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应用聚类方法对溫带山地灌草丛群落进行定量分析,过程如下:(1)计算群落的相关矩阵R;(2)求模糊等价矩阵B~*;(3)用不同水平截距APH将群落逐步聚类;当APH=0.425时,将溫带山地灌草丛群落划分成10个群丛。它们是细柄草+黄背草群丛,野青茅+白颖苔草群丛,黄背草+获群丛;黄背草+绿毛鹅观草群丛;黄背草+白羊草群丛;白羊草+隐子草群丛;白羊草+大穗结缕草群丛;白羊草+南牡蒿群丛;白羊草+百里香群丛;白羊草+长芒草群丛。同时详细分析了灌草丛性质、成因、演替及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尺度上,不同地带性的草地植被反射波谱特征之间差异极显,利用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形成的鉴别函数可以在平均识别错误概率低于20%的精度上予以鉴别,而在中小尺度上群落波谱反射特征的差异程度与群落类型有关,典型草原的几个代表性群落-大针茅草原群落、克氏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冷蒿草原等群落波谱特征的差异程度较高,平均鉴别错误概率小于15%,而在荒漠草原中,只有在灌丛化与非灌丛化草地群落之间波谱特征才有显差异,但在非灌丛化群落复合体内部,不同群落之间反射波谱特征差异较小,草甸草原中主要群落的反射波谱特征之间的差异程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3.
大连金州小黑山植被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金州小黑山地区自然植被有森林、灌丛,灌草丛三种类型,包括22种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森林群落涵养水源能力以麻栎林、蒙古栋林,辽东栎林较高,其群落总蓄水量分别为1091.5m^3/ha,1050.9m^3/ha和1001.1m^3/ha。  相似文献   

4.
针对森林碳循环过程模型空间模拟尺度多样化,但数据获取比较困难,森林碳变化响应与适应的研究不可 能实现在不同生境下均安置碳通量观测系统的问题,提出利用遥感过程耦合模型定量估算动态 GPP 值、NPP 值、 RH 值及 NEP 值等,反演森林植被群落不同优势树种碳汇/ 碳源情况,探寻造林、森林转化和森林人工经营管理等 植被恢复措施对森林碳增汇的生态价值,激活碳源效应的促进重建作用。 通过以空间代替时间的实地调查采样法 和遥感模型相结合,输入 GLOPEM-CEVSA 模型中温度影响系数、蒸散量、水气压影响系数、二氧化碳浓度胁迫、植 物呼吸及土壤呼吸等驱动因子,研究在林分斑块尺度下森林碳储量差异。 研究表明:(1)从整体情况来看,林地净 初级生产力>草地>农业用地>水域>建设用地,林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农业用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2)从年 际 NPP / NEP 值来看,森林生态系统大部分表现为大气 CO2 碳汇;(3)森林群落自然恢复演替中 NPP 值大小关系 是:乔幼落叶阔叶林群落(A4)>马尾松/ 杉木常绿针叶林群落(A5)>柏木常绿针叶林群落(A6) >常绿灌丛/ 灌草丛/ 人工灌木群落(A2) >草本群落(A1);NEP 值表现为乔幼落叶阔叶林群落>马尾松/ 杉木常绿针叶林群落>常绿灌 丛/ 灌草丛/ 人工灌木群落>柏木常绿针叶林群落>草本群落;人工辅助演替中 NPP 值大小关系是(慈竹)竹林群落 >马尾松/ 杉木常绿针叶林群落>柏木常绿针叶林群落>常绿灌丛/ 灌草丛/ 人工灌木群落;NEP 值表现为(慈竹)竹 林群落>马尾松/ 杉木常绿针叶林群落>常绿灌丛/ 灌草丛/ 人工灌木群落>柏木常绿针叶林群落,NPP 值和 NEP 值 随顺行演替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植被地图为数据源,在样带划分的基础上,采用种毗连法与种小区法对山西省植被中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原、草丛、草甸、栽培植被7种主要的景观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了研究,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地显示:7种景观要素中以栽培植被格局规模最大,且连接趋势呈现为针叶林与灌丛、栽培植被与草原和草丛显著正相关连接,针叶林与栽培植被、草丛与阔叶林和草原显著负相关连接,而其他景观要素之间连接关系不显著.分析结果与山西植被的实际分布格局也较为吻合,同时也反映了种毗连法、种小区法可作为基于植被地图研究景观连接的两种有效方法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福建海岛草丛植被的等级聚合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海岛草丛植被是海岛的重要资源,植被调查是实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用等级聚合分类把福建海岛22个样地的草丛植被分为10个类型。揭示了按优势种划分的各个类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表明了群落样地中的种类组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证明,等级聚合分类在草丛植被分类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抚仙湖流域植被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S技术及结合野外植被样地调查,定量分析抚仙湖流域植被景观结构及各植被景观要素组分在不同海拔、坡向和坡度上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FRAGSTATS 3.3 软件,定量分析了抚仙湖流域10种植被景观类斑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包括:①自然植被、人工植被、居民点和水体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1.74%、35.13%、1.84%和 31.30%;② 旱地集中分布在海拔2 100 m以下;自然植被中,云南松林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区域,而华山松林分布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区域;③ 针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等森林植被在阳坡、半阳坡地段分布较阴坡、半阴坡少,而半湿润常绿阔叶灌丛和灌草丛在阳坡、半阳坡地段分布较多;④ 自然植被集中分布的坡度区间主要在2°~25°之间.  相似文献   

8.
顾雪萍  蔡延 《江西科学》2008,26(2):334-336
珊溪库区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落叶阉叶林、中亚热带针叶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其中,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群落调查,分析了吕梁山南段紫荆山东麓植物群落主要类型、组成和垂直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紫荆山东麓森林植被覆盖度高,植被类型丰富,根据山西植被的分类系统可分为8个植被型、16个植物群系;植被垂直带谱较为明显,沿海拔梯度变化自上而下分别为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灌丛和灌草丛带。提出应本着保护优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发展旅游业,以达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呼伦贝草原选取5种代表性草原群落类型,采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探讨自然状况下草原植被群落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旨在为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草原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针茅+糙隐子草群落、羊草+克氏针茅群落、克氏针茅+羊草群落和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nner指数)与生产力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是羊草+寸草苔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生产力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群落生产力受物种多样性、物种组成和环境因子等多因素共同影响,不仅仅是由物种多样性决定.  相似文献   

11.
河北雾灵山南坡植被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河北雾灵山南坡植被的垂直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文中采用重要值数量描述植被的方法,结合群落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点的分析,以及群落所处的海拔高度,划分出了五个植被型垂直带:亚高山草甸带;寒温性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灌草丛带。  相似文献   

12.
1.塔山是山东鲁中南山地的植被发育最良好地区之一,水土流失現象已經基本停止。2.塔山位於费县境内,由蒙山山脈延伸而成;系暖温带南部地区;土壤为棕色森林土。3.种子植物共有449种,多为华北普遍分佈种类,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常見植物也不少。植物分佈与环境关系密切,水分条件对它的影响最大。4.植被以人工营造的黑松林为主,此外有草甸、灌丛、灌木草原、落叶闊叶林等植被型。5.保土植物种类甚多,主要有二色胡枝子、荆条、黄背草、野古草、白羊草等。6.人为活动是引起植被演替的主要因素,破坏原有森林成为荒山,又經过造林而恢复为森林。7.植被的利用改造上,应重視黑松的更替、林木的撫育、造林树种的选择与引种、发展多种經济、进行水土保持的試验等,並宜作为实习研究的基地。  相似文献   

13.
在ArcGIS软件中采集1984年和2005年山西省植被中的每个图斑,获取山西植被群系、森林、灌丛、草本植被及栽培植被的图形及面积,用叠置分析和专题地图探讨植被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山西森林、灌丛、草本植被、栽培植被及一些主要群系均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小叶杨林为人工林,它属于落叶阔叶林,但它可分布于草原中,人们将小叶杨林种植到草原中并不合适.山西灌丛、栽培植被空间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4.
对地处农牧交错区典型地段的内蒙古多伦县蔡木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特征进行了描述 ,结果表明 :草原植被是本保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 :包括典型草原植被和草甸草原植被 .沙地植被是本保护区的另一重要植被类型 :包括 :沙地森林植被 (主要以山杨 ( Populusdavidiana)一白桦 ( Betula platyphylla)林和榆 ( Ulmusmacrocarpa)树疏林为主和零星分布的云杉林 ( Picea) ) ;沙地灌丛植被 ( (叉子圆柏 ( Sabina.vulgaris)灌丛 :山杏 ( Prunus sibirica)灌丛 :大果榆 ( U.macrocarpa)灌丛 :柳 ( Salix)灌丛 :沙地中生灌丛 ) ;沙地半灌木植被和沙地草本植被 .湿地植被 .包括 :草甸 (草原化草甸、草甸和沼泽化草甸 )和沼泽  相似文献   

15.
运用植物样方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了武汉市东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植被的区系组成、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植物类型调查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样方调查,乔、灌和草本群落分别设置25m×25m,5m×5m,1m×1m的样方。实地调查了主要森林植被,提出了植被分类系统,组成植被的常见维管植物有1004种,隶属于150科437属;描述了主要森林植被的特征,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将该区植被分为4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2个群系;对植被进行了评价,探讨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植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黄岩长潭水库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结构、组成和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域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灌草丛和经济林,均为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以暖性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体.植被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简单,枯枝落叶层较薄,对水土保持的作用较小.常绿阔叶林是长潭水库流域植被恢复的目标.建议用生态恢复的办法,用林分改造进行植被的恢复,引种地带性植被中的优势种、关键种,提高演替速率.  相似文献   

17.
广西是我国植被类型较丰富的省区之一,开展《广西植被志》研编意义重大。本文在全面总结广西植被调查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将植被调查研究的进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80年,第二阶段为1981-1999年,第三阶段为2000年至今。对《广西森林》《广西植被志要》和《广西植被(第一卷)》中的植被分类原则、等级、分类结果及各分类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在遵循《中国植被志》的研编标准及规范的基础上,提出《广西植被志》的研编方案,建议以植被型组独立成卷,即可分为6卷:森林卷、灌丛卷、草丛卷、沼泽与水生植被卷、农林植被卷、城市植被卷。其中,森林卷可分为6册,即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分册、落叶阔叶林分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册、常绿阔叶林分册、季雨林和雨林分册、竹林分册;灌丛植被、草丛植被和沼泽与水生植被各独立成卷;农林植被卷分为两册,分别是农业植被分册和林业植被分册;城市植被独立成卷。此外,加上第一卷总论,《广西植被志》可由7卷13册组成。对建立10个植被信息数据库及广西数字植被大数据平台提出初步方案。《广西植被志》的研编及出版必将推动广西植被生态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锡林河流域近15年植被空间结构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1985年与1999年TM遥感影像,通过地面详查,对锡林河流域植被类型及空间结构在近15年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过度放牧与草原垦殖,锡林河流域各植物群落类型面积在近15年发生了变化。1999年与1985年相比,羊草、大针茅、旱中生杂类草草原与大针茅、羊草、中旱生杂类草草原,分别减少了20.17%与28.4%,冷蒿草原面积增加了46.6%,草原植被开垦的面积增加了34.8%,总体上,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呈明显退化受损态势。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组对西藏扎其阿嘎土矿区植被进行了3次实地考察,遴选出适合于该矿区植被恢复的4种乡土物种:砂生槐、藏布三芒草、黑穗画眉草、白羊草;研制了一种砂生槐种子包衣的配方,并在矿区和西藏大学新校区分别试种了包衣砂生槐种子。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一种以砂生槐种子包衣技术和藏布三芒草、黑穗画眉草及白羊草3种禾本科物种植生带技术相结合的高寒灌丛草原植被恢复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据对本省重点的外商投资开发区厦海沧地区7个地点、18处样地共1400m~2的现状植被调查统计.共含维管束植物127种,分隶47科108属.群落区系以禾本、菊、大戟、豆和茜草等科为主;泛热带和热带分布地理成分分别占总属数的44.7%和35.1%.其草本和灌木生活型分别占总数的45.4%和41.2%;小叶占叶级总数的70.3%,草质和薄革质叶分别占叶质总数的66.9%和26.3%.群落类型有台湾相思树林、马尾松林、台湾相思树与马尾松混交林和以热带性灌木、禾草类为主组成的灌草丛.全区植被具明显适应于高温、风大和秋冬季偏干燥等南亚热带海岸生境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