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福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州市2009年的TM影像,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图。运用分形理论求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数,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维数大小的顺序为:水体>建筑用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说明了水体和建筑用地的边界特征复杂,斑块破碎化程度大;相反林地和未利用地的边界特征比较规则,斑块破碎化程度小。  相似文献   

2.
额济纳旗耕地压力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额济纳旗是黑河下游以牧业为主的干旱地区,其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作为土地资源中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耕地,对额济纳旗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讨该区域的耕地压力动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区域概况入手,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两个概念,计算分析1957—1990年34年间额济纳旗的耕地压力动态变化特征,从而提出该区域耕地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利用52a耕地长序列统计资料,研究揭示了临沂市土地开发的特征和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剖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可持续利用的云南金沙江流域耕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金沙江流域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的区域,其耕地资源的最大特征是以坡耕地为主、陡坡耕地占相当比重,这是导致该流域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最重要原因,因而防治该流域水土流失、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首要对待措施是合理 开发利用和整治耕地资源,文中以土地资源详查成果为基础,通过选取10项评价指标,采用“极限条件法”与“综合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云南金沙江流域现有全部耕地进行了基于可持续利用的适宜性评价,得出了全流域各县(市、区)高度适宜(一等耕地)、中度适宜(二等耕地)、低度适宜(三等耕地)和不适宜(宜退耕地)4个等级耕地的数量、分布和特征,为该流域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其研究尤其对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着特别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面板数据和空间数据,借助空间基尼系数、集中化指数、组合系数等方法,探讨了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由南向北依次递增,整体分布不均匀,呈现出苏北苏南苏中的趋势,内陆滩涂为省内后备资源的主要来源,且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于沿海沿湖及古黄河故道沿岸地区.(2)境内各地类空间集聚性强,各县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化程度高,70%左右的县域为单一地类组合类型,利用结构相对单一.(3)江苏省未来开发应以滩涂资源为主,并辅之异地占补,从而实现省内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基尼系数、集中化指数和组合系数等方法相辅相成,揭示并量化了各县域耕地后备资源地类集聚程度及分布特征,可为挖掘后备资源分布特征、解译耕地后备资源集聚效应、制定开发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搞好耕地资源保护变的尤为重要。土地利用具有过渡性.多样性,动态性、集约性与非集约性的特征,当前面临耕地侵占严重、土地退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强度大,耕地斑块破碎。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瓦房店市耕地的相关属性进行统计并建立数据库,通过坡度敛,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壤的空间数据等,分析区域耕地潜力的特征,为区域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新型四化下耕地集约利用的时代要求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新型四化"同步快速推进,在短期内土地需求集中释放,造成城市周边优质耕地资源大量被建设用地所吞噬,而乡村耕地资源快速非农化与闲置低效利用并存的局面,对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硬要求有增无减,亟需推进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本文首先从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发展需求和理论创新需求3个方面,阐明了耕地集约利用研究的时代要求,即它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国家战略需求,又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区域发展需求,还是"全方位、多尺度、多视角解析耕地集约利用特征"的理论创新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未来微观尺度研究的重点进行了思考与展望:耕地集约利用的内涵需顺应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新要求而提炼升华,微观尺度耕地集约利用的研究需兼顾经营主体行为的异质性和动态性,并且驱动机理需系统分析地块-主体-区域环境.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7、1994、2003年的卫星遥感图像TM为主要数据源,利用神经网络分类法提取出土地利用类型信息,计算出徐州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变化率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分析了徐州市16年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和水体的面积急剧增长致使耕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煤炭资源的开采是引起耕地塌陷积水以及村庄搬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耕地流失对粮食安全、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掌握矿区耕地流失时空特征,可为指导矿区农业发展、恢复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山西轩岗矿区4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采用变化率指数、重要度指数和景观指数等对矿区近30a耕地流失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986—1994年耕地减少2%,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空间分布较广,且为空间变化的主导类型;在1994—2006年耕地减少6.9%,耕地向工矿用地的转变空间分布较广,且为空间变化的主导类型;在2006—2015年耕地减少13.7%,耕地向草地的转变空间分布较广,而耕地向工矿用地的转变是空间变化的主导类型,耕地景观格局有显著的年际变异性,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景观形状越来越复杂。退耕还草政策的实施、城乡建设和煤炭开采共同影响耕地流失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对于山西轩岗矿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面准确核算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价值是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基础,对耕地资源的利用不仅会产生正的生态外部性,还会产生负的生态外部性,如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因此核算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价值时,应充分考虑其生态效益和环境成本。采用单位面积当量因子法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核算了南京市2014年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价值。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南京市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为55.08亿元;耕地资源利用的环境成本为9.23亿元;生态补偿总价值量为45.85亿元,只占财政收入的2.59%,并不构成财政紧张。对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价值核算旨在正确认识耕地资源利用中的生态效益和环境问题,为制定生态补偿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报告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状况,主要症状,剖检情况及诊断,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