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宋"中兴"时期词人众多,词风异彩纷呈,其词中的登高题材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也较丰富,但总体而言,他们或抒写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幽愤,或感伤国事、针贬时弊、斥责奸邪,或吊古伤今,抒发政治抱负和感伤情怀,或抒发物是人非、命运难测的哀叹。 相似文献
2.
董春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4):14-19
南宋夔门《皇宋中兴圣德颂》以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的美德为主题内容,不仅突显出孝宗朝前期的政局实态,并且反映了颂文撰、刻者的政治构想。颂文撰写者赵不息借以禅位美德作为颂文的主题内容,彰显自己政治选择的大致取向;颂文刻石者王伯庠,为扭转仕途浮沉的命运,亦借颂文内容及刻石之举,博得一定的政治声誉,从而实现政治路线及政治情感上与宋高宗衔接。该篇颂文的书写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其撰刻活动亦具有深刻的政治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3.
竺建新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4):102-105
南宋王朝定都杭州以后,受“浙西”文化的影响,南宋文化更具优雅、婉美而精细的形态,生成了追求诗意的审美品格。南宋文化为南宋文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融入世界、认识世界的文化感知方式,从而为南宋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自身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郭冰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9):40-41
两宋交替时期,中原人大规模随北宋王室渡江南迁,以北宋东京为代表的中原文化迅速南传,给江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突出体现在饮食文化、文娱活动、节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本文结合历史文献,着重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原文化南传对江南文化生活的影响,进而表明了南宋政权在对中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问题上仍起到积极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郭建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Z4):110-111,121
南宋以后,民族矛盾的尖锐,而中原地区委之于异民族.许多人被逐成为流亡之身的现实,唤醒了人们胸中悲愤之情与民族意识.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向子諲、岳飞、张孝祥、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吴潜、刘辰翁、文天祥等,如连峰叠嶂,峥嵘绵亘.词作抒写抗金复国的宏愿,以及壮志被抑的悲愤,对苟安投降的批判.体现出一种高度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6.
丁楹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1):15-20
南宋遗民词人隐居生活实践中各式各样的活动,为他们的交游唱和词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表现了他们隐居实践中多方面、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他们主要从咏物寄托、故国故人之思、隐逸之志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他们交游唱和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吴氏在西北的抗金活动 ,挫败了金人入蜀的图谋 ,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 ,牵制了金人南下进攻南宋的行动 ,为巩固南宋政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吴、吴善打硬战 ,在与金人交锋中创造出一系列著名的战例。他们熟悉战争规律 ,根据敌我双方的特点 ,采取灵活多变和充分利用有利地形的战术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宝库。他们以抗击侵略为己任 ,不卷入政治斗争 ,不争战功 ,不炫耀战绩 ,具有古代军人可贵的精神风范。他们的抗金活动甚至在整个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南宋临安及明清杭州道教宫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尧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42-46
宫观的地理分布和数量、修建审批程序及资金来源等问题是认识道教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视点。首先对南宋临安的“十三大宫观”及其他较重要的宫观、道堂等进行考察,探讨了宫观修建资金的三种来源。其次考察元明两朝的杭城宫观,一些新建道教宫观规模不小,并出现不少祀奉各类民间神祗的宫观。再次讨论清代杭州城内宫观,规模较小,影响不大,但有名的“吴山十景”中多为道观名胜,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目标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逐步确立并实现的。党的十七大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全面小康社会新要求的民生建设目标。这一目标构成完整的体系,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既符合人民的期待,又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所用接入网系统的组成、功能实现,业务配置,分析了系统在组网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并针对缺点给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蒋淑晴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1)
邓小平理论与民生理念实现了完美的契合.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奠定了当代中国发展民生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回答了发展民生的根本途径、制度保障和民生目标;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找到了发展民生的动力源泉;党的建设理论指明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核心力量;一国两制的天才构想蕴含了为中华民族谋永福的博大民生情怀.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必须从邓小平理论中汲取思想养料,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宋代经济立法中的“民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文东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5):11-14
通过对宋代经济立法及北宋经济变革的考量,从宋代经济立法中各种制度的“民生”规定,以及北宋主要变革家的经济法律思想中的“民生”思想两个方面,论述宋代经济立法中的“民生”思想,认为宋代立法中的民生思想,有其进步性,是我们民族智慧的体现,我们今天则更应该以民生作为立法执法的基础,通过社会的综合调整,形成真正的民生观念。 相似文献
13.
在经典社会主义中,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由于与现代化相联系,这一命题就体现为民生问题。从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判断和现代化追求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实践,再到邓小平理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围绕民生问题而展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只有把握民生问题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钟翀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7-56
“姑末”地域 ,在中国江南的地形和生态地带区分上属于典型的河谷平原类型。将该地域置于江南数千年开发史中 ,检讨其形成之历程 ,通过这样一种历史地理学个案考察 ,可以为中国东南一带历史人文地域研究提供发生学上的考察标本。为此 ,主要收集、整理和运用了以下三种材料 :关于“姑末”的早期文献记载、秦汉以来有关“姑末”地域的沿革地理记录、基于现代汉语方言调查的语言分布地图等 ,以此来描述和论证“姑末”地域在各历史时期的存在与演进 ,并对这一历史人文地域的文化特质、与相邻地域的关系等问题加以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民生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档案包括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是党和政府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很好帮手.本文重点讲述了在具体工作中围绕服务民生制定发展目标,部署工作任务,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 相似文献
16.
民生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永恒主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致力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其民生思想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民生思想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黄正良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0(11):1-4
杨名飏著《关中集》中蕴含丰富的民生思想,它深切地表达了杨名飏对人民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关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显的民生问题,深入研究杨名飏的民生思想,对于我们当下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民生新闻的定位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蕾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9(1):104-108
民生新闻以民为本和大胆披露的节目风格使其有着比其它新闻体裁更大的作为潜力。为更好发挥作用,民生新闻应强化其媒体和社会意识,在内容风格和话语倾向上进行准确地定位。民生新闻包括公共新闻报道、矛盾纠纷报道和一般性报道三种类型。在进行新闻报道的制作时,应根据报道的类型侧重选取报道的重点,选择报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