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选好书,读好书 现今时代,各个领域相互渗透,各项知识相互交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日益凸现。课外阅读既能扩大知识面,又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课本知识。教师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只要多读书,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这句古语不仅强调多读,而且强调自悟。在实际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往往出现两种误区:有的老师片面强调读的遍数,学生少晤,加重了读的负担,降低了读的效益;有的老师为了“悟”的结果,把教师的感悟和盘托出地强加给学生,自悟变成了他晤,造成读和悟的分离。如何实现读和悟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读中求悟,以悟促读?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第九册)一课,颇能受到一些启发。现摘其精彩片段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3.
吴代芳教授,李培坤教授的《唐人绝句艺术谈》(以下简称“本书”),我读后诚有如著名的文学史家程千帆先生在给吴教授信中所称赞的“殊有意味,读之患易尽也”。盖书当书意读易尽”,北宋诗人陈师道这一名句恰道着了人们读这本蕴含丰富的书时自然产生的那种兴会络绎,快意累累之感,而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4.
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但是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课本就有篇课文叫《煮书》。课文是通过爷爷给“我”讲解如何读书,如何品味书中乐趣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而我的理解就是把书读懂、读透。  相似文献   

5.
阅览     
有人因自己博览群书而夸夸其谈,阿里斯提卜就说:“不是广泛的阅读而是有用的阅读导致卓越。”(读有用的书,越读越明;读无用的书,越读越呆。)阅览  相似文献   

6.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于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作用之大。小语教材中所编选的均是文质兼美的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适合进行朗读训练。朗读训练中,必须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中易出现的唱读、顿读等不良习惯。通过范读、引读、赏读、美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一些特别适合朗读训练的文章,教师大可放手让学生朗读,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动情,以读入境,并让学生反复体味、涵咏,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这样,通过感情朗读,学生就能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课文前后两部分分别描述了圆明园辉煌壮丽的景观和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经过。作者情绪由先前的骄傲、自豪转为愤怒、悲痛,在沉抑的口吻中结束全文。朗读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前后语调、情绪的对比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的朗读才能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得全面,理解得深刻,品味得到位,为积累和运用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历史课外书,撰写历史小论文 每年的高一第一节历史课,老师讲了学习世界近现代史的目的后,要求学生在课后看一些有关世界史的书,并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期末交上来。学生课外的兴趣很广泛,许多学生都喜欢看历史读物。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各地出版了许多有关“二战”的名人传记、战史专著。1996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读了许多这方面的书,仅从小论文题目上就能看出他们涉猎广泛,有很大的学习潜力。  相似文献   

8.
“把书读厚”的美好境界,就是使读者透过文字,放飞遐思,在语言文字的咀嚼玩味中“心驰神往”,畅享阅读的无限快乐。培养孩子把文字读厚——读出情,读出意,读出意境和想象,甚至读出自已的心灵感应,是我们阅读教学努力的方向、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正>我喜欢读杨红樱的书,因为她的书语言幽默,写出了儿童的心声,还蕴含了许多道理,让我受益匪浅。暑假的一天下午,我和姐姐再次来到新华书店"蹭读"。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蹭读"者,我对在书店里"蹭读"的好与不好心知肚明。"蹭读"的好处不言自明,我可以免费读书,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当然,前提是我要爱护书,不能损坏它。"蹭读"也有不好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听了几堂课改年级的阅读展示课,教师们确实抓住了“读”这个主线。初读、引读、领读、对读、轮读、接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读声琅琅。可是,细细品味,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整堂课“一读到底”,读的多,想的少,更不用说写了。出现以上现象,可能与新课改倡导的“以读为本”的理念有关。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很多老师就认为语文课,不充分地读,就不能理解课文内容,不读书就不是语文课。但笔者认为过分地强调“读”,占据了“写”的时间,也不是好的语文课。阅读教学不是多读就是好课,浮在文本表面的朗读,没有深层次地挖掘,那也是阅读教学的缺失,因此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特区科技》2009,(12):12-14
每读宋史,不免慨叹。脑海中生出两个字:弱宋。近读魏炜、朱武祥两位学者合著的《发现商业模式》一书,忽然发现从“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角度来看大宋的“商业模式”,其在许多方面竟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的优等生,许多成就都达到农耕文明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3.
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使行动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良好的习惯在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中有着重大的作用。美国学校普遍重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即使在小学一二年级,老师也要求学生每天晚上睡前读20分钟的书。读什么书完全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到自家附近的图书馆去借阐。每天所读书的时间、书名及页数都要记录,每周五交给老师。老师每周做一次统计,然后给予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以物质奖励。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予以高度的重视。积极、有益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是终身的、无限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现就个人教学实践发表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夏迪 《世界知识》2010,(22):35-35
近读王俊彦所著《中美俄智慧博弈》一书,觉得是近年来继《中美苏三国演义》之后,描述国际重大事件的较好作品。  相似文献   

15.
(理念)通常人们谈论的读书,大多指的是读语文,英语等等,很少有人谈到读数学书,其实不然,数学书也大有读头。  相似文献   

16.
李晓峰博士《德沃金法律思想研究》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以为此书的出版会对法学学术有所裨益,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书的好处。要做到读书为本,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读既是学生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又是教师最主要的语文教学方法。读就像石子,  相似文献   

18.
说说孟宪实     
李冬君 《世界知识》2008,(16):68-68
我与孟君,是80年代的老同学了,彼此相知甚深。这些年,孟君很努力,出了不少书,我都读了,尽管不乏好评,我却未赞一辞,总觉得他应该写出更好的书来,让我眼睛一亮,拍手叫好。作为思想者,孟君不断探索;作为学者,孟君笔耕不辍。  相似文献   

19.
摘要:书,其本意是将信息汇集排列装订成册,谓之书。、书籍是传递思想的载体,是内在永恒的文化生命体。好书,令人爱不释手,读之受益,好书使内容与形式,艺术与功能相融合的读物。20世纪书籍设计进程如何?我们与国外的差别在什么地方?从装帧到(BOOK DESICN)概念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近读《班主任的核心教导力》一书,有一个案例让我一时思绪万千,想到了我们的学生,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还从没有出过这样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