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香豆素衍生物为基本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TK.通过研究荧光分子探针TK在中性缓冲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显示,TK可以选择性荧光猝灭识别Cu2+、Fe3+.TK与Fe3+络合后,TK在351nm处的荧光峰强度发生猝灭,猝灭幅度为31%;与Cu2络合后,TK在474nm的荧光峰强度几乎完全猝灭,猝灭幅度达97%.经定量分析显示,TK与Cu2+形成了1∶1型络合物.通过金属离子竞争实验表明,常见的金属离子均不干扰TK对Cu2+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1-氰基-中氮茚-3-[N-(2-氨基乙基)]甲酰胺(化合物3).通过IR,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Cu2+、Zn2+、Ni2+、Co2+、Mg2+、Na+、K+和Ca2+的识别作用,发现Zn2+、Ni2+、Co2+、Mg2+、Na+、K+和Ca2+对化合物3的荧光光谱几乎没有影响,但Cu2+对化合物3有非常强大亲和力,Cu2+可以使化合物3的荧光发射明显猝灭,化合物3在DMSO溶剂中作为铜离子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干扰较小,对于铜离子有着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以罗丹明B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个Cu2+荧光探针R1.通过其光谱性能和离子选择性测试结果表明,R1在V(乙醇)∶V(水)=10∶90的介质中能高选择性识别Cu2+.其最大发射波长为582 nm,而其它常见离子如Na+,K+,Mg2+,Ca2+,Mn2+,Cd2+,Cr3+,Co2+,Ni2+,Ag+,Pb2+,Zn2+,Fe3+和Hg2+则几乎不引起探针的荧光光谱变化.在1×10-5mol/L范围内Cu2+的荧光滴定结果表明,探针的检测限为8×10-6mol/L.表明R1对Cu2+的识别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此外,R1是一个对pH不敏感的分子探针,通过拟合计算出探针R1的pKa为4.2.表明探针可以在pH 4.5~10的范围内对Cu2+进行有效地检测.  相似文献   

4.
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为原料,通过傅氏去烷基化及亲核取代等多步反应,成功地将噻二唑结构单元引入到杯芳烃的下缘,得到下缘二取代的杯[4]芳烃衍生物25,27-二[2-(5-甲基噻二唑基)硫代乙氧基]-26,28-二羟基杯[4]芳烃(化合物D),并通过1H NMR,IR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借助荧光光谱初步进行了该化合物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识别性能的测试,发现在所有受试离子中只有Mn2+可以使化合物D位于410 nm的荧光吸收增强,即化合物D可以选择性识别Mn2+.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入烷基碳链和季铵盐结构,合成一种双亲性苯并咪唑类荧光化合物,对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cu2+,zn2+,K+,Mg2+,Al3+,Ca2+,cd2+,Co2+,Hg2+,Mn2+,Na+,Fe3+对它的光谱性质的影响,发现Cu2+对这种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淬灭效果,而其它金属离子对它的荧光性质影响较小.此种化合物可作为一种选择性检测Cu2+的荧光传感器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Fe3+、Cu2+离子对邻氯酚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两种金属离子分别存在时能增强邻氯酚红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作用及二者的结合作用,使体系的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增大,且Fe3+的影响大于Cu2+.表明金属离子对小分子在生物体内与白蛋白结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具有良好水溶性的荧光探针—8?(丹磺酰氨基)喹啉,它能够在水溶液中荧光识别和检测Cu2+和Hg2+.随着这2种离子浓度的增加,该探针的荧光发射强度均发生较大程度的猝灭,而相同测试条件下,其他9种所测试的常见重金属离子对该荧光探针的荧光发射性质几乎没有影响.因此,这是一种对Cu2+和Hg2+具有选择性识别的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羧甲基马铃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磷酸酯为原料合成了双母体高吸水树脂,研究了树脂投放量、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对双母体高吸水树脂吸附重金属离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母体高吸水树脂对Cu2+、Pb2+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对Pb2+的吸附能力大于Cu2+.  相似文献   

9.
Cu~(2+)与解偶联剂协同作用污泥减量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初始浓度Cu2+、Zn2+和pNP对污泥增长率、污泥容积指数(SVI)的影响,对比分析Cu2+、Zn2+对污泥COD去除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随Cu2+、Zn2+及pNP浓度的增加,污泥增长率呈下降趋势,SVI值则变化较小,且三者最佳抑制浓度分别为9、15、20 mg.L-1.Zn2+对污泥分解有机物(COD去除)活性的抑制作用小于Cu2+.Cu2+-pNP共存时对污泥减量化作用更为明显,最佳抑制浓度比(Cu2+∶pNP)为9∶1.  相似文献   

10.
合成和表征了基于2-苯基-4[(2-噻吩)乙烯基]吡啶的新型联吡啶钌配合物Ru-1,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Pb2+,Co2+,Ag+,Mn2+,Ni2+,Cd2+等重金属离子对Ru-1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仅Cu2+,Hg2+的加入可引起Ru-1乙腈溶液颜色的变化,分别由红黑色变成无色及黄色,故Ru-1可用于CH3CN溶液中检测并肉眼识别Cu2+,Hg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