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进行分析,认为弱式人类中心主义是对强式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超越,而可持续发展是对弱式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肯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实践主体性原理,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只有清除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诸种错误观念,才能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论人类困境的思想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困境又称为“全球性问题”,它是人类面临的除核战争威胁之外的最重大的问题。造成人类困境的思想根源并非人类中心主义,“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并不能使人类走出困境,产生人类困境的思想基础是形成于近代的个人主义思想,当今社会,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大思想障碍也在于个人主义。要走出人类困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在全球范围批判个人主义,高扬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指导下,为满足人类自身的各种需求和欲望,自然生态环境因盲目开采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与生态旅游具有共同的价值指向,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当然,非人类中心主义虽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过分膨胀有"矫枉"价值,但本身仍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5.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以往人们都是以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为指导的,在这种传统价值观的指导下,人类凭借自己的理性战胜自然,创造了当今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就如世上所有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这种传统价值观在带领人类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带来当今威胁人类基本生存的全球性生态危机。面对危机,走出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已经成为当代人的唯一选择,由此便产生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郭哲 《枣庄师专学报》2011,28(1):135-138
目前,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以及生态失衡都已经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为解决这些问题,西方学者提出了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思想虽然有着重要的警醒作用,但是这种思想本身就存在着理论层面的局限性,在现实操作层面也不具备可行性。为此,笔者认为弱式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科学发展观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并自觉扬弃人类中心主义,这是"自然辩证法"教学中颇具难度的问题之一。讲授人类中心主义,首先要从各种纷乱的概念中厘清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其次要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剖析它的诸多理论局限,最后要简单地介绍一下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流观点,为下一堂课的重点讲授打下伏笔。  相似文献   

8.
归纳了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两种类型——强人类中心主义、弱人类中心主义,同时评述了麦基、古思瑞的强人类中心主义论点和诺顿、达琳、古德的弱人类中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9.
西方思想家为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四点证明理由 :自然目的论、神学目的论、灵魂与肉体的二元论、理性优越论及其现代变种。主张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学家从实践困难、逻辑缺陷、利己主义尾巴、道德进步的界限四个方面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诘难。只有实现元伦理学和后现代主义的视角转换 ,才能真正理解并参与环境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环境伦理观成为当今环境伦理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分析这两种环境伦理理论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在处理环境问题时所遭受到的困境,论证了环境伦理只有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才是目前更具有适用性的解决环境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一直是其热点问题.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伦理关系、价值关系三个层面上。本文主要以“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关系演化为线索,在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两大派系在对抗阶段的主要观点及争论的焦点与实质:在第二部分阐述在变革阶段两大派系的新发展,从而为二者的兼容带来了希望;在第三部分兼容阶段在各自的局限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讨论“人类中心主义”对“非人类中心主义”兼容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现代法治建设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与依法治国的现代法治精神相契合。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方针。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及其意义,才能实现法律价值取向的转换和创新,推动立法重点作出调整和政府依法行政。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等目标和原则,要通过现代法治建设来实现和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生存还是毁灭——试论鲁滨逊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危机的"罪恶之源",探讨了建立生态文明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理念贯穿于中国民俗学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进程之中,现代性的解构因素使得传统的“民”与“俗”的概念在现代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其拯救之途也许在于重新定位现代性语境下的“民”与“俗”的概念,“重回民间”和“再民间化”,尊重并确立民俗文化在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发展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它的提出引起各国政府、各级社会团体、科学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中国政府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实现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基础与地理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为地理学提供了一个大展宏图的机遇.地理学者应充分认识地理学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价值,及时调整知识结构,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而振兴和发展地理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7.
差异沉降是导致基础内力和上部结构应次力增大、板厚与配筋增加的根源所在。因此,保证建筑物基础的差异沉降为零才是建筑物基础乃至上部结构保持最优状态的根本。广义复合桩基理论既延续了常规复合桩基的设计思想,又是常规复合桩基内涵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代表了当今建筑物差异沉降控制领域的最近研究成果和科研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