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任剑超 《科技信息》2014,(1):127+155
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是美国比较神话学大师。曾在莎拉·劳伦斯学院学习英国文学并教书。他探讨人类文化中宗教信仰的共同点和神话的共性作用,仔细研究了世界各地文学和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原型。其学问遍及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文学、哲学、文献学、超个人心理学、比较宗教学、艺术史及流行文化等领域,由此融汇成其独特的神话学见解,并因此奠定了他在神话学的历史地位,成为一代宗师。代表作有《千面一人的英雄》(1949),按照书中提出的观点,即东西方的神话都有着一个原型即"英雄之旅",也叫做神话理论。该理论被广泛应用在电影的叙事结构中,使他成为娱乐神话的影响者。乔治·卢卡斯的经典之作《星球大战》三部曲,便是深受坎贝尔神话概念影响而拍摄完成的。卢卡斯说,"《星球大战》就是基于坎贝尔的理念创作的现代神话"。  相似文献   

2.
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了顽强的生命信念,主人公福贵以生拒死,用"活着"对抗死亡。同时他的一生也启示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要好好地"活着",活得精彩些。  相似文献   

3.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一直都是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都是苦难的代名词,然而在他的万种不幸中,却有着他个人独有的"福"。我们在关注他苦痛与不幸的同时,看到了《活着》中人们不同的活着方式,但这些方式的目的又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活着"。对比余华的原著与张艺谋改编的电影,我们发现了作品所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关于人和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浅析《活着》中余华所传达的人文主义,这在小说主人公福贵身上最能体现。福贵具有顽强的生命意识,他身上所体现的人文主义色彩,进而折射的世俗人文主义,都是对"活着"主题最好的诠释。从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期开始,其小说就带有了世俗的悲悯情怀,在苦难与温情的相互激荡下,演绎着生命的本戏。  相似文献   

5.
文学即人学,创造生命,可以说是现当代小说写人的最高艺术追求。所以,对人物形象的探讨极其重要。针对国内外对《活着》及其人物福贵这一形象评价的分歧,本文将以福贵这一形象为立足点,贯穿于中国五四以来农民题材小说的发展,来剖析农民福贵的形象,了解福贵这一形象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截至目前,评论界关于《活着》主人公福贵的形象及“福贵式活着”的内涵、价值仍存有争议。将福贵纳入与阿Q和三毛所代表的生存方式的比较视野中,有助于解读出“福贵式活着”在具体情境中的积极意义。在苦难面前,福贵依然保持着悲悯情怀,并在与“他我”的对话中建构起“老不死”的尊严和价值,与阿Q在精神境界上有高下之别。福贵脚踏实地地活在当下,活在现实家园之中,彰显出巨大的生命力量,启示着如三毛般执着追求远方、最终却无“家”可归的知识分子,“故乡”在生活世界里,在精神与物质、神圣与世俗的和谐一体中。  相似文献   

7.
月朗新势力     
在2007年8月之前,在中国直销企业和准直销企业之中,有两个在艰难时期缔造业绩神话的企业,一个是康宝莱,一个是月朗国际。如今,这两个神话的缔造者——月朗国际董事长陈怀德、原月朗国际全球执行总裁周希俭、原康宝莱(中国)总裁钱港基走到了一起。这个组合给业界的是一个火星撞地球般的惊叹,这更是一个英雄惜英雄的旷世结果。 月朗国际如日中天,陈怀德为什么还要引进外援?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周希俭为什么力荐钱港基? 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钱港基为什么“下嫁”月朗? 本刊有幸首访钱港基加盟后的月朗国际三位领导者,为行业解答这一系列不可思议之谜![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中外神话虽然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流传体制上有许多差异,但在表现人文主义精神和情怀这个基本点上却具有通感性和同质性。中外神话都经历了由"人本"向"神本"的蜕变和由"神本"到"人本"的复归,都在现代文明中变异着自己的存在方式,延续着它人文主义的情怀和独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集英雄、历史学家、旅行家和作家于一身的帕特里克·雷·费默,被誉为英语旅行文学活着的神话,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通过文学来阐明欧洲的地理深度。  相似文献   

10.
"英雄的一生"叙事模式是在朝鲜古典叙事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种原型结构,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表层结构发生变化,但其深层结构是基本没有变化的。通过许筠的代表作《洪吉童传》中主人公行为轨迹体现出的一种隐形逻辑,分析远古神话所留下的"英雄的一生"叙事模式与《洪吉童传》的渊源关系,总结其叙事结构是"英雄的一生"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八月之光》的主人公乔性格孤僻冷漠,给人留下了无情凶残的印象。然而在他的内心,也曾有过对亲情的渴望、对爱情的向往。生活对他的残酷磨炼使他失去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信心,最终成了读者眼中凶狠的杀人犯。文章从萨特“为他人的存在”这个角度来分析乔与他生命中女人的关系,从而探讨他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关注心灵深度的作家,科埃略的作品对于生命意义、梦想、爱情、自我实现等主题的阐述有助于填补现代人的心灵空虚。他在《炼金术士》一书中将注意力放在人对自我认知的探寻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终极追问之上。通过"爱与意志"的结合这个"试金石",作者展现出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向往与追问。本文在罗洛·梅的理论观照下,论述小说主人公通过结合"爱与意志",经历友爱、情爱、自爱、神爱四个层次,最终达成自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杨慧 《科技信息》2011,(9):I0230-I0230,I0302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中,盖茨比的梦想对他来说却是一生不悔的追求,是对美国梦的理想化与物质化的继承,一种奋斗精神的延续,他的生命的逝去则是一种灵魂与梦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正确开展党内的反倾向斗争,对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至关重要。党内政治性的错误,通常被划分为"左"与右两种类型。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是反"左"的英雄。但建国以后却在"左"倾道路上渐行渐远,虽然偶尔也否定"左",但总体看法是"左"比右好,而且常常本身并不自觉。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制定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很有稗益。  相似文献   

15.
《献给艾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福克纳小说中塑造的畸形变态的人物形象及离奇的故事情节深刻地展示了美国南方历史中的痛苦人生。通过分析作品的主题、氛围及人物来研究小说所具有的哥特式元素,即该小说是一部哥特式小说,作者用哥特式手法为我们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内圣外王"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涉及到儒家的人格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梁漱溟被美国学者艾恺(Guvs.Alitto)称之为"最后一个儒家",也是二十世纪众多寻求中国发展道路的知识分子中唯一身体力行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之人。梁氏一生都在试图寻求解决"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的出路,试图在中国历史之出路与人生价值之选择之间达成统一。梁氏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本质是文化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途径是乡村建设。他的一生陷入现代化与人性的两难之中,其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构想也就必然充满了种种逻辑疏漏。  相似文献   

17.
《傅抱石传》是我国当代传记作家胡志亮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作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一代国画大师傅抱石的一生,在塑造传主形象上,作者用了多样化的创作手法:一是通过细腻传神的细节展示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心理描写窥探人物性格;三是通过典型性事件凸显人物品格;四是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于海珍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1):28-30,38
美国著名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代表作《傻瓜吉姆佩尔》深刻体现了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思想。这一哲学思想首先在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问得以展现。文中在吉姆佩尔与牧师之间存在着“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吉姆佩尔与他的妻子埃尔卡,吉姆佩尔与他的学徒或其他邻居之间只是一种冷漠的“我-它”关系;这种关系展现了现代人在当代美国社会面临的伦理困惑和精神危机,以及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美国当代社会受到的冲击。其次,在叙事上锑二人称“你”的使用也体现出了对话性,拉近了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最后,在吉姆佩尔的游荡与梦境中,“对话”哲学得以最完美的诠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傻瓜吉姆佩尔成为“对话”哲学中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启文文意的解读分歧,对温庭筠《上裴相公启》中的"旅游淮上"受辱事件,学界颇有争议。澄清研究者对"旅游淮上"受辱事件的某些误解,考订温庭筠"旅游淮上"受辱的时间,有助于进一步廓清温庭筠的生平行迹。温庭筠"旅游淮上"应为两次,《上裴相公启》中的"旅游淮上"受辱事件当指其年少时为亲表姚勖笞逐之事,时间应在开成元年(836)年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