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强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0(1):120-124
按照地球转动的动力学理论,证明了水库蓄水能使地球产生转动惯量变化,因而使地球释放动能,以三峡水库为例,计算出地球将释放1.448× 10^16J的能量。 相似文献
2.
3.
在虎跳峡水电工程区构造格架和历史地震的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工程区地壳岩体力学环境、地热及地化异常、介质特征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 ;运用概率分析法 ,又对其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蓄水后 ,会诱发地震 ,并且最大震级达 4.7级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儒述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2):97-104
三峡水利枢纽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已于2003年6月蓄水、永久船闸通航,7月第一批机组发电;2009年全部工程竣工投产.三峡水库已初步形成,随着蓄水位上升,库容加大,诱发水库地震的可能性也将加大.根据最大历史地震震级并适当加权,确定库区最大可信地震为6级左右.在仙女山和九湾溪断裂一带(距坝址为18 km)存在诱发地震的可能,震级MS=5.0~5.8级.对坝址所受影响烈度为Ⅵ度,不会对按烈度Ⅶ度设防的枢纽主要建筑物构成直接威胁.必须加强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监测及预报,预防地震及地质灾害,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确保长治久安.本文搜集国内外及三峡水库有关地震研究、监测及预报资料,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研究进行综述,供参阅指正. 相似文献
5.
不是所有水库都会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受许多因素影响。本文通过对贵州水库地震的分析研究提出,水库的库容、水位变化、库区基岩岩石类型和结构、库区断裂构造是诱发水库地震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型以上水库才可能诱发地震;水库地震往往在水位变化后发生,主要发生在水位上升后;库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可能会诱发独立的气爆型和塌陷型地震;库区如果断裂构造发育,容易诱发地震,还可能诱发震级比较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水库续建工程计划提高水库水位,蓄水位的提高和可能诱发较大的水库地震。为了探求水库诱发地震的规律,确定可能诱发的地震震极,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值分析和反演计算。本课题小组从诱发地震的主要因素出发,收集,整理了丹江口水库的相关数据,并建立了丹江口水库的地震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柴宝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4):142-143
分析了山西省坪上水库工程区域的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及地震活动特点,认为在区域地震影响下,坪上水库有可能发生水库诱发地震,但地震烈度小于VI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水库诱发地震的时间、空间、强度分维的计算,并以新丰江等水库为例计算了时空强分维,初步证实了水库诱震大震前中小地震时空强分维的降维现象,并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降维是诱震、孕震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自组织化趋势的结果和反映。 相似文献
9.
对水库诱发地震的两种机理,静水压作用和岩石孔隙压作用进行了模拟对比研究和实例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构造应力状态下,水库蓄水后由静水压作用诱发地震所需的蓄水深度比孔隙压作用诱发地震所需的蓄水深度要大得多.对于库区岩层含有隐伏断层的情况,由于水的渗透作用增强,产生诱发水库地震对孔隙压作用显得更为敏感.蓄水后孔隙水压力增加是水库诱发地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在喀斯特地区水库坝址选择及区域评价中,作者提出了几个新的指标:岩溶度k(单位吸水量乘直线岩溶率)、不均匀系数v(标准差除以数组平均位)、导水度f(单位吸水量除以直线岩溶率),用以代替传统指标直线岩溶率及单位吸水量,从而使对库区岩溶发育特征的评价更加客观。作者认为这些指标的应用能较科学地对水库岩溶发育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13.
罗宜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0(3):17-24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样方统计、标本采集等,对荔波小七孔地区岩溶植被的生境条件、区系组成、群落学特征、发展演替以及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类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大量实地调查样地资料,对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进行组平均法的数量分类,将贵州喀斯特灌丛划分为13个类型,并对主要类型的生境条件、群落特征及分布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16.
本研究是针对贵州喀斯特高原脆弱生态区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新型资源植物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进行石灰土上的栽培实验,得出以下结论:在生长状况上,迷迭香具有较大的分枝能力,适宜选择春季和秋季温暖、雨量不多的时期扦插,一般在10月和4月最佳,要求排水良好的地势和土壤,土壤湿度应保持在15%-70%之间。在贵州喀斯特石灰土生境中不仅能够生长,而且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5%-70%时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7.
茂兰喀斯特森林区食果(种子)鸟与树种传播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收集器收集、观察鸟类取食行为及剖检部分鸟类消化道得知,植物种子的传播除自然掉落外,有许多是靠动物通过埋藏遗忘或取食后随粪便方式传播的,茂兰喀斯特林区的鸟类传播树种,不是单一某1种鸟只传播1种树,而是被多种鸟传播,每种鸟也传播多种树种。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就喀斯特地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构建等内容对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广西石山地区岩溶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研究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全区岩溶区划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资源—产业型、产业—外向贸易型三种经济发展模式,并就石山的环境治理、发展粮食基地、开发水资源等一系列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宋书巧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
广西喀斯特地区面积大,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严重的洪涝灾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广西喀斯特地区洪涝灾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