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语域分析的角度看日语翻译中的对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冬永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8(3):62-64
从语域的角度,在语场、语旨、语式3个方面对日语翻译中的对等进行了分析。在翻译中,每一个译者心中都在追求某种程度的从语义到风格的对等。对译者来说,以对等为目的的翻译,需要集中探讨语篇的语域变量。识别并分析源语语篇的语域,不仅有助于把握源语语篇的风格特征,而且有助于为译语语篇设定与源语语篇相对应的语域,从而使译语语篇尽可能忠实得体。 相似文献
2.
《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研究者大多从社会学、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它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本文从“心理分析”这样一个角度来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认为曹禺在刻划周朴园、蘩漪、周萍这三个人物时 ,明显地借鉴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手法 ,使人物形象具有心理深度和生活逼真感。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对该剧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4.
与传统的语言学派不同的是,篇章语言学的翻译理论,注重源语与目的语之间语言层次之上的、各种语境因素的对等。本文借助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以及格雷戈里和卡罗尔语场、语旨、语式的概念,从交际功能的角度,讨论了翻译过程中语域对等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雷雨》中,周家人身上存在着一个共性的东西:人性的错位。这在周朴园、繁漪、周萍、周冲、四风身上都表现得很突出。它显示出“天地间的冷酷”,使人产生淡淡而深广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6.
7.
张林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6,28(2):54-57
幻灭感是人生难以避免的悲剧之一,《雷雨》中的人物,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梦想的幻灭从而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其中又以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幻灭最为深刻和复杂。从这一视角审视这部悲剧经典,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丰满性,在巧合背后悲剧的必然性以及作家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8.
曹禺的《雷雨》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并深受作者自己的喜爱,一个未被人们发掘出来的原因是它再现了一个古老的原型——祈雨仪式。在无意识的驱使下,曹禺以现代话剧的形式把古老的祈雨仪式再现在人们面前,不仅让人们重温了祈雨仪式中蕴涵的人类文化精神,也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在人生旅途中必须不断审视自我、拯救自我、完善自我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蒋传红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6):25-31
将中国现代文学中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公墓》、《内疚》、《女娲氏之遗孽》、《叶罗提之墓》、《姊嫁之花》和《雷雨》进行比较后认为:前几篇小说限于对心理分析理论的形象化图解,未能充分展开俄狄浦斯情结的内涵;《雷雨》由于设置了周朴园专制冷酷的形象为背景、表现周萍和繁漪的乱伦关系以及周萍对四凤的爱而将这一情结表现得惊心动魄。《雷雨》成功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因在于:西方戏剧的命运观和曹禺对命运的思考的相互融合、曹禺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及作为艺术家对集体无意识的幻想创作。 相似文献
10.
11.
建筑工程英文标书的语域由语场、语式和语旨构成。其语场专业技术性强,译者必须如实译出原文的概念意义;其语式为正式程度较高的书面语,译者须从词汇和句式等方面再现原文的语篇意义;其语旨体现了招投标双方平等的法律关系,译者需选用适当的语气结构、情态系统再现原文的人际意义。准确把握上述三个变量,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英文标书翻译的语域对等。 相似文献
12.
《雷雨》是曹禺最富个性的创作。年轻的创作者通过作品人物和场景描写,作家个体的感性体验、自我或终极本体的深入思考,都或隐或显地改装成撼人心魄的悲剧故事。其中“热”的环境和人物的“热”情、“热”力共同酿成了雷雨大作。创作者的“热”的内驱力和接受者的“热”泪共同阐释着“热”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尸语故事》是一部流传很久的藏族古代故事集,藏族人民通过其中的故事来向下一代传授这个民族纯朴的道德观念、传统美德、生活经验等。《尸语故事》的思想和精神内容是正面的、积极的,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并翻译成多种语言。《尸语故事》中出现了大量的藏文化特色浓郁的词汇、格言、习语,特别是谚语和俗语等。它们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是藏语言的精华之一。美国学者Sandra Benson通过采用异化翻译法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原著的魅力,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读者。这既是对原作的忠实,也是对弱小民族文化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和中国现代悲剧《雷雨》在故事情节的设置、母题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本着重于两部作品在主题内容、人物形象方面的比较研究,借以阐述两在审美意识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影响语域的语境变量为:语场、语旨和语式.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现实的.基于语域理论,从制约语域的三个情景变量角度对阿瑟·黑利的《讹诈》中的人物刻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语域分析,探讨了语域理论对人物刻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用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来分析一首英文诗歌,从而探讨语域理论在诗歌语义分析中的价值。作者从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诗人Walt Whitman的“Ethiopia Saluting the Colors”。作者的结论是,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英语诗歌的语义和语用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深入领会诗歌的意义,挖掘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广芹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3):61-63
话剧《雷雨》表现了戏剧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的取材、人物、场景、时间都高度集中.戏剧悬念设置以及戏剧人物语言所具有的性格化与动作性的特点,让我们领略了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1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从认知的角度对《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进行研究,从而揭示隐喻翻译与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伦理的类别以及伦理与悲剧的联系,对《哈姆雷特》和《雷雨》这两部戏剧作品进行粗略的比较研究,并指出伦理在悲剧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