,在政治上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在精神上是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埃及伊斯梅尔时期的现代化改革是在世界、中东、埃及和伊斯梅尔个人共同影响下的产物。由于单一商品生产、城市大规模改建、不断向外国举债,形成了埃及畸形经济结构,最终导致伊斯梅尔改革以失败告终。伊斯梅尔改革中体现了东西方观念的冲突与调适。其失败原因主要有政治合法性、经济发展战略、专制统治、列强干涉、对外扩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西汉建立,为达到统一的封建国家的专制统治,首先要有一个在政治思想上统一的政治集团。因此,以文、景帝两帝发其端,以武帝大力推崇,从而使汉代统治集团儒者化。至宣帝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则开始出现经学派别化。首先是齐鲁学派之辨,进而是经今古文学派之争。统治集团儒者化,确立了儒家学者在政治统治当中的主角地位;而统治集团的经学派别化,则使经学变成某一权力集团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12.
在汉画中,祥瑞、升仙画像石有很大的比重。由于汉代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观念的风行,统治阶级极端推崇谶纬迷信思想,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被赋予各种吉凶兆应,依据谶纬学说而被创造出来的各种形态各异的祥兽瑞禽,成了统治阶级粉饰太平,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商鞅变法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研究,可以揭示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商鞅变法的成功,说明法家思想在当时是适合秦国国情的统治思想。对秦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相的促进作用,不能因为秦的速亡而否定法家思想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4.
重视儒学教化既是清朝崇儒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朝贯彻其治国方略、实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清代的儒学教化具有制度化、大众化以及重视典型教育的特点,因而清代的儒学教化扎实有效,对清代地方社会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汉末,士人与政权日益疏离,正统观念逐渐淡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丧失。人们开始超越儒家道德标准而寻求独立的自我价值,个性意识觉醒,从而导致了对自然之美的发现。对儒家思想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破除,是自然山水向人类呈现自身之美的前提;对儒家道德理性的扬弃和承认感性需求满足的合理性,使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成为了士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摆脱对政权、君主的依附地位,体道的人生超越了入仕的人生,道与美的相通,导致了士人由体道而走向发现自然山水之美。  相似文献   

16.
东汉颂文从一开始就与国家的礼乐建设结合在一起,受到朝廷的提倡,其功用在于纪功与颂德。在发展过程中,颂文受到经学的影响,不仅在形式上取则经典,而且表现了东汉经学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颂文与东汉史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突出表现在颂文叙事和征实的特征以及前序后颂、其序似传的写法。东汉颂文的这些特征使它和辞赋有明显的区别而与碑铭等文体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7.
汉代“以孝治天下”不再是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孝观念是其思想基础,《孝经》是其理论基础,天子在孝道方面应为榜样,用人方面实行举孝廉的制度,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文章就后两个方面谈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8.
钱光胜 《西藏大学学报》2013,(1):105-110,162
藏地流传之《西藏度亡经》和敦煌写本《阎罗王授记(十王)经》分别代表了藏汉两地的冥界观念。文章从年代、内容及功用等方面对两个文本进行分析比较,表明两经之间相同点颇多,可能与安史之乱后吐蕃王朝统治敦煌时期藏汉两地的文化交流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两宋时期,历史教育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历史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针对统治者而开展的以资政、资治为目的的历史教育,又有系统传授历史知识、以培德育人为目的的学校历史教育,同时还有面向普通民众的社会历史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两宋历史教育的大众化和通俗化,推动了历史教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天花流行对清朝的统治造成极大危害,东北虽处边塞但仍未能幸免。清代东北天花的预防经历了逃疫、局部种人痘、大面积种牛痘三个阶段的变化,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天花逐渐被遏制。清代东北的天花预防工作及其嬗变过程,见证了东北地区的医疗近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