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数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的全国第一次数学史讨论会1981年7月20日至7月25日在大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学史研究、教育、出版工作者5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有关中国数学史、世界数学史以及数学史的历史的论文三十多篇,在全体大会上报告了十八篇。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著名数学史家严敦杰主持了会议,并作了《数学史的历史》的报告,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著名数学家吴文俊作了《古今数学思想》与《〈海岛算经〉古证探原》的报告,受到了与会者的赞扬和重视,这次会议是继去年十月全国科学技术史学  相似文献   

2.
梅荣照(1935~2015)是我国著名数学史家。1957年,从中山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学习和研究中国数学史。1958年至"文革"前,参与钱宝琮主编的《中国数学史》的撰著工作和宋元数学史专题研究,翻译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的数学部分。"文革"后,率先提出研究刘徽。20世纪80年代组织进行了明清数学史专题研究,与李兆华合作校释了《算法统宗》。其研究工作涉及汉代、南北朝、宋元、明清等中国古代数学史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关于刘徽、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研究成绩显著,影响较大;关于李冶、梅文鼎、珠算史与《墨经》中的数理等的研究,有重要建树。  相似文献   

3.
《缀术算经》是日本和算家建部贤弘最富创造性的一部和算著作,代表了当时日本数学发展的最高成就。文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数学传播史和比较数学史的角度,将其置于整个汉字文化圈数学文化背景下,对其数学内容、思想实质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关系予以深入分析,对其数学成就与建部贤弘的数学方法论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汪晓勤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8):78-80,F004
泰尔凯是19世纪数学史家。与同时代抱有“欧洲中心论”偏见的西方学者不同,他接受并向西方介绍非西方传统的数学成就;与此相类似,他也重视女性数学家的成就,并为她们树碑立传;他重视数学与哲学的结合,提倡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他也是关怀数学史教育价值的早期数学史家之一。泰尔凯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5.
吴文俊的数学史观,来自他对中国数学史的独创性研究。在"古为今用"思想的引领下,开辟了数学机械化的新领域,让中国古代数学为世界数学作出新贡献;"古证复原"原则的确立,开启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时代;"两种数学主流"思想的提出,确立了中国传统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2002年,吴文俊指出"丝路精神"的核心价值是"知识交流与文化融合"。因此,"古为今用""古证复原""两种主流"和"丝路精神"构成了吴文俊数学史观的核心要素,是指引新时代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在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新的拓展,是对截止到21世纪初中国数学史研究成果的最新全面总结.同时,该书又从总体上对中国数学史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新方法,其中特别是尊重原始文献一项,应该引起数学史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李国伟先生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数学、哲学、历史、社会学等领域,并在数学的科普推广方面做出了许多工作。这篇访谈中李国伟先生主要谈及青年科研工作者如何开展数学史研究、如何处理数学和数学史研究的关系、如何从方法论层面认识数学研究与数学史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数学史领域的国际权威刊物《国际数学史杂志》为研究范本,对该杂志自1999年至2013年内发表的所有文章做出统计,将其研究范围按照五个类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说明。并将分析结果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国际学术交流问题,数学史与数学教育问题,数学哲学思想与后现代思想问题,基础学科与实用性研究问题及学术研究如何持续发展问题等,解读研究者对数学史热点问题的关注、论述及反思。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学者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在东亚乃至世界科学史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代表性人物是:三上义夫、林鹤一、藤原松三郎和小仓金之助。他们从事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数学史研究;从文化史或者社会史的视角研究数学史,在编史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的数学史研究需要有一个转折,即从书斋走向课堂.这种转折的必要性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数学史研究与数学史教育目的的需要、数学史研究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和数学史研究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正>2023年8月11日至14日,“第十一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十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举行。会议由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呼伦贝尔学院承办。本次会议有两项工作,一是数学史分会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总结、换届选举第十一届理事会;二是举行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的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社和它的《科学》杂志自从1915年成立,一贯支持中国数学史研究.虽然第一任社长任鸿隽对中国知识遗产怀有轻视态度,但是比他年轻的社员对中国数学史有浓厚的兴趣.桥梁专家茅以升起了尤其关键的作用,先后介绍李俨、钱宝琮到《科学》杂志去发表他们研究成果.《科学》在1915到1939年间发表的中国数学史文章,占了全国这方面的论文的将近20%.科学社之所以跟数学史研究者关系如此密切,可能有以下原因:1)数学史作为现代学科在世界上被建立,成为一种模范,也创造了中国对国际学术贡献的机会.2)1890年代出生的中国科学家希望在国际上提升中国的形象.3)中国传统数学属于“安全的”历史遗产,尤其是跟当时的中医相比.  相似文献   

13.
古为今用:美国学者眼中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HPM)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数学教育研究领域.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数学史家和数学教育家们对数学历史的教育功能多有阐述,成为促进HPM创立并深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些功能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数学观、使数学人性化、让学生从原始文献汲取数学家的原始思想和社会文化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数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历史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和认知过程、为教材编写提供借鉴等等.这些功能对于我们今天运用科学史于科学教育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也让我们树立这样的信念:数学史并不是无用的学问.  相似文献   

14.
曲安京所著《中国历法与数学》一书,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天文常数与算法的构造机理及其数学思想,对上元积年、渐近分数、内插法、历法中的公式化计算等历法中的重要数学问题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提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与论据。该书把数学史与天文史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思路也是富有启发性的,是一部成果颇丰的交叉学科性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社和它的《科学》杂志自从1915年成立,一贯支持中国数学史研究。虽然第一任社长任鸿隽对中国知识遗产怀有轻视态度,但是比他年轻的社员对中国数学史有浓厚的兴趣。桥梁专家茅以升起了尤其关键的作用,先后介绍李俨、钱宝琮到《科学》杂志去发表他们研究成果。《科学》在1915到1939年间发表的中国数学史文章,占了全国这方面的论文的将近20%。科学社之所以跟数学史研究者关系如此密切,可能有以下原因:1)数学史作为现代学科在世界上被建立,成为一种模范,也创造了中国对国际学术贡献的机会。2)1890年代出生的中国科学家希望在国际上提升中国的形象。3)中国传统数学属于"安全的"历史遗产,尤其是跟当时的中医相比。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今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数学史组在钱宝琮主持下完成<中国数学史>[1]后,开始实施了一个断代专题研究的宏大计划:把中国数学史分几个断代进行更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以便将来在更高层次上编写一部中国数学史[2].钱宝琮在世时组织了宋元时期的断代研究并出版了一部<宋元数学史论文集>[3]."文革"使这个计划中断."文革"后,顺着他的这一思路,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对于两汉魏晋和明清的断代研究也相继展开,并获得了很大进展,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一系列论文,并出版了一部论文集<明清数学史论文集>[2]和专著<〈九章算术〉汇校本>[4]、<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5]等.近年出版的邹大海所著的<中国数学的兴起与先秦数学>(以下简称<先秦数学>)则是一项先秦数学的断代研究.  相似文献   

17.
自李俨、钱宝琮始,国内外学者开始用现代数学方法整理古代数学遗产,并建立了中国数学史学科的研究范式。20世纪80年代起,吴文俊倡导对于中国古代数学的"古证复原",提出了数学史研究"古为今用"的目标。今天的中国数学史研究正向广度与深度两方面拓展。从数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来看,存在三个互相关联并需要反思的理论议题。第一,辉格解释问题,其实质在于探究现代数学对古代数学的解释限度;第二,史料问题,其目的在于探讨古代数学实作传统的多样性;第三,古为今用问题,它与前两个议题及数学史的学科定位有关。数学史的研究实践正通过独有的方式探讨上述议题,因此长期存在于研究中的内史与外史之争论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科学院主持召开的第三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将于今年8月20日至2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自去年11月向国内外发出第一次通知以来,到今年三月底为止已收到国内(包括港、台在内)论文120余篇,国外学者40余篇,其中有英国李约瑟的《中国生物学的命名和分类》、日本薮内清的《中国科学在日本》、美国席文的《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前景》、苏联尤什凯维奇等的《中国数学史研  相似文献   

19.
国际数学史学会现任(1985—1989)执行主席、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史教授道本周(J.W.Dauben)于今年4月5日至6月12日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道本周教授是国际上知名的数学史家和科学史活动的组织者。著有《G.康托》、《古今数学文献选》等书,这次中国之行是他对亚、欧数国进行工作访问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华期间,道本周教授先后与北京、呼和浩特、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与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上海数学史会议"于2016年5月28~29日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召开。会议注册代表63人,实际到会81人,分别为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渭南师范学院以及上海市内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的数学史学者和研究生(图1)。会议代表共提交论文22篇,报告21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