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描写、比较志丹方言语气副词"该"用于不同句类、句法环境的语法意义,厘定了"该"和"敢"的区别;并结合陕北、山西晋语的情况和"该"的古今义之继承关系,考察了"该"的来源及语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出发点,利用人际功能理论对"陈冠希道歉信"和"三鹿道歉信"进行语篇对比分析,挖掘出道歉类语篇的若干特点及"陈冠希道歉信"较"三鹿道歉信"成功的原因,探讨道歉信类语篇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A得不能再A"格式是语篇中常见的一种语法形式,很值得探讨.文章将在考察大量语料的基础上,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A"的准入条件及该格式的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语篇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总结这一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朱少峰 《科技信息》2011,(9):I0134-I0134
《红楼梦》所使用的语言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标志着现代汉语的发端。本文以《红楼梦》为基本语料,主要结合语法意义、语义指向、音重、焦点和主观量等方面,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范围副词"就"的用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动态助词"了"作为实现体的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完成态的语法意义,其自由隐现与句中的时态密切相关,事态助词"了"、连续动作后续小句也皆因此语法意义而不与之共现.依据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原则,综合考察动态助词"了"隐现缘由能为其隐现的诸多形式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语法依据.  相似文献   

6.
粉丝类词语指的是以"粉丝"为首,而相继出现的"玉米、盒饭、凉粉、荔枝、粽子、钢丝、乙醚、鱼丸、年糕、海飞丝"等新词语.根据粉丝类词语的构成特征及其主要功能,在总体上可以把该类词语分为常用类和次常用类.从语料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该类词语是由点到面、逐一渐多的流变过程:fans--番士等--粉丝--玉米、盒饭、凉粉等粉丝类词语和短语,折射出当代人的语言习惯和审美倾向.该类词语存在着实词虚化的语法特征,词语中的"丝"、"饭"等语素在语法上已趋于虚化.通过粉丝类词语文化意义的探究,我们认为该类词语也存在着不健康、不规范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余秀芬  惠鑫 《科技信息》2013,(26):218-218
在现今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成为"鸡肋",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听说方面的学习,忽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语法原则的学习,以至于造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缺失。本文拟通过对"显性语法"和"隐性语法"的重要性分析,阐释其在当代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对"打V"一类的词语中的"打"多定性为词缀,但从梅县客家方言中的"打+谓词性成分"结构的能产性、位置、语义、语法化程等方面进行考察,将它定性为类词缀更为合适,而这类词语的结构方式则为偏正结构。形成这类词语的特点既有认知上原因也有所结合的语言成分的性质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语法的三个平面的研究,形成了"结合论"和"包含论"两个不同的研究倾向."结合论"者把语法同语义、语用相并立,坚持语法的独立性或句法的纯洁性;"包含论"者认为语法中包含着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内容,应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方面来对语法进行研究.关于是"句法"还是"语法"的看法,这绝不是一字之差的小问题,它导致了语法本体论的不同,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方法论,形成了不同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学语法体系"提出了新的语法教学体系.新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在语法名词术语方面采用了规范实用的说法;2.在句法分析方面较多地注意到了汉语结构的层次性,加强了汉语结构的层次分析;3.在若干与应用语言关系比较密切的语法点上,增补了一些有助于增强语法教学实用性和规范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点儿”和“有点儿”是意义相近但用法有所不同的一组词。前贤对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作过研究,本文用大量例句结合现代理论对“一点儿”只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的原因加以解释,并对“有点儿”在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时只能用否定词“不”而不能用“没”的原因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纵观《桃花扇》全剧,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表现出轻“情”重“节”、抑“情”扬“节”的特点。可以说,《桃花扇》一剧是以“情”为主线,以“节”为旨归。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中既有时代原因,也受当时社会思潮、作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流别集》“为世所重”的主要是其所附之“论”而非“集”本身;《隋书》“辞赋转繁”乃举“辞赋”以概其凡,而“继轨”“取则”者与《流别集》之间,其体例亦非丝丝入扣。这与《南齐书·文学列传·论》所云与该列传所载有异略同,故以之说《流别集》有所失照。就今存佚文考察,《流别论》分为论“体”与解说作品两个部分。《文章志》乃独立于《流别集》之外的传录体书目。故考察《流别集》对《文选》的影响,不当涉及《文章志》。  相似文献   

15.
“词组”和“短语”都可以用来指称“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比较而言,用“短语”来指称这一级语法单位更合适一些,但在使用时需赋予其新的内涵。我们认为用“短语是由词或超词形式借助一定的语法手段构成的、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来界定“短语”会使其指称范围更加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中“有生于无”的命题,郭店竹简本作“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部分学者据此认为,老子只有有无平等的观念而不主张无先于有。对老子思想的整体把握,以及从哲学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角度来论证,无先于有的观念并不能轻易地从老子那里剔除。“无”与“道”在形上层面同一,因而较“有”优先,有无的对等关系只在形下的经验世界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
从“世界史”到“全球史”的演变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也是史学研究不断扩展并克服自身发展危机的必然产物。“全球史”克服了“世界史”存在的弊端,为史学发展增添了新思维、新内容和新方法。“全球史”可以视为广义“世界史”的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人们对“六义”与“六观”的关系说法不一,甚至存在一些误解。其实,“六义”与“六观”是密切相联、相辅相成的,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19.
"Code"、"Standard"以及"Specification"等词语在科技英语中经常出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规范"、"标准"在施工、设计和验收等方面才会用到。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需灵活掌握这些词语,以更好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