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外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为我们的自我认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照系。美国汉学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有三种模式:西方中心主义"冲击-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观";在国际视野下中国文论研究需重新确立新的向度,深入了解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并对对方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话语加以借鉴和相互阐发。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在西方汉学界和中国文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典论·论文》的翻译与评论体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思路,他将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翻译与文本细读,发现了其中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命题,并采用西方的文学理论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创造性阐释。宇文所安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翻译以及他将中西文论进行双向阐释的方法给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诗大序>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美国汉学界<诗大序>研究可分为三种代表性类型:一是刘若愚与吉布斯运用阿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剖析<诗大序>;第二类是范佐伦与宇文所安阐释<诗大序>中重要文论术语;第三类是以苏源熙为代表的关于<诗大序>与<乐记>承继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失语症"与"巴列塔"是对当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两个阶段的形象概括,并由此生发了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转型中所面临的严峻学理困境.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存空间进行梳理,在文化焦虑的压抑下秉承中国古代文论的人文意蕴旨归,促使中国古代文论的精深理路成为一种"在场"的、"在路上的"言说是我们当前的紧迫重任.中国古代文论有必要在自身的论阈中彰显"人文"的矛盾张力,以"合和"范式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呈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人文"世界.  相似文献   

5.
宇文所安是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他以一己之力翻译和研究中国文论,为读者建构了一幅西方视野下的中国文论图景。《中国文学思想读本》采用"概述+原文+译文+解说+注释"的编写体例,以文本释读为基础,通过语文学和跨文化两种翻译模式来审视和解读中国文论思想,体现了明确的读者意识和历史文本意识。其跨学科的理论视野和多元综合的研究路径对加强中西文论交流互鉴以及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T.S.艾略特在中国文坛的接受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S.艾略特的文学成就是世界性的,他的诗论和诗歌不仅征服了西方国家,就连远隔重洋的中国也受之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艾略特风潮,开始翻译、研究其文论和诗歌,并以此作为借鉴,进行我国的文论建设和诗歌创作.即使在现在,艾略特坚持回归"传统"的诗学仍对我们解决当下文论建设困境有着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失语"是中国当代文论话语最突出的症候之一,重建当代文论话语是当代文论界的强烈呼声.以王国维诗学理论为个案范式,在重构当代文论话语时应注意避免两个基本的理论思想误区,从而实现三个认识的转变,为重建当代文论话语奠定思想认识的基础.王国维的学术经验对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建构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应用较为广泛而其涵义又较难准确把握的一个术语,对它的正确理解不但是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文气"理论进行现代转换和继承的前提,也是全面了解古代文论的内在精神和思维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中西文论"会通"这条道路上,出现了中国文论失语的现象,面对西方哲学和文论思想的冲击,表面上失去的是"话语权",实际上失去的是我们民族独有的思维方式。就中西文论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文心雕龙》与《诗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两部著作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以期为中西文论的"会通"道路提出一些警醒。  相似文献   

10.
胡建次、邱美琼《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一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虽然此书与《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凤凰出版社,2011年6月)一书同为作者从事中国文论"承传"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但自涉足文论"承传"研究领域以来,作者首先投入的是对此书的写作,其历时7年多,呕心沥血,反复增补,终于付梓。全书共5章,作者分别从文学创作论、文学审美论、文学批评论、文学批评方法及文论体式等专题角度,考察我国古代文论内在纵向的承纳接受与发展变化的复杂历程。全书内容广博、文献翔实、逻辑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