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见义勇为是人类社会高尚的义举,受到社会的普遍称赞。当下公民舍己救人的事迹层出不穷,但“光荣一阵子,痛苦一辈子”的悲剧也时有发生。对见义勇为进行行政奖励,引导、激励公民的行为是很有必要的。我国现行有关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立法的不足限制了这一行为的良性发展,由此需要寻求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见义勇为的行为是民法无因管理行为的种类之一,属事实行为。又有别于无因管理,具有见义勇为行为的发生引起了民事上的几种请求权,负有义务的各方当事人应履行各自的义务,由此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构成了见义勇为行为所引发人与人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利益的法律机制。受益人向救助者给付酬谢金是民法债务关系的新创见,这有利于弘扬当今社会有难相助,大义大勇的高尚精神。  相似文献   

3.
现行相关法律制度的滞后和缺陷,导致我国对见义勇为的损害救济明显不足,“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快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对见义勇为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有效的保障,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朋友遇到朋友或者路人发生小意外,盲目地帮忙只是添乱,甚至还有可能使自己也陷入危险之中。那么,我们到底该采取什么急救措施来帮助他呢?  相似文献   

5.
“读者权利”和“图书馆权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虹 《今日科技》2009,(4):47-48
“读者权利”和“图书馆权利”是随着立法过程的不断深化而出现的两个法律概念,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内容、体系结构、针对的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读者权利”和“图书馆权利”概念的浅析,希望能够使读者对两者有个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立法作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立法过程中需要对公民广泛的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障,尤其要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救济权为主。要实现保障公民权利的价值和目标,我国必须重视立法公开、立法参与、立法利益表达、立法监督和立法救济等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从见义勇为谈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生命道德教育的概念,对我国生命道德教育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学生生命道德教育实施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见义勇为者人身损害是否得到合理充分的补偿,是衡量社会是否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使其损害得到足额的补偿,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四种途径获得救济:侵权人赔偿、由受益人适当补偿、由受益人或政府或社会组织共同补偿、全部由政府和社会组织补偿。  相似文献   

9.
现今社会对我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和发扬得"变味",用"德"很难评定,须借"法"而助评。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我们现今社会一直弘扬和提倡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关系越来越冷漠,正义感和基本道德的缺失,见义勇为成为一个极为沉重的社会话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罢工权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罢工权立法的指导思想是确认和保障劳动者的罢工权,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立法对罢工权应以确认和保障为主,不宜对罢工权的行使作过多过严的限制。在宪法及劳动法、工会法、罢工法、刑法中贯彻体现罢工权立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陈静 《当代地方科技》2011,(2):10-10,73
法律没有给一个人完全自由处分自己生命的权利,但如果一个人完全依照自由意思结束生命,如自杀,并不会受到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安乐死并不是一个人完全自由处理自己生命的过程,安乐死的发生必定牵涉到第三方,所以,它引发的问题是多重的。参与的第三方行为应该如何界定?这是我们讨论"安乐死"合法与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浅析大学生权利受侵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校正逐渐作为一种治校方略而被广大高校普遍采用,正确分析并理性界定高校工作中的学生权利现象,是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必然要求。在认识高校学生权利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权利受侵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权利保障的有效途径,即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加强法制教育、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和建立必要的申诉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3.
见义勇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如何定位见义勇为以及如何强有力的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权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见义勇为属于道德范畴,可是却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此对法律与道德的共性以及冲突做出浅要分析,以此更好的实现法律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是公民相对于国家的一项的积极的公权利。保障公民的社会保障权不是国家和社会的施舍或馈赠,而是国家的一种义务,需要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无救济即无权利,宪法对权利保障的最根本、最有力的方式就是为每一个可能受到侵害的权利主体设置宪法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5.
陈荣刚 《科技信息》2010,(23):I0414-I0415
罪犯有无权利,有哪些权利,罪犯的权利是否应当予以保障一直以来都是争议比较大的,本文就罪犯所享有的权利,以及在罪犯权利保障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阐述,以期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把握罪犯权利及其保障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一、依法治企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它市场经济一样,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加以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经营活动必须在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规范下运行。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法管理企业,使企业依法生产,依法经营,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以来,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表现在住房问题上尤为明显。作为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等置身于市场和政府保障之间的空白地带,其住房难题往往被忽视,这部分群体被称为夹心层。居者有其屋是一项重要的人权,住房权是其他权利的重要保障,保障夹心层群体的住房权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建议全国人大在宪法、经济法、社会保障法层面尽快出台保障夹心层群体住房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8.
政府法行为是政府行为中的主行为,它围绕政府职能行为目标,为其提供法律环境和法律保护,使按照行为轨道合理地实施职能行为,顺利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地方政府法行为合理化,是现阶段中国现代明建设的关键,它的立法和执法行为,往往受地方利益左右,带有很强的政府意志和随意性,对社会公众产生负效应,因而需要建立法行为模式,尽快使地方政府法行为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9.
推行“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自2001年“非典”以来,在我国兴起“问责风暴”的热潮,为明确行政职责,各地纷纷建立相关问责制度。纵观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法治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在法治化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我国“行政问责制”当前的立法实践,及法治化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责任保险第三人是指责任保险合同约定的当事人和关系人以外对被保险人享有赔偿请求权的人。传统的责任保险是建立在合同相对性理论基础之上的,作为受害者的第三人不能直接请求保险人为给付行为。当前我国立法对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规定还不完善,有必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