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在pH 3.0的酸性条件下,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茜素黄R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茜素黄R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的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384 nm,与茜素黄R的372 nm相比仅红移12 nm,故茜素黄R的加入对复合物吸光度的测定存在较大干扰。单波长法确定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7.42×103L/(mol·cm)。双波长法计算得到茜素黄R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比例为2∶1,条件平衡常数K为2×105。同时讨论了酸性条件下影响茜素黄R与BSA结合比例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碱性介质中茜素黄R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性条件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茜素黄R(Alizarin Yellow 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研究表明,AYR—BSA二元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86 nm,比AYR紫移约108 nm;建立了碱性条件下以AYR测定蛋白质的光谱分析法,对样品分析表明,回收率为96.4%~106.6%,相对标准偏差为0.28%~1.13%;采用双波长法、平衡透析法和单波长法对AYR与BSA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386 nm处,AYR—BSA配合物的结合比为nAYR:nBSA=5 1,摩尔吸光系数ε=9.12×103L.mol-1.cm-1,相互作用的条件平衡常数K=8.13×105。  相似文献   

3.
盐酸环丙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酸环丙沙星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新型药物。通过药物对人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的淬来,给出了药物分子与白蛋白的缔合常数;基于能量无辐射转移机理,得出了环丙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置距血清白蛋白第214位色氨酸残基的距离为24.4A。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抗凝血药物华发灵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初步确定华法灵钠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产生猝灭现象,猝灭方式为静态,并计算了二者形成化合物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确定了华发灵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现华法灵钠的存在明显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并讨论了华发灵钠使人血清白蛋白构象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人血清白蛋白(HSA)为实验材料,通过荧光光谱、等温滴定量热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研究化疗药物紫杉醇与其的结合机理.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表明:紫杉醇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HSA结合,并引起其内源荧光的猝灭.在温度为303K下,二者间的结合常数为10.7×103 L/mol.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发现,随着紫杉醇浓度的增加,HSA在278nm处的吸收峰增大,证明二者结合后HSA的构象发生了改变.等温滴定量热实验则进一步说明二者的结合是一个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在温度为303K下结合常数为8.8×103 L/mol,焓变、熵变及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99.1kJ/mol,-183.6J/(mol·K)和-43.5kJ/mol.本研究为紫杉醇在血液中的运输及传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木糖醇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木糖醇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荧光猝灭机理属于二者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根据不同温度下木糖醇对H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木糖醇与HSA之间的结合常数KA为2.46×104 mol-1·L(298K)和1.01×104 mol-1·L(308K),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922 8和0.997 0。根据不同作用温度时非共价结合复合物的热力学参数变化,证明木糖醇与人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力主要是静电引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木糖醇的药理和保健作用,尤其是对血浆蛋白构象的影响和新药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以柠檬酸为原料制备了碳点,并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镜(TEM)对该碳点进行光谱与形貌表征。采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法,在近生理条件下研究了碳点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荧光猝灭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试验结果表明,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碳点形成了静态复合物,相互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而且碳点会引起人血清白蛋白(HSA)构象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可以为碳点的生物安全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信息。  相似文献   

8.
人血清白蛋白(HAS)是血液循环系统中最丰富的运输蛋白质,它可以与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结合起到贮存和转运的作用[1].核苷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艾滋病药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9-n-丁基-6-[N,N-二(2-羟基乙基)氨基]嘌呤(BP)是一种新型核苷类药物.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考察了卡博替尼(CB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BZ主要借助疏水作用力与BSA形成1:1的配合物,导致BSA内源性的荧光发生淬灭,其类型为动、静态同时存在的联合淬灭.上述结合作用的动态淬灭常数KSV和表观结合常数Ka分别为5.223×104 L·mol-1和5.06×10...  相似文献   

11.
荧光法研究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荧光法系统研究了Ag(Ⅰ)、Hg(Ⅱ)、Pb(Ⅱ)三种重金属离子与不同蛋白质和酶内源荧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b(Ⅱ)、Hg(Ⅱ)与蛋白质的作用强,荧光猝灭明显。Ag(Ⅰ)与蛋白质作用较弱,并对不同的蛋白质表现的荧光变化趋势不同。并且研究了Ag(Ⅰ)对色氨酸荧光的影响,并对离子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HaNPVVHA273毒株的sNPV与mNPV病毒粒子大小为280~275×60~150nm,核衣壳大小为310~400nm×60nm.SDS-PAGE分析显示,该病毒粒子含有23种结构蛋白,分子量为1.0~9.2×104道尔顿.虽然浓度梯度超离心显现病毒粒子有5条沉降带,但各沉降带的电泳图谱非常一致.说明VHA73的sNPV与mNPV的结构蛋白在分子及亚分子水平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用不同的试剂从苦浆果中提取黄色素,研究了该黄色素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几种介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黄色素的pH值稳定性及其在4种介质中的稳定性较好,温度和光照对色素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该色素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小麦花药培养初期,可溶性蛋白有新带出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升高,酯酶同工酶和淀粉酶同工酶的活性均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金莲花黄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金莲花黄色素的提取性能及其稳定性,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金莲花色素易溶于丙酮,属于脂溶性色素;在pH=2~7时,金莲花色素的稳定性较好;氧化剂(H202)和还原剂(Na2S03)对其稳定性有影响,氯化钠、蔗糖介质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多种金属离子对其影响不显著;60℃以下色素的热稳定性较好,光对色素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NK—01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分子间的协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K-01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是两种天然生物多糖。两种多糖以适宜比例混和,溶液浓度达0.1%时,其溶液粘度分别是相同浓度单一多糖溶液粘度的13倍和40倍。当浓度增至0.2%时,溶液成凝胶,而相同浓度单一多糖溶液不成凝胶。表明两种多糖混和后经分子间相互作用,呈现极显著的协效增粘性和协效凝胶性。但其协效性受pH、无机盐和温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蓝江林  吴珍泉 《武夷科学》2003,19(1):225-229
本文综述了昆虫抗菌肽的结构、性质、功能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着重阐述了昆虫抗菌肽的分子生物学效应及其基因工程的研究概况。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NADH因其在生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NADH可被氧化成NAD+,细胞中NADH/NAD+的比率直接影响细胞的衰老、死亡、癌变.目前还未见利用停流时间分辨光谱法研究该反应的报道,在此研究溶解氧存在的情况下,HRP催化NADH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