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海 《创新科技》2006,(5):43-43
整件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因为郎咸平教授一本叫做《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的书。在书中,郎咸平把当前中国的高科技产业现状描述为一场幻象,并点名批评了联想等一系列国内相关技术企业,甚至对号称国内高科技产业核心的中关村科技园也给予了一定的否定。顿时一石激起万层浪,声讨者如云,不过支持者也众多,到底谁才是说真话者?谁的论战依据才是雷打不动的呢?  相似文献   

2.
从国内外一些成功大学科技园的经验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高校为中心形成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在实现从创新思想——高科技成果——高科技产业转化的过程中,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更有必要自觉主动地引导产业群的形成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组织,而其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建立集孵化、中试、产业化、风险投资和商务服务于一体的高校科技园。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9,(11)
联想集团要进入全球500强企业,要做一个长远发展的企业,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联想究竟有什么样的优势?凭什么来吸引年轻人?联想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联想要往哪个方面培养这些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在复旦大学如是说……今天来了这么多同学,让我很感动,因为这是大家对联想、对中华民族的高信息产业、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关心;当然我也很紧张了,大家期望值很高,讲得不好,怕小瞧了我,小瞧了联想。  相似文献   

4.
“高科技产业,不仅意味着高风险,也意味着高收益。”而不久前有报道称: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高科技产业目前不具备“高收益”的特点。这其中究竟有哪些原因?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前景怎样?如何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日前采访了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中国高科技产业问题研究专家史国力。史博士通晓中文,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有很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包括《数字龙:中国高科技企业》等在内的不少专著,在美国各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春明 《科技智囊》2010,(5):I0042-I0045
华为从技术创业型企业起步,发展成为有核心技术和大规模工程实施能力的世界级产业高端企业,从一种企业类型成功跃迂为另一种高级企业类型;联想试图通过收购方式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然而最后却只能战略撤退;海尔成为了世界级家电制造企业,虽离索尼、松下等还有很远距离,但却遭遇发展的天花板。华为何以成功?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后何以陷入困局?  相似文献   

6.
王德禄 《科技智囊》2009,(11):I0011-I0014
最近郎咸平教授又抛出惊人之语,即“中国高科技将重蹈玩具产业覆辙”,加上他在2006年出版的《科幻蜒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一书提出的“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中国的高科技思维是中餐馆似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的观点,颇能产生一些连锁反应。但是,郎咸平的这一系列解读,是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严重误读下得出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7.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5):F0002-F0002
2005年,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在新余落户。该公司是一家集太阳能多晶硅铸锭和多晶硅片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2006年该企业成功投产,从而解决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头小尾大的上游核心技术瓶颈,也为下游企业产品的推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台湾省,高科技产业已成为经济的支柱,信息电子产业则是高科技产业的主体,其核心是信息技术(IT)产业。在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成功发展过程中,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可以说是台湾高科技产业,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中兴事件唤醒了全国人民,可能成为全国科技工作者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一心一意发展高科技的转折点。美国政府以冷战的方式遏制中国高科技的崛起,鞭策中国更加重视发展核心技术,更加重视产业供应链的安全,更加重视依靠本土企业发展高端产业。本文就“中兴事件”给科技工作的启示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纵横》2006,(1):57-58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近日成功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纽约挂牌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发行股价为15美元,筹资总额为4亿美元。尚德在海外成功上市不仅是迄今为止在美国市场IPO融资额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也是第一个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中国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1.
在轰轰烈烈发展的中国半导体产业中,以华为、海尔、长虹、联想为代表的整机厂商们活力四射;中芯国际、华宏等芯片制造厂商也已形成规模、稳中求进;然而在产业链的最顶端——IC设计领域,我们的企业基础却相对脆弱。“设计”是半导体产业价值的核心。而培养发掘IC设计领域的创新人才已经刻不容缓!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高校联手,无疑是选拔人才的一项有益尝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杭州科技》2006,(1):70-70
浙江大型民营企业传化集团运作的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用自主创新和工业化手段发展农业高科技产业,用技术创新平台集聚科技企业,催生农业生物技术块状经济,引领农民在发展现代园艺产业中增加收入,为破解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这两道难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创造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传化样本”。  相似文献   

13.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祥地 ,也是当代高科技企业最集中的地方。前不久创记录的美国经济持续100多个月的快速增长中 ,信息和高新技术产业起了主导作用 ,作为“经济新发动机”的硅谷自然功不可没。硅谷高科技产业带对美国经济、科技的发展 ,仍将发挥深远的作用和影响。正因如此 ,硅谷已成为各国研究和仿效的一种高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硅谷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拥有大量的风险资本 ,以及因毗邻于着名的学府 ,而拥有众多的高素质人才群体 ,更在于它在发展过程中所创立的独特的、激励创新的“硅谷文化”.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无疑是21世纪最辉煌的主题。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撑,并以高科技园区为依托的,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重视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对我国来说要追赶世界潮流,发展高科技产业,也必须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工业园区1工业园区要为高科技产业提供好的经营环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沈律 《安徽科技》2005,(11):24-26
世界高科技及其产业发展对国际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中国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意义的影响.为发展我国高科技及其产业,加速推进与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建立适应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及其产业体系,必须对世界高科技及其产业的现状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与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象征.因此,对高科技及其产业发展与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硅谷文化对美国新经济的贡献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祥地 ,也是当代高科技企业最集中的地方。前不久创记录的美国经济持续100多个月的快速增长中 ,信息和高新技术产业起了主导作用 ,作为“经济新发动机”的硅谷自然功不可没。硅谷高科技产业带对美国经济、科技的发展 ,仍将发挥深远的作用和影响。正因如此 ,硅谷已成为各国研究和仿效的一种高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硅谷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拥有大量的风险资本 ,以及因毗邻于著名的学府 ,而拥有众多的高素质人才群体 ,更在于它在发展过程中所创立的独特的、激励创新的“硅谷文化”。一、硅谷文化对美国新经济的贡献美国在…  相似文献   

17.
6月5日,久旱的西蜀大地迎来一场喜雨,燥热的成都平原多了几分凉爽,多了几份清新。与此同时,也迎来了鼎天科技产业园区投产的隆重盛典。 在世纪之交,随着WTO浪卷华夏,中国民族产业将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电子信息及高科技工业体系面临痛楚的撞击与艰辛的嬗变。中国西部大开发战鼓擂响,外资与本土企业在市场扩张、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的搏击与交汇中谁主沉浮,高科技上市公司如何抢占先机,迎立潮头。鼎天人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出重大战略抉择,创建中国西部最大的科技产业园区,使鼎天的发展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鼎天壮举…  相似文献   

18.
徐飞  陈洁  郭健 《科技与经济》2004,17(6):9-13
回顾了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沿革,指出国家对私营经济法律地位的逐步确立和国家对高科技产业的不断支持是与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紧紧相联的。回顾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历史,使我们对现阶段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生存状态有一个历史的、辩证的认识,以期更清晰地探讨民营高科技企业面临的困境和制约其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民营高科技企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政策的出台应具有超前性,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智囊语录     
周敏 《科技智囊》2008,(8):80-81
联想成立24年之际,柳传志总结了联想的主要成功经验:第一,创造了高科技产业先河,将研究所里的科研成果,从“象牙塔”中搬到市场上接受检验,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科技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张景安发表谈话称,亚洲国家科技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缺乏一套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有效金融系统,中国高科技产业呼唤资本市场,寻求和创造高新技术产业长期发展的环境和金融支撑体系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