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不寻求超级强国之名,也不图谋他人利益,不强制他国接受俄罗斯的保护,不教别人怎么生活,但我们要捍卫国际法,尊重国家主权和独立,争取成为世界领袖。”  相似文献   

2.
杨显彪  白文婷 《科技信息》2011,(36):I0128-I0128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总想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让人们对你充满好感,是否想让自己成为他人的模仿对象,甚至是偶像。本文通过对足球巨星和媒体的宠儿贝克汉姆的解析,来探讨体育锻炼对个体印象形成的影响,以及具有良好印象的体育巨星们是如何影响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从而让我们掌握怎样通过体育锻炼建立良好的印象及管理好自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实际上是对“知识是什么、学习是什么和学生是什么”这几个根本问题的回答。怎样看待知识、怎样看待学生、怎样看待学习决定着我们怎样看待教学。本文力图探讨在新的知识观和学生观背景之下我们应该树立哪些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崔诣晨 《科技信息》2010,(12):I0005-I0006
内隐人格观是存在于人际知觉领域的一种关于人格属性或特质是否先天不变的信念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机能是对两类人作出区分:一类是那些认为人格由稳定的特质构成的人(称为"固存观者"),另一类是那些相信人格特质是可塑的人(称作"渐变观者")。内隐人格观是知觉和判断社会人的重要人格变量。一方面,知觉者的内隐人格观影响其对他人印象形成的信息加工方式;另一方面,内隐人格观影响人们如何评价与自己、他人和群体有关的社会信息。  相似文献   

5.
在试图说服别人或者影响别人时,我们常犯以下三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急于提出建议。在告诉别人该如何做之前.应先建立互相体谅的桥梁。影响他人的关键,在于了解他人。除非了解一个人及他的特别状况与感受,否则势必无法给予适当的建议。因为他会想:“除非你  相似文献   

6.
雷兴福 《奇闻怪事》2007,(11):16-17
1.教会学生懂事 懂事是做人的基础,是个人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所谓的懂事就是懂道理,也就是能够理解别人,关爱别人,宽容别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说小孩子懂事,就是指他们能体谅大人,尊重他人,知道了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和义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学风好坏、学生面貌等方面,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各个班级的建设和管理。显然,我们每位班主任就是这个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者和服务者。班主任能否真正建设好班级,关键在于怎样去看待自己、看待学生和班级,用怎样的班级管理理念去建设自己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的独立人格具有社会、本体与工具价值,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独立人格缺乏成就的条件,因此要形成高校教师的独立人格,一方面社会要为之提供宽松、民主、人性化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就在于教师自我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9.
学完课文《谁的本领大》后,同学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待他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看待他人,我问:“同学们,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那么,你知道你有哪些优点吗?你能找出启己至少三条优点吗?”  相似文献   

10.
有个青年总是愤世嫉俗,在生活中遭遇了许多误解和挫折,由于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渐渐地养成了以戒备和仇恨的心态看待他人的习惯。有一天为了散心,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坐在山上,他无心欣赏风  相似文献   

11.
忠恕之道作为儒家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伦常准则,包括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他人两个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层面。“忠”侧重如何对待自己,它实际由“中”派生出来,强调的是通过“执中”、“正己”而“尽己成性”,与三代以来的尚“中”精神一脉相承。“恕”着重如何对待别人,它强调通过推己及人、以成全他人,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两种表述形式。依儒家之见,“忠恕违道不远”,只有既正确对待自己,又正确对待别人,我们才能达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的举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怎样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是我们辅导员首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作家心理学研究作家的心理现象,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作家当作一种特殊的类型来研究,探讨他们与一般人之间的重要心理差别,以揭示其普遍的心珲结构形式和个体心理的创造功能,反过来它们又是怎样见之于特殊的个体心理和艺术活动的,引出和总结有关作家的心理特性和个体性的理论。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也即“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人的特性。人格心理包括了人格特质、人格倾向及人格结构、人格状态、人格类型等。无疑人格的一些方面或规律是人所共有的,但作家人格心理研究强调的是作家与他人的差异,即特殊性(这里说的是着重点,而非排除共同点)。审美与艺术所在的领域是与人类生存的个体性分  相似文献   

14.
钱小芳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X):100-100,66
诗人艾青说:“在寒冷中最先死去的不是没有衣服的人,而是自私的人;只有相互拥抱才能带来温暖。”是啊,关爱他人是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桥梁。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放开去审视学生心灵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孩子更多地是接受别人给予的爱,而很少懂得去为别人奉献自己的爱。他们一味地享受着来自父母祖辈们的爱,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看到别人的微笑,我们会觉得别人对自己很友善、和蔼可亲、彬彬有礼.会微笑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人.尊重他人,应该从尊重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尊重自己的第一步.所以,我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16.
破除“奴隶道德”,造就独立人格,这是新文化运动前或个性解放思潮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与此相应,打破女性奴性意识,重望女性人格,也就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妇女解放思潮最为核心的内容.在女性人格的重塑中;如拉这一西方文学中的新型女性形象,成为一代知识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人格范型和价值目标,对于当日的妇女解放起了极大的思想启蒙作用.以儒学为轴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忽视女性人格价值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致力于个性解放和思想启蒙的新文化人一方面猛烈抨击不认女子人格的“奴隶道德”,打破狭隘、依赖、自卑、屈从…  相似文献   

17.
摆脱依附人格 走向独立自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附人格是封建社会人身依附关系的产物,也是中国人在人格方面的致命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为人格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只有我们抓住这一契机,继承优良传统,倡导自强不息,转变政府职能,克服权力依附,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等,适用现代化需要的独立自强的人格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尊称和谦称     
从社会生活的需要或礼节出发,古人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套颇为严格的尊称和谦称。先说尊称: 令尊、令严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令堂、令慈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令正是对别人妻子的尊称;令兄、令弟、令姐是对别人兄弟姐姐的尊称:令郎、令爱是对别人儿子女儿的尊称。“令”字是对他人亲属称谓的一个敬词。对别人的亲属称谓上加上“令”字后,“令”之前就不能再加“你或  相似文献   

19.
言说的德性     
早先有竹帛,后来有纸张,现在是网络,人们言说的方式更为自由方便。人们言说的内容广为流播,其影响别人或后人者,大抵都可归入著述之列。古人强调著述者的心志,譬如写诗,要“发乎情,止于礼义”,有几层:一是强调诗歌言说主体要心志平和,顺乎天地四时的和气,把自己情志置于先王制定的大礼大法中酝酿,这样的言说中正不偏。二是强调主体的言说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本来,人们的言行举止也是一种言说,影响他人,但能留传下来的书籍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更为深远。三是人们的情感或偏或正,或激或忿,  相似文献   

20.
独立人格的讨论往往与知识分子联系在一起.虽然科学家是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科学家的独立人格"的讨论似乎较少.我们认为,无论对于科学自身的发展还是科学对社会发展的潜在贡献,科学家的独立人格都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缺乏独立人格的科学家不可能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