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讨论了17~18世纪欧洲天文学经过中国传入朝鲜李朝的情况.首先对这一传播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对欧洲宇宙学、星图与星表、天文仪器以及数学天文学知识在历朝的流传和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这一时期从中国传到朝鲜的西方天文学知识使李朝天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却没能使之真正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系统讨论了17~18世纪欧洲天文学经过中国传入朝鲜李朝的情况,首先对这一传播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对欧洲宇宙学、星图与星表、天文仪器以及数学天文学知识在历朝的流传和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这一时期从中国传到朝鲜的西方天文学知识使李朝天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却没能使之真正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系统讨论了17~18世纪欧洲天文学经过中国传入朝鲜李朝的情况,首先对这一传播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对欧洲宇宙学、星图与星表、天文仪器以及数学天文学知识在历朝的流传和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这一时期从中国传到朝鲜的西方天文学知识使李朝天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却没能使之真正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从很早开始,统治朝鲜的王朝就仿照中国设立官方天文机构,负责天象占侯与历法制定.为满足本国在这些方面的知识需求,朝鲜统治者们曾非常努力地从中国学习和引进天文学.中国政府往往把向朝鲜颁送历法作为显示宗主国地位的手段,而朝鲜王朝却把能够制定本国历法作为政治上独立的象征.因此,两国之间的天文学交往总是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5.
从很早开始,统治朝鲜的王朝就仿照中国设立官方天文机构,负责天象占侯与历法制定.为满足本国在这些方面的知识需求,朝鲜统治者们曾非常努力地从中国学习和引进天文学.中国政府往往把向朝鲜颁送历法作为显示宗主国地位的手段,而朝鲜王朝却把能够制定本国历法作为政治上独立的象征.因此,两国之间的天文学交往总是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6.
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奎章阁档案馆内所藏的<纬度太阳通径>是明初历法家元统所完成的一部有关回回历法的著作,其目的是将<回回历法>太阳计算部分的天文年岁首从回历的春分换算到中国历法通用的岁前冬至.该书在李朝世宗年间传入朝鲜,为李朝历法家所参考和重印.书中保存了<回回历法>成书过程的新信息,同时也为我们讨论回回历法家在传播回回历法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知识保密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旁证.  相似文献   

7.
本书是《现代天文学进展》系列丛书第21卷。德国天文学会与欧洲天文学会于2008年9月8—12日,在奥地利维也纳联合举办的“欧洲天文学新挑战”国际科学大会,本书汇集了14篇关于宇宙结构形成与演化研究进展的邀请报告。报告中讨论的热点问题包括:宇宙论、高能天体物理学、粒子天体物理、重力波、银河系与恒星天文学等方面,体现了近代天文学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8.
开普勒的新天文学是西方天文学从传统的数学天文学转变为物理天文学的标志。明末崇祯改历过程中介绍了许多西方天文学的知识,其中也包含了开普勒的物理天文学思想。《崇祯历书》中介绍的开普勒的物理天文学思想包括了开普勒的物理机械论,即通过一种普遍的自然力来解释以太阳为中心的整个行星体系的运动,太阳是宇宙的几何中心、运动中心和动力中心。本文通过分析开普勒的物理天文学思想在西方的接受情况、传教士向中国传播的情况以及中国改历的需要,说明开普勒的物理天文学对崇祯历书的影响,以及没有引进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明朝中央派遣出使朝鲜的使臣,可分为宦官、朝官两种。从出使情况看,这两种类型的使臣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即朝廷大事,派文臣前往颁诏,应对李朝方面的告哀、请封,及出于皇帝个人喜好的征求,都派宦官前往。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当前广泛应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与天文学的关系,从卫星导航系统的时空基准、近地空间大气的监测、卫星的姿态控制等几方面简述天文学的应用.针对高校大地测量和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对天文学知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12-15日,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了"从郭守敬到世宗王--东方天文学的巅峰"学术研讨会(图1),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韩国天文研究院、韩国国立教育大学、韩国建国大学的天文学史学者与会并报告论文.此次会议由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发起、承办,旨在回顾中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传入朝鲜及朝鲜天文学家对其改造、创新的历史过程,并以此为契机探讨进一步合作研究东方天文学史的可能性以及相关事宜.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致辞,欢迎韩国学者来我所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希望中、韩学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2.
脉冲星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本文简要叙述了这一发现的过程,同时对科学界关于这一发现的优先权的争论作了一定的评述,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天文学产生较早,取得了辉煌成就,自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该文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法、天文仪器、天文机构传入日本的情况,说明中日两国的天文学方面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日本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创刊于1915年的《观象丛报》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和气象学专业期刊,旨在传播和普及天文学和气象学知识.运用文献考证和分析方法,对《观象丛报》发表的与西方天文学有关的论文内容进行研究,指出其内容涉及天文学史、日月交食、行星运动、彗星、陨石以及天文教育等方面,这些论文对传播和普及西方天文学知识、促进我国近代天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天问略》是一本介绍西方天文学知识的早期译作。文章对《天问略》中涉及的宇宙论体系进行了梳理和溯源,从中西方天文学内容相结合,用形象化比喻修辞帮助中文理解以及写作手法和文体等方面探讨此书何以有利于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播。同时,文章深刻剖析了《天问略》在以黄道度分定节气、“一时二动”思想以及明代15个区域的昼夜时刻图等天文学问题在明清时期的具体影响。阳玛诺撰写的《天问略》不仅传播了西方天文学,而且对中外天文知识和西方不同时期宇宙论进行了杂糅,其对明清时期天文学产生的影响与价值或许大于其内容本身。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世界知识》从1946年以来的老读者,看了改彩版后的几期“世知”,觉得很好,面目一新,这是一个跟上时代步伐的很大的改进。最突出的感觉是图文并茂,清晰的照片融入文章,使文章有了立体感、形象感,加上两个版的“图说天下”,生色不少。文章内容还是有深度、有权威的。我很感兴趣的是今年第13期的“标语口号下的朝鲜”和第15期的“双重性格的朝鲜战争”,如实反映朝鲜当前情况和朝鲜战争南北双方主要政治力量的情况,对后者我过去没有看到过这方面的资料。朝鲜问题很多方面是是非非值得人们思考,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同情目前朝鲜人民的困难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天文学的发展经历元代高峰之后,从明初到万历年间开始止步不前,之后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到我国,带来了一些先进的天文知识——天文仪器、天文历算、天文著作,使我国的天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但是传教士在天文知识的传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先进的“日心说”没有及时传入我国,望远镜也未在我国得到正常地使用。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传教本质属性的影响和国人对西学吸收主动性不够。  相似文献   

18.
本书是2002年3月4~7日由欧南天文台、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欧洲航天局在德国Garching召开会议的论文集。内容涉及天文学、宇宙学和基础物理学领域,并对这些领域的近期发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1月5日,由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主办的“朝鲜经济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天津东北亚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延边大学、中央党校、中联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世界知识杂志、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促进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等20多个单位的3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朝鲜一年多来的经济改革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朝鲜经济改革的国际国内背景问题上,与会者认为,从国际上看,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发…  相似文献   

20.
洪武十六年(1383年)翻译完成的《天文书》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系统介绍阿拉伯星占术的中文著作。前人认为,直到明末清初,在欧洲天文学与星占学传入的刺激之下,人们才开始关注此书,而当时关注的目的主要是寻求西学之源或与欧洲星占学进行比较。通过研究17世纪传播西方星占学的关键人物薛凤祚,我们发现,《天文书》不仅是引导薛凤祚学习欧洲星占学的桥梁,而且一直被他作为与欧洲星占学相互补充的星占学知识来源,最后还被他用到对中国王朝命运的实际占验之中。他的这些工作表明,《天文书》和回回星占学在中国的影响大大超出了此前学者的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