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难在西部诗歌中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即具体化的苦难,而西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以及诗人个人的经历和对命运的理解影响着西部诗人对苦难意识的领悟。与经典作家的比较表明,对生命价值的终极确认使得西部诗歌未在生命价值方面表现苦难意识,且民族苦难意识在当代中国西部诗歌中没有得到表现。  相似文献   

2.
辛笛:从低吟内心情感到歌唱人民苦难的布谷鸟游友基从30年代到40年代末期,辛笛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从现代派的“纯诗”到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机结合的“现代诗”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内向外、从个人走向人民大众的曲折历程,经历了从低吟个人内心情感到歌唱人民苦难的布...  相似文献   

3.
在这15年中,死神死死扯着我的衣襟.随时都想把我拉出人间。人生多苦难.我经历了人生少有的苦难……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莫言不遮蔽乡土世界存在的一切苦难和悲剧性的生存状态,苦难和悲剧是莫言乡土小说始终不变的主题。莫言充满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有其复杂原因,少时经历、民间故事和传奇以及西方文学在不同程度上对莫言的创作产生过影响。  相似文献   

5.
珍视苦难     
苦难,是人生长卷里的重要一章,但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拥有苦难的章节,人生这部书才尤其显得厚重和沉实、丰富而多彩。虽然如此,却没有谁愿意去追求苦难,没有谁刻意为自己制造苦难。在这个意义上说,苦难是人的生活中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经历,是人生的一场机遇,是命运的一种赐予。因此,苦难,也就尤其值得我们去珍视!  相似文献   

6.
苏童以他特有的残忍和梦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家族乃至全人类的苦难历程,他在无数次精神怀乡和还乡中重新建构着“枫杨树乡村”的历史。他经历了逃遁、寻找、失落、再寻找的过程,并最终从中得到启示。他穿梭于历史、当下、城市、乡村之间,默默向我们传递在苦难面前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未来的期许,能否改变我们对过去的记忆呢?答案是能。最新发表在《实验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期刊上的一篇论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人们认为在未来还会经历与现在相同或者类似的不愉快或者苦难,那么人们对正在经历的不愉快或苦难的记忆就会更负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8.
从1984年开始,我国对南极已经考察了15次,最近我国考察队又到了南极最高区域DOM—A区域,这到底有何重大意义?许多读者不了解。为此,笔者扼要地叙述一下阿蒙森等人考察南极的苦难经历以及南极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国际上对南极洲的争夺战。  相似文献   

9.
姜雪 《青年科学》2008,(5):52-53
苦难,在人的一生中是总会遇到的。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次战胜苦难,赢得幸福与快乐的过程。没有苦难,人生也就没有了动力,没有苦难,也不会有战胜苦难以后幸福的微笑。苦难的积累,是成功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史铁生的作品在苦难与救赎、宿命与超越、目的与过程等层面都表现了一定的宗教意识,产生这种意识的根源是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在人文精神导引下的独特人生体悟。  相似文献   

11.
他用笔揭示黑暗时期欧洲犹太人苦难背后的历史,反省过去,也便连接了人类未来的和平与自由。犹太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曾屡遭迫害,纳粹时代也许就是犹太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残酷的一页。《安妮日记》和《辛德勒的名单》这些文艺作品已经让我们了解到犹太民族深重的苦难。然而,这个民族的牺牲、成就和抵抗的历史传统从何缘起?在这个民族经历的所有劫难和  相似文献   

12.
张莹莹 《科技信息》2009,(21):183-183
《向苍天呼吁》展现了主人公从自我迷失到发现自我的探索过程。在承认美国黑人遭受的苦难经历并砖为其中一员后,主人公认识到基督教信仰对黑人的重要意义.并找到自我。  相似文献   

13.
王琳 《科技信息》2011,(13):180-180,173
《红樱桃》这部电影是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拍摄的。导演独特的视角并运用成熟超俗的艺术手段进行散文式叙事表现了二战期间一些中国留苏学生的苦难经历。红樱桃的鲜美可爱象征少女的纯洁美丽,却在灭绝人性的战争中被摧残、被蹂躏。  相似文献   

14.
杜甫报国忧民意识的思想意蕴与精神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有过致仕的经历,但更多的时候是身在江湖,但这并未让诗人熄灭政治热情。战乱和动荡给诗人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冲击,更让诗人深切地体会到人民的苦难。杜甫深厚的仁民爱物情怀,让他在漂泊无定的人生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报国忧民意识。  相似文献   

15.
曹文轩在他一系列的少年小说创作中都表达了苦难的主题,他努力寻求苦难意识与少年小说创作的完美结合,苦难意识融化于其诗性唯美的少儿文学作品中,构成作家创作直面当下的一种精神立场。这种苦难意识具体表现在直面苦难的勇气和信心、苦难中的神性升华、从苦难走向成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深重的“苦难情结”是马丽华从文化人类学的视域 ,全方位地展示西藏“大风景”的内在驱力。她作品所具有的文化人类学史料价值 ,是有别于他人散文的独特魅力所在。在藏 2 5年 ,她经历了走过春秋的创作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李萍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2):214-217
张贤亮是一个有着“苦难的历程”的作家。一个曾从死人堆里“死”去“活”来的人。作为资产阶级家庭的弃子,他从小饱尝了寄人篱下的滋味;作为新中国的“主人翁”之一,在1958年到1979年的22年间,他有过多次在劳改农场、监狱的“血水”“碱水”里被“浴”“煮”的经历。  相似文献   

18.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对当时边塞战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他的边塞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对当时边塞战争的态度。青年时代漫游边关,慷慨激昂,热情讴歌、积极支持保卫边关的战争;深入了解边塞和戍边士卒的现实情况后,他开始厌倦没完没了的开边战争;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他对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到晚年他更是明确反对穷兵黩武的开边、扩边战争。  相似文献   

19.
来信     
正wordvision@vip.sina.com@vdflhxu:把8年抗战重新定义为14年,让人心里非常感怀,我们国家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希望现在的媒体,平日里少报道一些演员们的奢华享受、明星第三者的内容,早点做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更多彰显传统美德的,让良币击退劣币,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  相似文献   

20.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中,有许多能够揭示出普通人心理,并达到"曲尽人情"效果的诗句。这 些诗句在题材上主要有四类:揭示有关世态人情方面的社会心理;表达战乱时期苦难百姓的心理;抒发 游子情怀及离情别绪;感叹时光流逝、人事渐衰。在艺术手法上则具有口语化倾向和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而杜诗能够达到"曲尽人情"效果的原因,在于诗人所经历的战乱、漂泊生活及其真挚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