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渗透蒸发法回收废水中的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硅沸石填充的硅橡胶膜对乙酸乙酯-水进行渗透蒸发分离,考虑了沸石填充量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硅沸石填充的硅橡胶膜处理浓度的乙酸乙酯水溶液,能迅速地降低溶液中乙酸乙酯的浓度,得到高浓度的乙酸乙酯渗透液。  相似文献   

2.
叔丁醇-水渗透蒸发膜分离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两种复合膜,对渗透蒸发膜法分离叔丁醇—水体系进行了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通过增强因子的计算并对比实验测定的分离因子,初步探讨了它的分离性能;从水透过膜的推动力着手,通过计算活度系数等参数,分析了它的分离极限。由间歇式恒组成渗透蒸发实验,建立了温度和浓度双参数的渗透通量方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计算曲线与实验曲线的对比结果表明,模型的适用性较好。从实验结果看,日本膜的分离性能较好,真空度对分离程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以苯乙烯、丙烯酸乙酯为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将聚合获得的乳胶直接浇铸制取乳胶渗透蒸发膜。研究了乳液聚合中各成分如:单体配比、分散介质、交联剂、乳化剂及引发剂对乳胶膜机械性能及渗透蒸发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为理想的配方。  相似文献   

4.
以乙醇水溶液为分离对象,研究了聚丙烯酸(PAA)与聚酰胺羧或聚乙烯醇(PVA)共混膜的渗透蒸发分离性能,以及均相,非均相缩醛反应对PVA膜分离因素α和渗透通量J的影响。实验发现,戊二醛交联PVA膜的α提高 到49.5(乙醇含水C1=10%,温度为55℃);增加非均相缩甲醛反应时间,PVA/PAA共混膜的α先下降而后趋于不变,同时J存在一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几种含氟微孔聚合物作为透醇膜的醇/水渗透蒸发性质,具有适中孔径的疏水微孔聚四氟乙烯改性膜性能最佳。考察了料液温度与浓度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膜的分离系数为8.04,透过通量达1025g/m^2h。在发酵时用该膜从发酵液中分离产物乙醇,使葡萄糖转化率与乙醇生产能力均获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石听伟 《科技资讯》2012,(17):83-83
本文使用了Aspen Plus11.1模拟乙醇与乙酸反应精馏生成乙酸乙酯的过程研究,对进料温度、压力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模拟得到了反应精馏塔的温度和浓度分布,为更好地指导乙酸乙酯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3种四价铈化合物和3种三价铈化合物催化乙酸和乙醇合成乙酸乙酯反应的性能,发现阴离子配体对铈化合物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催化活性顺序为:CeCl3>Ce(NO3)3>(NH4)2Ce(NO3)6>Ce(SO4)2。Ce(acac)4和Ce(acac)3则完全没有催化活性。研究了LnCl3中稀土元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催化活性顺序为:Yb>Sm>Ce>La。YbCl3作催化剂活性较高,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实验过程无毒、无污染,是理想的绿色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油墨干燥速率是影响印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干燥通常是油墨溶剂渗透和蒸发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中建立了考虑纸张和油墨内部导热、油墨内固体骨架等复杂因素的一维油墨干燥模型.渗透部分基于毛细管束模型,引入了蒸发对油墨黏度的影响;蒸发部分引入了油墨溶剂相分数的概念,分析了各界面处应满足的边界条件,实现了渗透和蒸发的耦合计算.模型揭示了孔隙率对蒸发速率的影响、对流换热系数对渗透速率的影响,能很好地再现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Fick定律描述传质过程、Arrhenius方程描述扩散系数,建立用于乙酸酯化生产乙酸乙酯过程中粗酯渗透汽化分离计算过程的数学模型,在gPROMS软件中采用联立方程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单级膜组件较难达到分离要求,采用膜组件串联流程分离粗酯,以乙酸乙酯产品摩尔分数0.990为分离要求,以膜系统年度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优化膜系统的膜组件级数和单级膜组件面积。考察进料条件包括进料流率、温度和组成对最优膜系统的影响,指导不同进料条件下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采用3级单级膜面积为260 m~2的膜组件时,膜系统总费用较低。随着进料流率的增大,最优单级膜面积增大,当膜面积超过370 m~2时最优膜组件级数由3级增加为4级;随着进料温度的升高,最优单级膜面积减小,最优膜组件级数不变;随着进料组成中乙酸乙酯含量升高,最优单级膜面积减小,当采用2级膜组件完成分离任务时单级膜组件面积小于370 m~2,最优膜组件级数减少为2级。  相似文献   

10.
11.
改进了文献乙酸乙酯合成实验的方法操作条件为:底料醇/酸(摩尔比)3.2:1,滴加料醇/酸(摩尔比)1:1,总原料醇/酸(摩尔比)1.5:1,V_硫酸:V_底料=1:2.5,反应温度100℃~110℃,改进后的合成方法克服了原实验方法的缺点,显著减少了浓硫酸的用量,从而降低了反应温度,避免了碳化现象,减少了成醚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了收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盐酸作催化剂对传统的乙酸乙酯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正交设计法选择了最佳实验方案,并对两种酯化方法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使用同一公式的不同形式对实验结果──速率常数及反应活化能的影响,探讨了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以硅钨酸作催化剂制备乙酸乙酯,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醇酸摩尔比对收率的影响,并与硫酸催化剂进行对比,实验收率为92.21%,超过硫酸水平,并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硅钨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硅钨酸作催化剂制备乙酸乙酯,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醇酸摩尔比对收率的影响,并与硫酸催化剂进行对比,实验收率为92.21%,超过硫酸水平 ,并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影响乙酸乙酯产量及质量的因素,对原生产设备及部分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合理调整,实现节能40%,生产能力增加了40%.设备能力增加了100%,产品的优级品率提高到80%强,产品的一级品率提高了400%强。  相似文献   

17.
乙酸乙酯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传统方法制取乙酸乙酯存在以下缺点:有乙醚,乙烯,二氧化硫,乙醛等副产物产生;有机溶剂容易碳化;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鉴于传统方法存在以上缺点,采用乙酰氯代替乙酸作为原料,不使用任何催化剂,不加热,常温反应来合成乙酸乙酯。该方法副反应少,产率高达到60.2%,反应时间缩短,不需要用溶剂,能耗降低,产品的纯化操作较简单。  相似文献   

18.
磷酸能够代替硫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在磷酸存在下,由乙醇和乙酸合成了乙酸乙酯,探讨了乙醇、乙酸和磷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时间对乙酸乙酯收率的影响.当乙酸、乙醇和磷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5:0.26,回流1h,乙酸乙酯收率达59.7%.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法快速测定乙酸乙酯的方法。研究表明,在经盐酸羟胺乙醇及三氯化铁进行显色反应后,乙酸乙酯在530 nm处具有最大吸收峰。因此,通过双波长法,乙酸乙酯可以被定量检测。此方法简单、快速,且具有较合理的测定精密度和准确性,适合用于化工合成转化领域中乙酸乙酯制备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铁钾矾为催化剂,通过乙醇和乙酸反应合成乙酸乙酯,并对影响酯化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0.6g/0.05mol冰乙酸,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2:1,带水剂(苯)15mL,反应温度为73~78℃,反应时间为120min,酯化率可达96.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