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甲戌本《凡例》说:“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第五回警幻仙子也说有“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但是上演时却有十四支曲子,其中十二支曲子咏十二钗(并不都是一人一支曲子),“第一支《红楼梦引子》”和“第十四支《收尾·飞鸟各投林》”是后来才加进去的。这两支曲子恰恰是为了突出《红楼梦》交叉着的两条主要线索。“第一支《红楼梦引子》”:开辟鸿濛,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代,苏雪林女士作《李义山恋爱事迹考》,其中固然有不少附会无稽之谈,但指出李商隐青年时期曾与女道士谈过恋爱,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证明这一点,对于理解部分《无题》诗及其所以写得如许朦胧,是很有帮助的。考《玉溪集》中咏女冠诗共有三十多首,诚如苏雪林所说:“若义山与女道士没有深切的关系,为什么一咏之不已,而再咏之;再咏之不已,而三咏四咏呢?”*本文将这三十多首诗略作排比,“细按行年,曲探心迹”,对苏雪林之说多有补正.然未敢自以为是,姑公诸同好,或可纠谬。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第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写元妃游赏大观园时,为大观园题名、题诗。后又命众姐妹和宝玉题咏,并说:“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宝玉因咏《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杏帘在望》四首,其中《杏帘在望》一首由黛玉代作。这四首诗,歌咏大观园中四个重要的地方,即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和稻香村。后为黛玉、宝钗、宝玉和李纨所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4.
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鲁迅先生认为最早是袁枚提出来的。他所根据的是袁枚《随园诗话》里的一段话:“康熙间,曹练(栋)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按应为孙)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其实,这个自叙说的肇始者是时间更早,与《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脂砚斋。当《红楼梦》还处在创作的阶段,脂砚斋的许多批语,已经在向读者反复说明着《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叙。他  相似文献   

5.
梅尧臣是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反映出他有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他描写动物的诗很多,也很生动。最近我注意到他写的一首《咏蜘蛛》: 日结一尺网,知吐几尺丝? 百虫为尔食,九腹常苦饥。诗中“九腹”一词费解,经查《诗  相似文献   

6.
华岩诗集中,有不少描述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志愿怀抱的诗,清新飘逸,读之令人神往。如: ①《不寐》:“一枕新寒梦不成,碧纱如水月光清。听来转觉江风急,乱落梧桐作雨声。” 失眠本来是叫人烦躁不安的,可是在他笔下,却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②《雪窗》:“晓梦沈沈傍酒炉,炉边酣卧日将晡。醒来却怪庭前雪,压断山梅四五株。”  相似文献   

7.
高适的《燕歌行》诗前有序曰:“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文苑英华》、《全唐诗》“元戎”作“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这就引起了研究者对诗歌所感“征戍之事”的针对性的讨论,有的认为专咏张守珪,有的认为讽刺安禄山,总之,如清人陈沆所说:“非泛咏边塞也”(《诗比兴笺》卷三)。笔者认为,此诗并不因某人某事而发,恰恰是一篇“泛咏边塞”之作。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甲戌本前面的《凡例》有人认为是曹雪芹写的,有人认为是胆砚斋写的,本文认为是畸笏叟曹Zhao所写。胆砚斋乃曹雪芹的伯父曹颜,畸笏叟曹Zhao系曹雪芹的父亲,而《红楼梦》原本《石头记》的作者则应为颜、Zhao之史,雪芹之伯父曹硕,后曹雪芹将《石头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更名为《红楼梦》。  相似文献   

9.
从《诗经》开始,历代多有咏“三良”的诗,这些诗对有关作的人生境遇和化心态作了相应的揭示。  相似文献   

10.
留白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中国艺术历来讲求留白的妙用,司空图在《诗品》中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渔在《中国画论·神韵说》写道:“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相似文献   

11.
童玲  赵菁菁 《科技信息》2010,(3):138-139
以《玉台新咏》为代表的齐梁诗歌,为唐代文人的表达提供了借鉴的营养,《玉台新咏》所收的闺怨诗歌体现出的风格与追求,对唐代闺怨诗的影响贯穿有唐一代。唐代闺怨诗与《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因缘包括承与变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唐代闺怨诗的题材内容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唐代闺怨诗对《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意象的传承与突破;唐代闺怨诗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继承与突破。唐代闺怨诗在充分继承前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加以发展、壮大,与前代闺怨诗相比,又有了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12.
八十回本《红楼梦》成书是由三重系统构成的,《红楼梦》的总体构思是由三个层次合成的,《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也是由三个阶段连成的。《风月宝鉴》是成书的第一重系统,是总体构思的第一代。“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是创作第一阶段的一部旧稿。《红楼梦》是成书的第二重系统,是总体构思的第二代,“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虽然我们没有明义、墨香、永忠那样的眼福,得以目验这部《红楼梦》初期稿本,但是尚能从明义的《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推想其大概。(为区别明义所见《红楼梦》同今本《红楼梦》不致同名混淆起见,前者在本文中改称《红Ⅰ》。)至于《石头记》有没有过一部不同于今本《石头记》的初期稿本《石Ⅰ》,颇难回答。如果采用宽式的说法,不妨说曾经存在过的,其核心部分就是脂评本前十八回的底本之旧稿,标  相似文献   

13.
汉代诗学其主导的、典型的诗学思想可以一言尽之,曰:“诗”与“经”的矛盾.汉人以《诗》为“经”,通经致用,《诗》成为现实政治讽谏的张本.汉代诗学便在以“经”解《诗》的矛盾中确立起来.“诗”与“经”的矛盾表现之一是“虚虚实实的历史批评”;表现之二是“拘拘挛挛的情性说”;表现之三是“是是非非的比兴论”;汉人从以经评《诗》、解《诗》中引伸出的文学理论与原则,又成为其衡《骚》评赋的标准.汉儒解诗形成的《诗》“经”精神,一方面涉及到诗的艺术本质,另方面又过分注目、牵附政教风化,以至于损伤了诗美,也未形成纯粹的诗理论与诗美学.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居“六畜”之首,位列“十二生肖”第七位.古往今来,马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诗人咏之、歌者唱之、画家绘之、雕者刻之.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的感慨;享有美誉的中国传统民乐二胡曲《赛马》更将“弓弦上奔腾的骏马”演绎得淋漓尽致;以马为主题的画作,如唐代韩干的《神骏图》和元代赵孟颊的《秋郊饮马图》已成千古绝唱徐悲鸿的《奔马图》更被视为民族精神的化身;以马为题材的雕刻名作也层出不穷,如著名的“昭陵六骏”和霍去病墓前的“石雕卧马”等.  相似文献   

15.
齐梁文风辨     
在中国文学史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反复思考对齐梁文风的评价问题。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权威性极强的书。印数颇多,流传很广。翻开第一卷,看到对齐梁文学的评价是:“内容越来越空虚堕落”“齐梁时代的诗坛领袖人物沈约就写过《梦见美人》,《六忆》、《携手曲》、《夜夜曲》这类色情的作品。”……“使文学的趋向腐化堕落已经成为必然了。”“梁简文帝萧纲更进一步提倡写色情的诗。”……“萧纲不仅带头写《咏内人昼眠》,《美人  相似文献   

16.
《裂谷诗抄》系一本古体诗词集 (这里的“古体”是针对现代白话体诗而言 )。笔者对古体诗词研读不多 ,且深知写作之难 ,因而很少评论。蒙栾世生先生抬爱 ,多次嘱写评论 ,踌躇再三 ,只好强就。为不辱使命 ,我细读了集子中的 50 0余首诗词 ,发现确有佳作 ,颇有古典诗词韵味。按吟咏类型 ,作品可分为咏人、咏景、咏物、咏事、咏怀五大类 ,本文依次评述前三类 ,兼论及后二类。一、咏人有神韵  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乏咏人之作 ,多以勾勒人物神韵著称。较早的如曹植的《白马篇》 ,诗中描写了“幽并游侠儿”“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的勇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对王安石的这首《登飞来峰》诗,注家们对诗所咏何处,历来争议颇大,以致于对诗的内容和创作时代造成一些曲解。  相似文献   

18.
“唧唧”考     
俗作为北朝乐府民歌的《木兰诗》首句“唧唧复唧唧”,其“唧唧”一词,或谓虫声,或释织机声,或解叹息声,至今聚讼不已。但解者无论持何说,一般都仅从文意上释析,故只能仁智各异,未得断疑。今笔者试在较广泛的范围内,从音理、词源上作些考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行家们和读者诸君鉴察,不吝赐教。“唧唧”一词不见于先秦两汉文献。《说文》无“唧”字。从三国至隋代的散文韵文,据笔者所捡,总凡不过三例: 梁·施荣泰《王昭君》诗:“唧唧抚心叹,蛾眉误杀人。”(《玉台新咏》卷十)  相似文献   

19.
陈燕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02-104
古代中日两国吟咏爱情的诗歌中,“秋风”一词时有所见。从日本最早的古典和歌大成《万叶集》中所记载的、由女歌人额田王所咪的“思近江天皇咏秋风歌”可知,它与中国六朝闺怨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秋风”语象在当时的中日诗歌中具有不同的意蕴。  相似文献   

20.
读陆游记梦诗——兼论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游是大量创作记梦诗的第一人。梦之进入文学,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例不胜举,如《左传》载晋文公夜梦与楚子搏;《列子·黄帝》记黄帝昼寝,梦游华胥国。唐宋以来,梦用来表现人物心理,则大量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唐时的《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等。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则将梦境的表现作为全书的总纲。鲁迅先生也是写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