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巧用复利公式计算工程的净现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利公式在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中运用广泛,但是在实践中却较难把握,本文介绍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即结合现金流量图运用复利公式,可以将许多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问题化繁为简。  相似文献   

2.
曹义军 《科技资讯》2010,(8):138-13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是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含义,探讨了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基本程序,提出了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公路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上,从有限理性视角,通过增加项目信息分类,扩大公路项目经济评价的维度,建立了公路投资项目多维度经济评价模型,对传统的公路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4.
叶杰敏 《广东科技》2012,(3):221-222
经济评价是水利工程项目在计划决策和设计过程中保证方案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回报预期的重要工作内容,而涉及到不同受益部门或不同受益地区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通常要对其费用进行分摊。就水利工程经济评价中的费用分摊方法作了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四川师范大学城镇土地经济评价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城镇土地经济评价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是以四川师范大学地理系教师、科研人员为主体的、直属学校领导的科研机构.现任所长为周介铭教授.该所主要从事城镇土地经济评价理论、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城镇土地经济评价是土...  相似文献   

6.
统计指数是经济分析中的常用工具,主要应用在经济评价、物价变化中,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从简单的领域扩展到了经济和自然科学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大量的学者针对统计指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关于统计指数这一工具,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推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针对统计指数工具的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凌志 《科技资讯》2006,(16):240-240
长期以来,在对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进行记录、分类、加工、整理以及输出的过程中,人们一般假定物价是相对稳定的,即以币值不变假设为前提,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但是今天,通货膨胀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这动摇了传统会计的基本前提,冲击了其会计的计量基础,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相关性。由此物价变动会计应运而生。物价变动会计是利用一定的物价资料,对企业传统的会计报表和会计模式作出调整修正,以反映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由于物价变动会计产生于通货膨胀的经济背景,目的在于克服通胀情况下传统会计报表的缺陷,因而又称之为“通货膨胀会计”。  相似文献   

8.
投资收益率指标在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收益率、增长内部收益率、修正内部收益率是经济评价的3个收益指标。从其定义、计算方法出发,提出3个收益率指标计算的通式,并分析了其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应同时计算内部收益率和修正内部收益率指标,以修正内部收益率作为评价指标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经济评价是工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项目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笔者在多年从事经济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钢铁企业技术改造项日进行了分类,并对每类改遣项目的经济评价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柔性制造系统的经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讨论柔性制造系统的柔性衡准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系统的成本分类方法,建立了经济评价的净现值指标评价模型。为了强调生产系统的柔性程度,本文修正了Park-Son的制造存贮系统,发展了该系统的处理系统部分,并建立了相应的生产特征线性规划的评价模型。最后,用一个模拟的案例,经过计算机程序计算,说明了本文给出的FMS经济评价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工科数学教学既要教思想、教方法,又要教做人;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大多数,又要面向两头;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同时应加强针对性,注重启发性,提高积极性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是近年来语用学界的新兴理论,为使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新的知识资源,注重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做到激励多读多记加大语言模因的储量;营造不同的情景提高模因变异与复合能力;扩展英语写作空间强化模因传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传播最大信息量.  相似文献   

13.
反倾销和反补贴是各国经常使用的保护国内工业的措施,这两种措施都要求证明进口产品对国内工业造成损害,损害的认定是实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必要要件。累积评估是影响损害认定的重要因素,在进口国针对一进口产品同时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时(下称“双反”调查),就涉及到一种特殊的累积评估:倾销损害和补贴损害的“交叉”累积评估。“交叉”累积评估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但在实践中缺乏具体规则,容易造成滥用;同时,针对同一损害不得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准确把握损害认定中的问题,既有利于我们的反倾销、反补贴的应诉工作。也有利于我们对外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党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从过程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些特点。“以特别真诚和尊重西藏民族的感情对待西藏民族”、“根据西藏人民觉悟意愿实际,稳步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宗教界上层爱国人士发挥了特殊历史作用”、“十分强调给西藏经济发展以支持帮助”、“特别注意保护发展西藏的民族化”、“突出强调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就是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基本模型是以"经济、科技、文化"为支撑的。随着"文化"内涵的丰富,人类认识到生存必须依赖于"自然",因此"生态观"逐渐充实到人类社会的模型中。人类在社会进化中从"格物"到"致知",又从"致知"到"格物"的循环上升中逐渐懂得社会价值观和生存战略--"方法论"的重要性,即重视遵循"目的"-"路径"-"策略"-"方法与技术"-"工具"之间的逻辑。设计不能跟随市场、满足市场,要把握人类社会的真正需求,从而定义需求、引领需求、创造需求。目前人们已开始将工业设计的实践与认识提高到"机制"创新、生活方式设计、文化模式设计及系统设计层面,现在又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集成式系统整合"的协同设计--"社会设计"。"服务设计"诠释了"工业设计"最根本的宗旨,即"创造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共享、公平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对国内外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树立新的人才开发观念、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控制人口增长、防止人才流失和浪费等人才开发的对策,以及确立资源价值、防止被无偿占用或浪费、明确资源产权、强化资源资产管理、重视发展资源产业、实现资源再生、建立资源核算体系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开封市近60年来旱涝发生规律及对农业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中给出的旱、涝标准,对开封1951—2008年近60年的降水资料进行旱、涝等级分析.分析表明:开封市旱、涝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匀,出现旱的次数明显多于涝.一年四季中以出现偏旱到旱的次数最多,特别是在冬、春两季较为显著;而夏秋两季旱、涝分布则基本相等,夏季出现偏涝到涝的次数多一些,秋季出现偏旱到旱的的次数略多一些.由于开封灌溉条件较差,干旱仍然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首要不利因素,作为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城市,人工增雨是开发云中水资源、缓解农业旱情的有效途径.在农业生产中,要着重抓好春季和夏季的旱涝防御,防旱和防涝两手抓.  相似文献   

18.
张涛 《科技信息》2010,(27):I0141-I0141,I0180
目的:通过对跳远的技术分析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使运动员能够快速获得正确的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的运动基本知识。通过对助跑的技术分析,使运动员能够快速掌握确定助跑距离及助跑的形成;通过对踏跳的技术分析,使运动员能够正确掌握起跳腿、起跳脚、踏跳板的配合及胯、膝、踝的伸展,充分施展踏跳时的爆发力,掌握踏跳时的起跳角度和水平速度;通过对腾空的技术分析,使运动员能够正确掌握摆动腿、起跳腿、躯干和手臂的角度、部位、空中高度及其用力方法和运行轨迹;通过对落地的技术分析,使运动员能够正确掌握最佳落地姿势从而提高落地动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设备管理与资产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合理配置设施设备,要从4个方面进行设备管理,一要谨慎投资,规避风险,二要抓好维护,确保效能,三要提高装置适应性,增加资产效益;四要搞好设备的价值管理。  相似文献   

20.
Governments worldwide rightly regard universities as fundamental to the achievement of many national priorities. But it is the paper’s contention that many misunderstand their true benefit to society. Investments in universities are increasingly based on the belief that the science labs in particular of research-intensive universities can be the source of a continuous stream of people and ideas that will spawn innovative and fast growing companies to form the nexus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This belief is a source of misconceived policies that offer only ultimate disillusion. 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that is important, as the only place where that totality of ourselves and our world is brought together, and which makes it the strongest provider of the rational explanation and meaning that societies need.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 create new possibilities; in teaching, they shape new people. Its graduates learn to seek the true meaning of thing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true and the merely seemingly true, to verify for themselves what is stable in that very unstable compound that often passes for knowledge. It is the complex, interacting whole of the university that is the source of the separate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and utilitarian benefits valued by society. It needs to be understood, valued and managed as a whole. These perceptions are a direct challenge to not only to governments but to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who have been either cowed or seduced into the slipshod thinking that is leading to demands that universities cannot satisfy, whilst obscuring their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he challenge to both is to permit autonomy without oppressive accountability, and to give staff and students the freedom to think, speculate and research. These are the very conditions of the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creativity that are the sources of a university’s deepest benefits to its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